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
天才少年
华裔音乐家马友友7岁时,全家从法国搬到美国纽约,这时的马友友在父母的熏陶下,大提琴拉得已经颇具水准了。马友友的爸爸是音乐教育博士,妈妈是歌剧演唱家,姐姐也在钢琴和小提琴上展现出极高的天赋。在这样一个每分钟都会跳出音符的家庭里,马友友仿佛一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刚到美国,马友友就受大提琴大师卡萨尔斯的邀请,参加一个慈善音乐会。这场慈善音乐会由大指挥家伯恩斯坦担任指挥,与著名的爱乐乐团同台,肯尼迪夫妇也亲临现场。这样有规格的音乐会,一个7岁的孩子不但不怯场,而且表现得十分完美,马友友演奏完毕,全场掌声雷动,观众把所有的热情都送给了这个天才少年。
音乐会结束,马友友名声大震,他陆续收到了世界各地公演的邀请函。理智的爸爸限制儿子的商业演出,他知道“伤仲永”的故事,不想让儿子顶着“天才”的头衔到处赶场,只为得到大家赞赏。他希望儿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做一个优秀但不浮夸的人。
爸爸并不逼着马友友练琴,他想让儿子清晰地感受到,音符从指尖流淌出来的快乐,让这种快乐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儿子的心灵,生根发芽,让音乐成为儿子一生的朋友。他规定马友友每天早上起床后拉半个小时琴,下午放学后拉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可以做他喜欢的事。马友友不但琴拉得好,书读得也相当不错,一向读速成班的他,15岁就高中毕业了。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令马友友从小就拥有了一颗友善的心。一天,演奏会结束已经是深夜了,妈妈陪他打车回家,到家之后,本来是5美元的车费,马友友却掏出10美元给了司机。妈妈问:“你为什么给那么多呢?”马友友说:“天这么晚了,师傅也不容易,再说今天我演出非常成功,我愿意分享我的快乐。”
只因有你
每个人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关于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关于成长期的叛逆,马友友都经历过。高中毕业后,马友友来到美国著名的茱莉亚音乐学院,其间他结识了一些和自己不一样的孩子,他学会了抽烟、旷课、酗酒,沉迷在派对游戏中,犹如一头脱缰的野马,甚至连父母的话都听不进去了。正当他在离经叛道的路上越走越远时,他生命中的女神出现了。
一天,他和几个男孩打赌,如果谁能在派对上吻到吉尔,就可以赢得两张NBA球赛的入场券和一整块外卖海鲜披萨饼。吉尔是在欧洲长大的女孩,才转学到茱莉亚音乐学院,因为外形像极了芭比娃娃,所以男孩们私下都叫她“芭比小姐”。吉尔不但长得漂亮,学习也好,是学校里有名的才女。派对那天,马友友来到吉尔面前,想邀请她跳舞。当马友友看到吉尔那双澄澈的眼睛时,竟手足无措起来,这种情况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难道自己对这个女孩动心了?吉尔大方地伸出手:“再次遇到你,很高兴!”马友友诧异:“我们以前认识吗?”吉尔点头,笑着给马友友讲了一段故事。
原来,吉尔14岁生日那天,爸爸送了她一张演奏会门票,当舞台大幕徐徐拉开,吉尔看到舞台中央,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神情专注地演奏大提琴,所有的灯光都集中在他身上,音符从他指尖缓缓流淌出来 ,陶醉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吉尔听得如痴如醉,一曲结束后,她笃定地对爸爸说:“我听懂了他的音乐,我喜欢这个少年。”后来,吉尔搬到了纽约,她留心每一场演奏会,但都没有发现他的名字,直到她从朋友那得知,马友友在茱莉亚音乐学院上学的消息,就迫不及待转学来到这里。
原来吉尔是冲着自己来的,但是面对吉尔的一片痴情,马友友惭愧至极,这么久没有演出消息,是因为自己整日沉浸玩乐,无心练琴。很快,吉尔知道了马友友那天打赌的事,同时也知道了他现在不思进取的状态。吉尔很失望,翻出她一直珍藏的14岁那年的演奏会门票,连同一封信,交给了马友友,信上只写了一句话:我后悔回到美国,你摔碎了我的梦。
一语惊醒梦中人,马友友决定不再继续这样下去。很快,他向茱莉亚音乐学院提出退学,院长不解地问:“为什么要让自己的音乐理想湮灭?”马友友低声回答:“我觉得现在的自己没有资格继续做一个音乐人,我迷失太久了。”不久后,吉尔回了欧洲,伤心的马友友痛苦了很久,他问妈妈:“有没有办法让时间倒流?”妈妈回答他:“没有,但是我们可以重新书写未来。”
