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宇 邢茜茜
[摘要]如果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幸福学校则构筑了学校教育的主轴,描绘了教育发展的共同愿景。本文系统阐述了幸福学校框架的构建背景、理论基础以及基本方法和具体内容,以便引导和增加社会各界对幸福学校及其标准的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局通过案头研究、东盟学校研讨会、在线调查和幸福学校主题讨论等研究方法,结合亚太地区不同国家的实践经验,构建出包含3个维度、22条标准的幸福学校框架,提出不同维度的改进策略,从而建构起真正关注师生幸福感的幸福学校。
[关键词]亚太地区;幸福学校;三维框架;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4-015-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4028
一、构建幸福学校框架的背景
(一)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我们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时,若干全球趋势呼吁在国家政策中,尤其是在教育政策中应当优先考虑幸福问题。日益增加的流动性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将越来越多元化,需要我们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益处,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的问题。一些专家指出,智能手机、社会媒体和电子邮件等技术的发展确实制造了人类自身无法企及的大量信息,然而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我们选择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那么微不足道。一些无谓的“挣扎”只能导致不益健康的多项任务,例如会增加压力,最终可能导致更大的不幸福。为了创造更多的幸福,来自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和社会创新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于2010年发起了“幸福行动”(Action for Happiness),他们共同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幸福、更有爱心的社会[1]。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越来越重视那些拥有综合能力的人才,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正是因为这些能力,他们往往能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新的工作环境。一些专家认为,在今后的20年,机器将进一步代替人类几乎一半的工作,可见,在未来有限的工作机会中,社会竞争将日益激烈。这时,我们的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教育来发展机器无法代替的技能和能力,即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因此,构建幸福学校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全球发展议程的推进[2]
201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幸福是人类全面发展的方法,追求幸福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目标。该决议呼吁各成员国制定相应的指标,并以此来把握追求幸福在各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指导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应对人类面临的幸福挑战,不丹政府于2012年在联合国总部纽约召开高级会议,会议主题为“幸福和幸福感:定义一个新的经济模式”。参会者包括国家元首、精神领袖、专家以及社会公众和媒体代表等800余人。会后,各成员国提交并分享了各自对“追求幸福”这一主题的看法,联合国秘书长发表了一份反映全球各个地区和国家政策的报告,报告中也谈到了有关幸福这一主题的一些项目、举措和研究等。
当我们开始新的国际发展议程时,可持续发展目标(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s)于2015年9月在纽约被提出,进一步反映了“幸福感”这一概念在各个发展目标中的重要性。其中,“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三”致力于健康,其主要任务是确保健康的生活并提升各年龄阶段人们的幸福感。因此,幸福逐渐被纳入全球发展的议程,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三)基于学校教育改革的诉求
传统的教育体系依赖量化的数字信息来衡量学校的成功和学生的发展,使得数字指标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教育质量也更多地是由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所决定。在如此“唯分数”的大环境下,学生为取得更高的分数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他们需要奋力竞争来确保自己能够进入最好的大学。激烈的分数竞争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校园欺凌行为和校园暴力行为,更有甚者会引起青少年自杀。这些压力的日益积累,无疑会导致学校对学习中其他维度的忽视,尤其是社会技能和情感学习。而学校所忽视的,往往正是提升幸福感所必需的重要因素。
