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古意”论

2017-06-11 06:08莫修岩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古意赵孟頫

莫修岩

摘 要:赵孟頫不时流露出来的退隐之心,那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心态,这既与以宋室仕元情节的纠结有关,也与他作为传统中国文人一贯外儒内道的情结有关。我们知道,赵孟頫与方外人士交往颇深,其中有画“葡萄”而知名的僧人,人称“温日观”的释子温(生卒年月未考),赵孟頫与之执弟子礼,且多有书翰往来。与南谷真人杜道坚(1237—1318)亦有师徒之宜。而赵孟頫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年)弟子。故而,赵孟頫时时表现出思想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关键词:赵孟頫;古意论

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5-0063-01

赵孟頫(1254—1322年),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五世祖乃安僖王子偁,高宗无子,立子偁之子赵昚,是为孝宗,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即孝宗之兄,赐第于湖州吴兴,遂为吴兴人,人称赵吴兴,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等。应召入元,官至集贤直读学士,翰林学士承旨,死后追赠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頫博学多才,擅诗文、通考据、解金石、精鉴定、长音乐、懂经济,书法篆、隶、楷、行、草无所不精。

《元史》本传记:“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楷书被誉为四大家之一(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绘画山水、人物、竹石、鸟兽均造诣深厚,传世作品以人物、鞍马最多。董其昌《画眼》评:“赵集贤画为元人冠冕”。其妻管道异、其子赵雍均在书画上名冠一时,元仁宗曾把三人书法合装成帙,秘藏于宫中。绘画本应冠以元四大家之首,然因以宋仕元而为后人诟病,尤明代董其昌之论而斥之于文人画家之外。

公元1279年,汹涌的蒙古铁骑攻入都城临安(今杭州),南宋王朝灭亡。第一个少数民族一统天下的王权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靠武力打天下,要稳定初始政权只有靠武力。元统治者挟军事上的威力,厉行野蛮的专制统治,把中国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废除科举制度,汉人儒士被排斥在政权之外,以致“十儒九丐”,读书人不再有一席之地。国破家亡,文人无以为计,只好忍辱偷生,寄情于书画。

时画风有两类,一是辽金以来北方及其继承者元代宫廷工丽写实画风,二是南宋宫廷院体精丽巧密画风,尤其是马夏的半邊残山剩水。这两种画法,既不能让这些失落文人在笔法语言上轻松放笔直取,又不能满足对家国江山的怀恋,而宋苏轼倡导的写意画风,倒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他们寄情适性的目的,从而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画风,一为工细巧丽,二为文人墨戏。但是,文人墨戏虽然可以解一时之兴,却不能完全满足它们对山水家园的爱恋之情。好在,国家的统一使“靖康之变”沦没于金朝的唐代、北宋绘画辗转流传到江南,加上南宋皇室一些珍藏亦因宋亡而流散民间,许多南方文士有机会见到久违的唐代、北宋绘画,从而找到了一种可以更好慰藉心灵的绘画形式,而不再是让人心酸的半边山水,不合时宜的宫廷细琐工艳巧技抑或消极的文人墨戏。

1282年,程钜夫初下江南,遇赵孟頫,劝其出仕,赵不就,程钜夫感其义。是年赵孟頫29岁,近而立之年,已经是“声闻涌溢,达于朝廷”。就在这一年,宋相文天祥因不屈而被杀于元大都。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谓:“自今省、部、台、院必参用南人”,遣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到江南搜访遗逸,頫以首选,与姐夫张伯淳以及万一鹗、张伯淳、凌时中、胡梦魁、曾冲子等24人被举荐应召,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重用,北上大都,从此开始了他仕元的生涯。这一年,赵孟頫33岁。

这就是所谓的“古意”,以象写意,不计形似,诗画一体。这是赵孟頫与当时画法不一样的地方,加上推进画诗书印的全面融合,完成了自己对中国画的独特创新与贡献。而与其绘画本为一体的诗文、书法相比,这也是他高出历史又改变中国绘画历史的地方。

当然,艺术与时代毕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意识形态,但这种关系是一种自然存在,不应是人为形态。我们不可以以意识形态和政治地位作为唯一标准来评判一位艺术家或文人,历史最终还是要看他的艺术成就,而不是一时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名位(我们这里绝不是一概而论只是说这一现象确实存在而已)。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相反,往往把艺术家所处的社会地位与名声看作唯一的标准。而艺术家也多以结交权贵和有钱人为荣,甚至唯马首是瞻。这一点,也是我们与古人不一样的地方。古人也追求结交权贵,但这些权贵与文人们一样从小读一样的书、写一样的字、作一样的诗,又多家富收藏,故而是在同样的语境、同样的爱好、同样意趣中交游,所谓同好相交,而且也会同样被写进历史。今天就大不一样了,我们没有可以交往的文人士大夫,这些所谓权贵、有钱人也绝对不会被写进历史。说白了,古人交游而今人交际,白白把大量宝贵的时间与生命浪费在一时浮华的红尘名利场中,让难得的才华付之东流。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没有传承给我们古老而灿烂的传统文化,大家不再读同样的书,尤其是家庭、学校、社会是三本不同的书,让本来属于所有人的传统中国书画(尤其是书法)只属于极少数专业人员。

当我们今天感觉到因为它的缺失而导致巨大的社会问题,认识到它的存在必要时,突然发现我们已经失落的太多。和谐社会,先和谐文化、和谐人。但是,“百年树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可不是一句口号、一时的冲动,抑或全民动员的文化产业所能解决的。

猜你喜欢
古意赵孟頫
赵孟頫的传世书迹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寻找古意的配色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赵孟頫《汉汲黯传》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赵孟頫《胆巴碑》集锦( 上)
化古意而为今声
古意悠悠醉客情——雕塑家曹春生的写意人物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