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平 李月
摘 要:研究探讨背景与字体分别为最偏好和最不偏好颜色时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成绩的影响。结果:在背景和字体为最偏好颜色或最不偏好颜色时,外显记忆成绩均优于内隐记忆;背景颜色为最偏好颜色时,内隐记忆的成绩显著高于背景颜色为最不偏好颜色;背景或字体是最偏好的颜色时,外显记忆成绩显著低于最不偏好颜色。
关键词:颜色偏好;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色彩的世界里,颜色通过向大脑传递一些信息刺激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不同的人偏爱不同的颜色,即人在心理上所喜爱或偏好的颜色,通常称为颜色偏好[ 1 ]。
研究试图探索个体在偏爱程度不同的颜色状态下,记忆的效果是否会有所差异。从而,为颜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找到新途径,达到更高效的工作与学习。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选取某高校4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平均年龄21岁。
(二)实验设计
采用2(记忆类型:外显记忆/內隐记忆)x 2(颜色的呈现方式:以颜色为背景/以颜色为字体颜色)x 2(颜色偏好:最偏好颜色/最不偏好颜色)的被试内设计。因变量是被试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成绩。
(三)实验过程
1.颜色偏好测试
实验所选取的颜色为经过国际照明委员会认定的标准五主色,红、黄、蓝、绿、紫,为实验中所用颜色。测试时电脑屏幕上会出现两张不同颜色的图片,请被试根据真实情况选择当前比较喜欢的一种颜色,如果比较喜欢左边的颜色按“F”键,如果比较喜欢右边的图片按“J”键。做出选择后会进入下一组,实验共42组图片,请快速准确地做出选择。
2.记忆测验
包括三个部分:学习阶段、测试阶段和词干补笔阶段。
在学习阶段,要求被试学习随机呈现的汉字。汉字的呈现方式有两种,在不同颜色背景下共呈现20个汉字;在以白色为背景,汉字的颜色为被试的偏好和最不偏好两种颜色情况下呈现20个汉字。
在再认阶段,向被试随机呈现学习过的汉字40个和未学习过汉字20个。汉字的背景颜色统一为白色,字体为黑色。要求被试判断之前是否学习过该汉字,被试对呈现的汉字反应之后再进入对下一个汉字的再认。
在词干补笔阶段,给被试一张词干补笔表格,共60个需要补笔的汉字,这60个汉字均为之前呈现过的汉字。要求被试按照自己第一个想到的汉字将表格填写完整,限时3分钟。
二、结果
(一)颜色偏好与呈现方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调节
表1显示了不同颜色偏好条件下,被试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再认的正确率。对被试的再认率做2(记忆类型)x 2(颜色的呈现方式)x 2(颜色偏好)的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记忆类型主效应显著[F(1,39)=370.55,p < 0.001],并且记忆类型和颜色偏好的交互作用显著[F(1,39)=55.01,p < 0.001] ,颜色呈现方式主效应不显著[F(1,39)= 1.03,p=0.316]。结果表明,颜色刺激呈现方式对记忆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接下来分析颜色分别为背景和字体时,颜色偏好与记忆类型之间的关系。
(二)颜色偏好对内隐记忆的影响
颜色为背景时,对颜色偏好的再认率做配对样本T-检验,最偏好颜色与最不偏好颜色之间差异显著(t=4.08,p < 0.001)。在背景颜色是最偏好颜色时,被试的再认率显著高于背景颜色是最不偏好颜色。颜色为字体时,对颜色偏好的再认率做配对样本T-检验,最偏好颜色与最不偏好颜色之间无显著差异(t=1.39,p=0.170)。虽然在字体为偏好颜色时没能发现显著的差异,但是字体为偏好颜色时的平均正确率高于字体为不偏好颜色,字体为偏好颜色时,有提高正确率的倾向性。
(三)颜色偏好对外显记忆的影响
颜色为背景时,对颜色偏好的再认率做配对样本T-检验,最偏好颜色与最不偏好颜色之间差异显著(t=-4.67,p < 0.001)。颜色为字体时,对颜色偏好的再认率做配对样本T-检验,最偏好颜色与最不偏好颜色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4.09,p < 0.001)。在背景和字体为最不偏好的颜色时再认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背景和字体为最偏好颜色。
三、讨论
前人研究已证实颜色具有情绪意义,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功能[ 2 ],个体处于不同颜色背景下,通过眼睛感知背景颜色的视知觉,激起了与之相对应的情绪体验。
对于外显记忆,如果对记忆编码过程进行干扰控制,对记忆的效果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3 ]。在外显记忆过程中,颜色也许是对记忆有一种干扰的作用的,如果该颜色是个体最偏好的颜色,那么对会占用注意的一部分资源,从而影响记忆再认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 Elliot A J.Color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A review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work[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5,6(368):368.
[3] 孟迎芳.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编码与提取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基金项目:
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6Q030);
湖北大学自然科学基金(098379)
作者简介:
杨伟平(1984-),女,河北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李月(1994-),女,湖北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