进入21世纪,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广泛应用,追求教育质量,构建关注师生幸福感的幸福学校,成为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2006年,英国创造力研究专家肯罗宾逊(Ken Robinson)在TED的演讲“学校扼杀了创造力吗(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中认为,教育中创造力和读写能力是同等重要的,他是产生有价值的原创想法的源泉[3]。2015年世界幸福报告(The World Happiness Report)指出,那些优先考虑学生幸福的学校有潜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这些学校的学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因此,学校要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必须重视每个学生独特的优势和天赋,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认识到“多元智能”中的每一项都是同等重要的。教师真正需要做的是点燃学生对学习本身的热爱,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創新合作,生动活泼地学习。为此,改变学校教育重视学业成绩的现状,构建关注学生幸福感的幸福学校成为教育领域中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幸福学校的概念来源及其理论基础
(一)幸福学校的概念来源
“幸福学校”这一概念总体上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使命:通过教育促进和平。具体来说,“幸福学校”源于学习四大支柱中的兩大支柱——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和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以及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4],见图1。学会共同生活主要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品质,包含同情心、宽容、尊重多样性、沟通和团队合作等。而学会生存则更多是指促进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例如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自我激励以及乐观精神等。同时,幸福学校的概念也吸取了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积极心理学原理,主要是他所提出的“幸福五元素”(PERMA):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投入(engagement)、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和成就(accomplishment)。
(二)幸福学校概念的理论基础
1幸福哲学
在东西方思想中,古代哲学家们在其作品中所谈论的幸福与当今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有或多或少的联系,他们都可作为“幸福”这一概念的理论基础。论语中有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孔子看来,学习和人际关系都是幸福的可靠来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将幸福看作人类生存的目的,可以通过友谊、公正和公民权利之中的美德来行使道德,获得幸福。他把教育看成包含读写、体育、音乐和绘画四个分支的多面整体:读写和绘画是有实际效用的技能,体育是美德中勇气的体现,而音乐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乐趣[5]。
启蒙时期,十七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在他的文学著作《人类理解论》(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中创造了“追求幸福”这一词组。他从心理学、哲学和宗教学等不同视角研究教育,进而提出教育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灵呵护和精神幸福。在洛克的影响下,“现代教育学之父”裴斯泰洛齐(Johann Pestalozzi)提出了“全人教育(Whole child)”的思想,即超越学术成绩,促进人类身体、精神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在他看来,教育应当为孩子提供一种平衡(心、脑、手之间的平衡),即情感发展、认知发展和身体发展之间的平衡。
2积极心理学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所创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对“幸福”进行了研究。经过严格的科学实证和无数实践的检验,逐渐用于指导幸福教育,被称为“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的建立秉持着这样一个信念:人们希望拥有有意义而充实的生活,以激发最大的潜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幸福。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Authentic Happiness)一书定义了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积极的情绪、积极的特质以及积极的机构。这样,教育与幸福学校的联系则十分清楚了:积极的情绪指感觉和情感,积极的特质指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的潜在的技能和能力,而积极的机构则是学校。学校,不仅是教人学习的场所,更是提升孩子幸福感的家园。正如赛利格曼在一篇名为《积极教育》的文章中所说:“幸福实际上是可以在学校中被教授的。”此外,心理学领域的其他研究也表明,孩子的幸福是在将品德和性格优势外化为行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些与较高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工作中的成功都密切相关。因此,使学习者获得幸福,不仅是一个客观的目标,更是实现高质量教育和未来成功生活的一种有效途径。
2016年,国际积极教育联盟(the International Positive Education Network,简称IPEN)将“积极教育”确定为“学业成绩”和“幸福”的双螺旋发展,他旨在将学校层面的相关人员、学术界、政府和其他的相关组织机构团结起来,影响教育政策的改革,并以此改变教育实践,支持日益增加的积极教育团体之间的合作[6]。的确,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运动引起了不断扩大的幸福研究和行动。构建幸福学校,提升孩子的幸福感,是当下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唤。
三、构建幸福学校框架的基本方法
