考场作文容易出现的三个问题

2017-06-12 07:18谭关渔
高中生·高考指导 2017年5期
关键词:题记事例考场

谭关渔

本文以2016年高考一些湖南考生的作文为例,指出三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参加2017年高考的考生带来帮助。

审题不准

2016年高考,湖南考生使用的是全国卷一,试题材料是如下一幅漫画。

部分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出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立意脱离试题材料。部分考生选择的写作角度或确定的立意与试题材料无关,无法得到材料内容的有效支持。比如:考场作文《进步不可缺失》,标题似乎与试题材料有关。但是,文章并不是结合试题材料提出这一观点的,而是着重写好奇、创新、危难等是如何使人进步的,所写内容与漫画无关。还有考生写“诚实”,所写内容与漫画寓意毫无关系。

其二,行文偏离试题材料。部分考生选择的角度来自试题材料,但在具体写作时发生了偏差,与漫画提供的情境、条件不够吻合。比如:有的考生从“宽容”的角度作文,但在写作时只专注于对“宽容”的概念进行分析。而没有将试题材料提供的情境、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三,扩写材料。少数考生没有自己的构思与立意,就是将漫画内容扩写成一则故事。

论证无力

2016年高考的考场作文,和以前有相似之处,那就是绝大部分考生选择写议论文。我们知道,议论文重在说理,要言之有理,让人信服。然而,很多考场议论文论证不到位,欠缺说服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事例与观点分离。考生平时积累的一些素材,多是名人事例。写议论文时,举例论证的频率非常高。但是,很多考生论证时显得非常稚嫩,基本上就是列举事例了事,而不注重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衔接。

比如:一篇题为“莫以进退论英雄”的作文,标题即论点,观点明确。文章举了孙悟空、苏东坡、爱迪生、荆轲、林肯等多个名人的例子,粗一看,材料豐富,但仔细阅读,就很容易发现问题。下面的例1和例2便是其中的两段。

例1

苏东坡屡遭贬谪,一次又一次受到朝廷的打击。他于仕途上多次“退步”,可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百姓都爱戴、尊敬东坡先生。东坡先生因为在仕途上多次“退步”而创作出的无数篇章更受到后人敬仰,他从未失败过……

例2

科学大师爱迪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发明——灯泡,也是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才终于成功的。难道在那上千次的失败实验中,我们能将这项伟大的发明否定吗?

我们不难发现。文中的事例没有紧扣观点进行陈述和阐释,例2更是表意模糊。可以说,这样的论证是苍白的,论证的效果非常有限。

其二,表述随意。这种情况比较普遍,下面举两个例子。

例3中国学生一生都在学习,一生投身于书海之中,美国学生却与之不同,他们更注重自身的个人素养和个人健康,注重的是自身各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像中国学生一样,只看分数。

例4如果掉了几十万元现金,对已是全部家当的你来说,你可能会感觉一下子从人间掉落到地狱,并批判着上天对你的不公。然而,如果是富豪李嘉诚掉了这笔钱呢?他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可能会觉得不过是掉了点零花钱。

先看前者:中、美教育固然有区别,但如此表述,会让人觉得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论证片面化,绝对化。

再看后者:议论文中可以进行假设论证,但像例4如此分析,给人的感觉是主观臆断胜过逻辑推理。论证不严谨,当然也就没有说服力。

文风不正

关于文风不正的问题,这里主要指两个方面。

其一,华而不实。很多考生写作时追求形式而不重内容。

有的考生拟标题,大得惊人。比如:“写给天下父母的一封信”“论中国式教育之以‘分定论”“论现代化教育”……

有的考生不管什么文体,一动笔就来个题记,而题记与正文并无太大的关系。比如:一篇题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的议论文,不但开篇有“题记”,文章最后还配了个“后记”。然而,阅卷老师从内容上分析,实在看不出“题记”和“后记”有何存在的必要。

相当一部分考生钟情于华丽的词藻。

例5会挽进步如满月,如银瓶乍破。将你的心锻炼得积极进取。古言入山林如满亩香园不争不闹,安于现在就好。可立身天下者,其必如安石不怯权贵,锐意进取,方可览尽繁华,名垂千古;其必如戊戌六君子追求民族进步,用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决心力求进步。

例6成,如朗花照月,深潭微澜,不安于此刻的满足,拥有向前继续的勇气,驾马西行,追求自我的突破。成,如国学大师季羡林造诣高深却也不甘于此,洗尽一身铅华之后潜心钻研学问,实现自己的突破与成长。

例5和例6均摘自考场作文《会挽进步如满月》。这篇文章不严谨分析阐释,而一味地追求华丽词藻的堆砌。好比一间房子,里面全是华美的衣服与饰品。然而,丝巾、腰带、耳环、项链等丢得到处都是。这样的文章看上去很美,实则禁不起推敲,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

其二,套作拼装。这类现象也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将几个名人的事例分段列出来,组装在一起。这种情况被阅卷者称为“名人开会”。有的考生比较聪明,举例之后,会加一两句与试题材料有关的话,或者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提一下材料。有的考生,就只是举例而已。

一篇题为“因人而异”的考场作文,主要写了三个人,是这样处理的:“生在乱世,我有心远地自偏,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写陶渊明;“生在皇宫,我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愁”,写李煜;“生在军营,唯有气吞如虎,雄心壮志”,写李靖。全文从头至尾都未涉及试题材料,就是用比较华丽的词语将三个古人的事例摆出来,然后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成功”。这样拼凑的作文,自然没有说服力。

猜你喜欢
题记事例考场
让题记道出文章的灵魂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画出灵魂凸显神韵
一个高颜值的题记定能让你文采尽显
期末小考场
“例”后有“析”方可取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让题记活画出作文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