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

2017-06-11 14:54:54史蓉
科技风 2017年1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图书馆

史蓉

摘 要: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主要包括学科馆员服务内容和模式、学科馆员应具备的知识及能力、学科馆员自身作用的演变等方面。而后提出,我国“学科化服务”不应局限在初级建设阶段,作零散的服务。而应走向一体化服务,不断满足高校在学科建设中的各种需求,逐步提升规模、增强技术、规范服务、建立标准,丰富服务内容等,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科化服务的发展。

关键词:学科化服务;学科馆员

学科化服务模式,除涵盖院系联络或馆藏管理这一层面外,还涵盖下列两个层面:一是纵向层面,即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二是横向层面,即对外扩展、合作。

一、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

(一)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的发展

就图书馆服务模式而言,学科馆员是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主要基于某一学科为对象,并与其建立对口服务,是图书馆高级专门服务人员。其不仅需要具备某一特定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充分了解图书馆馆藏模式结构,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组织和加工能力,还应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充分了解各种资源利用手段,从而为相关需求者提供专业知识服务。

事实上,学科馆员即为某一特定学科的专家,而这种专门的对口服务模式,在图书馆中备受读者青睐。同发达国家一样,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大学图书馆同样需要建立学科馆员。学科馆员的建立,不仅能够使得大学图书馆中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发挥,还能够对大学的学术研究起到有力的支撑。无论是何种项目,其得以顺利完成都需要图书馆和教学院系之间的良性合作和信息支持。在一些特定的领域中,图书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如果这些资源未能发挥其相应的效应,那么必将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学科馆员角色的动态变化

在提供传统职责服务的基础上,学科馆员还需要履行以下职能,例如院系联络、资源建设、书目服务、培训,又如参考咨询、图书馆用户调查员、分析整理用户需求,并将结果传送给图书馆技术服务部门等。另外,馆藏建设和信息服务这两个功能需要作为重点强化对象。学科馆员应积极探索更加灵活、主动,更适应读者需求的方式,积极参与学科资源的建设和研究。

学科馆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妥善处理图书馆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建设。同时,还应该积极参与相关科研工作和数字资源建设工作。现阶段,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科馆员的重要性,然而,就学科化服务的范围和深度情况却始终无法准确的界定,同时,学科馆员的具体职责范围界定也较为模糊,导致其在图书馆的地位较为尴尬。传统的学科馆员工作不仅较为被动,其影响力也相对较弱,而现阶段的学科馆员却过于看中图书馆的中心地位,反而忽视了读者或院系部。

(三)学科馆员的知识和能力的研究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学科馆员必须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美国教师会对学科馆员的要求异常严格,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具备良好法律专业背景的馆员。另一方面,如何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科信息资源与数字技术的效应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关注,此外,他们还比较重视对新教学和研究方法的探析和研究。然而,一些图书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却发现,学科馆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程度同读者的满意程度并无太大关系。

学科馆员需要担负的责任非常广泛,不仅需要对图书馆主页进行维护,还需要同院系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更要为读者提供专业的参考咨询等服务。由此也就要求学科馆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要同当前的社会环境发展相符合,具备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此外,学科馆员还应该充分了解和把控师生的需求,深入了解学科课程的设置等。教学培训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更离不开团队之间的合作与创造。

二、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研究现状

传统的图书馆比较倾向于向读者提供相关文献工作,而现在的高校图书馆,更加倾向于从读者需求出发,为其提供相应信息和科研服务。简而言之,学科服务从原来的被动式逐步向主动式转变,也更加具有个性化和增值性的特点,这一转变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

现阶段,就我国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模式而言,共可分为四种模式:

第一,学科館员教授模式,即学科馆员同教授之间形成直接联系,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交流;

第二,单一服务模式,事实上,该模式是一种被动式的服务;

第三,创新服务模式,该种模式主要从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由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负责统筹和监管;

第四,复合服务模式,该种模式的参与者众多,主要开展专门的学科服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学科化服务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和改革的路径之一,学科化服务的内容及功能均在不断演变和成熟,加强学科服务团队建设,构建完善的学科服务管理体制、打造一体化学科服务网络平台,进而实现学科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服务内容更趋全面丰富,学科服务的理念及策略更为成熟。众多研究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其中学者许军林认为为更好地推动学科服务建设,学科馆员可尝试将自身服务渗透到教学中,嵌入到科研活动中。

余丽清认为,一名合格的学科馆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其一,熟知学科知识体系,理解学科特色,明确发展方向;

其二,能够进行发展前沿跟踪,合理整合资源;

其三,融入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在科研活动中不断创新发展。

侯娟侠认为科研官员不仅要具备信息服务精神和能力,同时还要深入实践,参与科研工作,时刻为科研人员提供学科发展动态,指导科研选题,跟踪科研过程。

参考文献:

[1] 孙丽川,王泽福.知识管理与图书馆服务创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 李夕琳.论学科馆员制度与高校图书馆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2003.

[3] 钱智勇.学科馆员与重点学科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

[4] 吴凤玉.面向学科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5.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政报(2018年1期)2018-07-09 05:50:56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青海政报(2017年7期)2017-07-24 14:14:41
“超学科”来啦
飞跃图书馆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 14: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