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露
摘 要:通过行为分析载体Observer XT分析25G型硬座车旅客的坐姿行为,而后采用Tekscan体压分布式系统对乘客不同坐姿下的体压分布得出乘客舒适性体验,从而在保持25G型硬座车座椅原有基础的前提下改进座椅的外形设计,提升其舒适度。
关键词:坐姿行为;体压分布;舒适性;座椅设计
引言
铁路运输在中长途运输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中国铁路总公司2015发布的总客流量为25亿人次。25G型列车硬座车厢是中长途载客最多的车厢形式,铁路客车内装包含座椅、行李架、门、窗等,影像记录反馈乘客90%的行为发生在座椅。久坐及不合理的体压分布会引起肌肉酸痛、血管血容量减少、脊椎压迫等伤害。铁路硬座客车车厢空间紧凑,座椅需满足定员、功能、舒适性需求。座椅形态合适可保证乘客适当的体压分布,并提供相应的支撑,减轻长期坐姿给旅客身体带来的不适。
1体压分布测量
体压分布分析在各行各业中均有应用,汽车座椅的舒适性;汽车轮胎接触面的压力分布;牙齿咬合力分布等,常规的方法主观反复测试,成本高、效率低。Tekscan压力分布测量系统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它是一种经济、高效、精确、客观的压力分布测量工具,利用测得压力分布图对座椅的舒适性进行评估,从而进行优化设计。合理的体压分布能够保证人体全身肌肉放松及血液正常循环。人体坐姿时,约80%的重量经过臀部、背部隆起部分及其附着的肌肉压在座椅上。人体骨盆下面有两块粗壮的圆骨,被称为坐骨结节。根据人体组织的解剖学特性可知,坐骨結节处是人体最能耐受压力的部位。座垫上的压力应按照臀部不同部位承受不同压力的原则来分布,即坐骨结节承受的压力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少,自大腿部位时压力降至最低值。这就是座垫设计的理想体压。
2旅客行为分析
硬座车厢安装设备记录旅客行为数据,导入Observer XT分析乘客的座姿和行为,结果为乘客采取后靠坐的时间最长,占全程的46%,其余比例依次是前倾坐、侧坐、离开、端坐、半躺坐和站立(如图2、3)。
3座姿体压测试
本文选取一名50%百分位青年男性志愿者,身高170cm(GB1000-88)体重75kg,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试验前24h内未进行剧烈体力活动,无肌肉疲劳现象。测试座椅坐姿分别为后靠坐姿、端坐坐姿、翘腿坐姿、半躺坐姿、侧坐坐姿。
采用美国Tekscan 公司所提供的体压分布测量系统(BPMS,body pressure measure system)測试人—坐垫和靠背面压力分布数据。测试时,首先将压力传感垫置于人与座椅接触面之间,待压力分布相对稳定后分别对后靠座座垫体压、后靠座靠背体压、侧座座垫体压、侧座靠背体压、翘腿座座垫体压、翘腿座靠背体压、端座座垫体压和前倾座座垫体压,对体压数据进行记录(如图4)。
4压力分布结论
25G硬座座椅的坐垫,乘客在端坐时,背部不接触靠背,身体压力完全里坐垫承受,体压集中在两个坐骨结节处,形成较为均匀的分布。乘客在后靠坐时体压集中在两个坐骨结节和尾骨的弧形区域,对尾椎压力较大。乘客前倾坐时体压完全集中在尾骨上,压力分布不均匀。乘客跷腿坐时体压分布类似于端坐,压力集中于两个坐骨结节处,但两侧分布不均匀。乘客坐时压力集中在两个坐骨结节和尾骨的弧形区域,同时一侧的大腿也承受一定压力,同样也是两侧的分布不均匀。25G硬座座椅的靠背部分,后靠坐时压力分布基本均匀,跷腿坐时一侧的腰部压力会增大,侧坐时两侧分布最不均匀;25G硬座座椅的受压范围都集中在腰部中间,其他部位受力较小,说明座椅靠背表面与人体背部曲线明显不符。
5 优化硬座座椅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我国25G型车硬座座椅停留在满足乘客的基本功能需求,舒适性设计上不够完善。座椅的设计应该满足功能性和舒适性两大需求。合理的体压分布是构成座椅舒适性的基础。25G列车硬座车厢以经济实惠为主要原则,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地容纳乘客,就难以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加之要和软座车厢拉开档次,所以硬座座椅的设计创新点主要集中在外形上,通过外形改善人体的体压分布,从而提高旅客的舒适性。
该方案优化了座椅背面,增加了头靠部分的颈部曲线使乘客的大部分行为后靠座时相对舒适,同时在侧面设置了扶手方便乘客扶握,同时防止乘客将手扶在靠背上影响其他乘客休息。座椅在整体造型上有较大的改观有效提升了客室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丙辰. 25G型铁路客车座椅功能性与舒适性设计[J].人类工效学,2012,18(2):62-68.
[2]兰国民. Tekscan压力分布测量系统[J].测控技术,2002,21(4): 8-9.
[3]沈维蕾.基于人因工程学的座椅设计与评价[J].机械工程师,2005,10:68-69.
[4]常先华.坐姿体压分布测量系统的研究[J].机械,2005,3(32): 60-62.
[5]常先华.坐姿体压分布测量系统的研究[J].机械,2005,3(32): 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