为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局(UNESCOBangkok)在2014年6月发起了“幸福学校项目”(Happy School Project),旨在通过调查与研究初步建立一个幸福学校的基本框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局的框架研发过程大致经历了研究、讨论、调查、分析等过程,主要包括案头研究、专题讨论、在线调查和幸福学校研讨会四种方法[7]。
(一)案头研究(Desk Study)
“幸福学校项目”自2014年6月启动,案头研究也随之开始,一直持续到2015年11月。案头研究的目标是挖掘幸福的不同含义、拟定幸福学校的最初框架,并确定在学校环境中的幸福主题。研究涉及到对文献的广泛查阅,以及从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不同领域来解析幸福及其相关概念,尤其是积极心理学和积极教育领域。同时,案头研究包括对全球性、地区性和具体国家相关政策与报告的分析,特别是对与学习相关的社会和情感维度、教育概念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组织实行的相关举措等的分析。
作为案头研究的一部分,案例研究(Case Study)也将同步进行。研究中所选取的国家都在制定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将幸福感纳入考虑,主要有不丹(Bhutan)、韩国(Republic of Korea)、日本(Japan)、新家坡(Singapore)以及瓦努阿图(Vanuatu)。
(二)东盟学校专题讨论会(ASEAN Schools Workshop)
2014年11月,来自9个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ASEAN)国家的学生和教師代表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讨论会。此次讨论由东盟儿童和青年新闻中心(The ASEAN Children and Youth News Center)组织,在泰国曼谷举行,主要目的是简单地概述幸福学校的概念并阐释构建幸福学校的必要性。
讨论会包括两个小组性质的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制作一个“幸福学校海报”。参会的学生和教师将依據国家进行分组,每组将在一张绘有幸福和悲伤两个脸型图案、标明国家旗帜的空白海报上填写相应内容。各组以自己的国家环境为思考背景,在海报的空白处分别对应写出使学校幸福和不幸福的关键词组。海报完成之后各组之间进行展示与交流,分析归纳出幸福学校的概念与构成幸福学校的因素。第二个活动是分析幸福学校的构成要素。在这个活动中,参与者被分为四队,两个学生队和两个教师队。每队只要求从准备好的要素(可供选择的要素都会依据案头研究中制定的初始框架写到空白的卡片上)中选择自己认为是构建幸福学校最重要的要素即可。当然,参与者也可增加他们自己的要素。通过这些活动,研究者能够较为全面地收集学校层面的相关人员对幸福学校构成要素的看法,对于核查案头研究中初步制定的框架标准的合理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在線调查(An online survey)
“在线调查”是为了广泛收集亚太地区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学校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对幸福学校构成要素的意见。在线调查内容包括四个背景知识问题(调查对象的信息)和四个开放性问题:(1) 哪些因素能使学校成为一个幸福的地方?(2)哪些因素会使学校变成一个不幸福的地方?(3)采取何种措施可以让学校的教学和学习变得有趣?(4)就你的经历来看,怎样才能使所有学生感觉自己是学校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线调查从2015年1月到2015年5月都是开放的。他允许使用英语、汉语、韩语、日语、俄语和泰语等多种语言进行回答,没有特定的调查样本,对所有公众都是开放的,旨在从不同的视角为建构幸福学校的框架提供信息。最终,研究者收集到将近650名调查对象的回答情况。因此,在线调查对于从更广泛的视角确定幸福学校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表1总结了调查对象对四个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展示了幸福学校的在线调查结果。
(四)幸福学校研讨会(Happy School Seminar)
幸福学校研讨会于2015年6月4日和5日在泰国曼谷举行,参会人员主要来自不丹、印度、韩国、泰国和越南五个国家的六所学校的20位代表。这六所学校的共同特征是对幸福学校的概念有深刻理解且在实践中有所行动和创新。除泰国的新国际学校之外,每个学校均由一名同学、一位老师和一位校长组成三人组参加。而作为研讨会主办者的泰国则可由多名学生、一位老师和一位校长组队参加。研讨会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幸福学校的框架,以促进其在多样性的环境下实现。他允许学校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对基于调查确定的标准进行验证和补充完善,从而使幸福学校的标准成为学校成长和改革的重要依据。
四、幸福学校框架的具体内容
以上述幸福学校的在线调查结果和相关研究讨论为依据,幸福学校测评框架及标准的制定考虑了各方利益相关者对幸福学校的希冀。深入分析基于上述开放性问题的在线调查结果,由此衍生出亚太地区的幸福学校框架,主要包括3个维度和22条标准,每条标准下都有若干具有针对性的策略(详见表2)。
五、幸福学校框架的相关思考及启示
21世纪,幸福学校的构建是学校的应然追求,也是推动教育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分析亚太地区幸福学校框架的整体构建过程和具体内容,对于我国践行幸福教育、构建本土化的幸福学校框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学校是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时下社会生活的动态缩影。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幸福学校的构建必须同时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况”,主张关注教师的生活状况和专业发展,重视学生非学术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二是亚太地区在构建幸福学校框架的过程中考虑了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积极引导教育领导者、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幸福学校的构建。从本质上说,学校就是人为创建的供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情感的场所。然而,我国学校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内心的声音,题海战术和冗杂频繁的考试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多方压力,同时也使教师疲惫不堪。学校的管理和建设中教育领导者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很少倾听其他学校利益相关者的声音。实际上,良好的教育需要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真正地促进学校改革,构建关注师生幸福感的幸福学校。
