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对青少年学习过程中忽视学习方法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从现状、分类、原因和解决对策等方面论述,目的在于引起(上述)读者的注意,培养其方法意识,帮助他们踏上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学习方法;解决对策
首先说明,本文针对的范围是对学习热情,却对方法漠视的人群。注重且运用了学习方法但相对来说是少数的人群,压根就不重视学习、不爱学习的人群均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另外,文中的学习方法指的是宏观层次上的一般性方法,而没有涉及到相对具体、成体系而也可称为宏观的方法,原因和目的就在于,首先要引起上述人群对方法重视的意识,然后才谈得上对具体的宏观学习方法进行如数学、语文一样的科目式学习。还有,培养方法的意识,不限定于学校学习,在生活、工作中,同样重要;而重视方法的人群,也绝不限定于前面限定过的人群。限定是迫不得已,絕非笔者初衷;所有人都注意、学习、运用方法,才是本文的最大愿望!
一、案例
教师应该患好为人师之不可救药之症!对学生,尤其是对那些学习不讲究或意识不到方法的学生,要总想着成为他们的霍尔顿,做他们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悬崖边上拦住他们,让他们在麦田里自由安全地嬉戏。
2009年9岁的杨心龙参加了央视 《大家看法》《周末班·我建议》的节目,到2013年,他参与的活动与节目多达20次。一方面,他,特别是他的父亲,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代价太大了。或者换句话说是他们的投入产出比就他本人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尤其等他长大以后明白了生活的意义和方式之后,只怕是悔不当初:现在所做的,用正确良好的学习方法完成的话,根本不用戴高度数的眼镜;不用为了节省时间而一点少儿电视节目都不看而与同学无共同语言。虽然他目前对此不屑一顾,但真正长大后,就会明白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即情商的重要性;片面追求所谓的高智商,而不知道创新才是学习的核心和目的,不注意方法的运用,是最大的错误和浪费。浪费宝贵的时间和青春年少时的游玩等的天然的乐趣等等,是不可救赎的错误。
读小学的他在网上被网友称为“演讲帝”,网友的两大派:赞成和反对。无论哪派,表达的积极看法是:如今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惟有书本学习的观念已经过时,真正进入到行业平等的时代;读书不是成才的唯一方式和路径。但很多网友都认为他的成绩可喜可贺,但不足和缺陷也很明显,不可取。高级心理咨询师钱锡安对杨心龙的语言逻辑及演讲话题进行分析,认为他的心理年龄已经到了24岁。昆明青少年发展研究会秘书长曾汝弟则对杨父的教育方法给予肯定,他说,“杨父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是个好事情。但是,不宜过分宣扬。”消极意义在反对的声音中,大意是:现在还让孩子这样子傻学,太傻了,学习有什么用呢?钱才是大爷,有钱就有了一切。无疑,拜金主义绝对是错误的。社会进步最终依靠的是科技,是知识的传承和创造。挣钱是一方面,而学习始终是重要的,对读书无用论,我们应该坚决抨击。
其实,读书收效分实际和非实际的。实际的以理工农医类为代表,包括强调实用的社会科学在内;非实际基本就是人文科学,虽然它们很有意思,但基本碰触不到实际,碰到也要转好几层:似乎是虚无缥缈的转换,说出来,在“现实主义者”眼里是没有说服力的。
如果由于非实际而说出无用论,那只能说是鼠目寸光。其实,理科内部的基础理论学科和应用的比起来,也面临窘境,只是它们在文科面前又很理直气壮了。钱钟书《围城》里就说过,学工的学生看不起学理的,学理的看不起学文的。学文科中间,学英语的看不起学中文的,学中文的看不起学教育的,学教育的没什么好看不起了,就特别地看不起他们的教员来。这种轻蔑是所学专业设置带来的投入产出比引起的。此一层,无用论该批。钱不是万能的,金钱至上论是一种恶俗。