马友友收拾好心情,考上了哈佛学院,学习人类学。大学四年里,他彻底放下了大提琴,直到一个春光明媚的午日,他再次遇见了吉尔。原来吉尔也考上了哈佛大学,学数学。马友友重新见到吉尔,非常激动,無论如何再也不能把她弄丢了。他跑回家翻出那张演奏会门票,又写了一封信给吉尔:你离开我后,爱情和音乐似乎都从我的生命里消失了。我放弃大提琴已经快四年了,现在的我不知道还会不会拉琴。踌躇了一夜,我想要为你做一件事情,为你举行一个独奏会,请别拒绝我。
小礼堂里,荒废多年大提琴的马友友无论如何也拉不出一个音符,吉尔鼓励他说:“当年我对爸爸说过我喜欢你,其实还有一句话我没说,那就是将来我要嫁给你。”马友友深深感动,当音符静静从琴弦上滑出时,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那个曾经在舞台上万众瞩目的天才少年又重新回来了!哈佛大学反越战集会上,吉尔鼓励马友友上台表演,一曲《悲惨世界》震撼全场,马友友重新复出。
几年后,马友友和吉尔结婚。婚后,吉尔放弃哈佛继续攻读数学博士的机会,全力做马友友的后盾,相夫教子,其乐融融。马友友在回答美国《时代》周刊专访时说:“我庆幸拥有这样一位集美丽、智慧和爱于一身的女性为伴侣。我们是大提琴上的弦和弓,谁离开谁都不是琴,都不成音乐……”
丝路计划
有了吉尔在身边鼓励,马友友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大胆创新,融合世界各地的音乐元素,创作出很多震撼人心的曲子。迄今为止,他已经拿到了18座格莱美奖杯,《时代》人物周刊赞誉他是古典乐坛的宠儿,西方媒体评价他是“最性感的古典音乐家”。
其中,专辑《巴赫灵感》影响最大。巴赫是德国作曲家,成功地把欧洲不同民族的曲风融为一体。马友友很欣赏巴赫的創作理念,两人的思路几乎不谋而合,他在巴赫的创作基础上进行了全新诠释,为曲子注入了更接近现代音乐的鲜活生命力。《巴赫灵感》一时间风靡世界,被誉为是对古典音乐的伟大改革。
正当马友友的音乐创作蒸蒸日上的时候,一群严肃音乐的保守派人士站出来反对他的创作理念,认为他是胡闹,音乐若没有了界限,和一锅粥有什么不同?维也纳国际剧院取消了他的演出合约,指挥家斯坦恩先生也拒绝与他同台演出,并且劝他不要在自以为是的轨道上滑行得太远,重新回归到严肃音乐中来。
被现实狠狠地打击,继续坚持还是放弃?吉尔给了马友友最好的答案。吉尔说:“贝多芬说过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你认为所有的古典音乐都是当时的民歌和流行音乐的最佳组合,你不愿意我们的孩子和孩子们的孩子只知道莫扎特和巴赫,而不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有音乐存在过!你没有错,这不是一个妻子的看法,而是你最信赖的朋友的由衷感慨!”
没有比这些话更让马友友感动的了。音乐是世界的,世界的是大家的。他决定博采众长,把世界不同种族的音乐化为一种语言,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000年,吸收了中国音乐元素的《卧虎藏龙》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音乐奖。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马友友颁发了代表美国平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
马友友的音乐之路越走越宽。身为华裔,中国文化对马友友颇具影响,在他看来丝绸之路就是“古代的互联网”,这条连接亚欧乃至世界的路线上,同样也连缀着各个不同种族的音乐精华,马友友想把这些音乐元素结合起来,做成“丝路计划”,交流到全世界。这对马友友来说是一种使命感,正如他所说:“音乐是人性的表现,如果你在我的音乐中听见人性,你就看到我的心意,也是我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2017年2月12日,马友友和丝路乐团获得第59届格莱美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马友友说:“丝路计划将不断做下去,我不但对历史上的丝路感兴趣,还想了解将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音乐就像旅行,艺术或生命的过程就是寻找本质,如果有人带我们找到音乐的本质,就会像一朵花从内到外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