(二)创设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提高,使得学校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对于学校环境的改进,很多人关注的是教室多媒体的配备、教学楼的整修以及操场的绿化等外在表象。诚然,这些对幸福学校来说是必要的,但当下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亚太地区幸福学校框架中就强调安全、友好的学习环境,健康营养的学校饮食和开放、绿色的活动空间。相较之下,我国学校的校园环境因现代楼层的设计往往忽略了室外空间的重要性,密密麻麻的教室之外,狭小的活动空间束缚了孩子喜欢自由的天性,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学生的饮食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一味地重视学业成绩不仅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会因学业成绩的攀比引起校园欺凌现象,甚至是压力背后的校园暴力行为。因此,我国在构建幸福学校的过程中应及时弥补校园环境中缺失的部分,为学习者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
(三)重视学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亚太地区的幸福学校框架融合了许多国家和学校的共同愿景,借鉴了不同国家、不同学区和不同学校的智慧。他们围绕幸福学校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与交流,阐述了在自身国家经济文化背景下对幸福教育和幸福学校的认识与实践。思想火花的碰撞,实践经验的交流,这些都使得亚太地区所构建的幸福学校框架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作为亚太地区的一员,我国应以亚太地区的幸福学校框架为参考范本,在不同地区建构起适合自身发展的幸福学校框架,响应幸福教育的号召。诚然,我国在学区校际间的交流方面着力点不够,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和展示的机会相对较少,使得在制定学校发展框架时往往会出现表面形式多样但内涵要义含糊的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讲,我国在构建本土化的幸福学校框架时应广泛采纳不同学区、不同学校的建议,注重分享,取其精华,体现幸福学校框架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参考文献:
[1]Action for HappinessAction for Happiness about us[EB/OL].http://wwwactionforhappinessorg/aboutus,2016-7-1
[2][4][7][8]UNESCO BangkokHappy Schools:A Framework for learner Wellbeing in the Asia-Pacific[EB/OL].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4/002441/244140Epdf,2016-3-16
[3] TEDDo schools kill activity[EB/OL].http://wwwtedcom/talks/ken_robinson_says_schools_kill_creativity,2016-7-10
[5] Jowett Benjamin(trans)Politics:By Aristotle[EB/OL].http://classicsmitedu/Aristotle/politics8eight html,2016-7-12
[6] InternationalPositive Education NetworkWhy positive education? What is IPEN?[EB/OL].http://wwwipositive-educationnet,2016-7-15
Abstract: If happiness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human beings, happy school is the main axis of school education, depicts the shared vision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the background, theoretical basis, basic methods and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framework of happy school, to guide and increas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appy school and its standards in different sectors of the society. The UNESCO AsiaPacific Bureau uses desk research, ASEAN schools workshop, online surveys and happy school theme seminar research methods,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in the Asia-Pacific, constructed a happy school framework, which contains 3 dimensions and 22 standards.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to build a real happy school, which pays attention to the well-being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Key words: AsiaPacific region; happy school; three dimensional framework; standard
(責任編辑:平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