无用论的另一种表现是:我不是天才,我没有受过教育,但我成功了,所以学习无用。稍微一想,就知道这是谎言,而且是恶意的谎言,殊为可恨!一个韩国人在1960年代到了美国留学,博士论文中的一段内容是:一个人到了楼房下,爬着梯子上楼了,然后上屋抽梯。后来到楼下的人,都只能仰望着他,佩服他比自己有本事;自责同样是人,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人家就能上楼,自己却没那个本事。后来,该论文在韩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响,直接促发了1970年代韩国经济的腾飞。所以,人和人的差距在哪里?在方法。所以,爱因斯坦、鲁迅级别的人才说,自己不是天才,和普通人没差距。纵然,我们比不上天才,但有了方法,和天才的距离即使还是数量级的差距,却会缩小很多。
杨心龙学习中的最大问题在于,他们也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判断出是有意识地用,但其真正的巨大威力并没有在有意识的程度上完全认识到,用苦学使孩子丧失了许多童年时期应该有的乐趣,得到的却是些长大后倏忽即至的知识而已。这方面,杨氏父子是现在很多参加培训班的学生和家长的代表。如果他们改进学习方法,那现在的成绩是创造性的,是活的,而不是现在的在笔者看来就是死的知识内容而已。那心龙的眼睛怕还是正常视力,不高度近视,可以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和爱他的父母每周都安排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读书行路;做力所能及的卖报之类的事,体验社会和生活;做公益活动和宣传等等。这样,教育的真谛才真正体现出来,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才真正实现,他未来肯定是一个可造之才。但现在,人们对他的未来走向很多都持怀疑否定的态度,到了,仍然是方法的问题。
二、忽视方法的具体类型
家长不重视方法的误区表现:
1.做的是表面功夫,不细想,不动脑,缺乏方法意识。如“磨刀不误砍柴功”,都会说,也在实践中用,但最少在孩子学习上有许多人没有想过磨刀的事情,其人数用小品《白云黑土》中宋丹丹的话说就是那哪是特别多,那是相当多。不重视的结果和孩子的辛苦完全挂钩:披星戴月,节假日不休,赶场子似地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厚厚的镜片后朦胧的双眼里流动着一片迷茫,重重的书包下单薄的肩膀无法承受学习之重。
2.看似重视实际是不重视。时刻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高昂代价拼命往名校、重点班里挤。家长很卖力是毋庸置疑的,无非是认为名校、重点班师资力量雄厚有保障,把握大。他们却不多想一两层,师资雄厚、把握大等的实质就是方法,如此,有了方法,不上名校等又有多大关系?就算有关系,有了方法,学习特别拔尖,还不是一样可以迂回到名校?看透本质的家长和学生对择校应该不放在心上的,即使说有虚荣心等造成的例外,甚至可以说相当大,但还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看出学习实质的家长和学生对择校是淡然的态度;对此不能淡然的基本是看不到方法是决定胜负的因素的家长和学生。
3.培训班。参加辅导,只知语英数理化等单科学习,想不到也没有想过科目学习在掌握学习方法后,一切都会简单的很。只求知其然不求知其所以然,可谓买椟还珠也!
4.固步自封。无疑,坐井观天的人最危险。什么地位和地步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自封和悲观。对悲观的想法这里不讨论了。最多的是自大的人,指对方法无视、不知道在方法层面上学无止境同样意义重大的一类人。其实,笔者以前也和他们是一样一样的,好在后来明白过来了。前三类好歹都在前进,认为不需要改进才最危险!
三、原因
如前所述,方法缺席的原因,重要的就是教育意识的落后:物、人互为因果。教师自身方法论淡薄、缺失。似乎有理的理由是教材上没学到,归总和自身业务钻研不够、不到位最为紧密相连。教材编得不好,水平不高,教师水平又缺乏高度,一批批的学生中有许多人就成为受害者。虽然目前情况有所改善,但还是问题多多。所以,教材、教师的恶性循环,直接导致人们方法意识的淡漠,才有家长被问到学习方法时摇头否定的情况出现。
四、解决对策
《儿童行为》一书的核心观点是,遗传生物因素和环境影响儿童行为和成长。稍微扩大一点范围,到青少年时期(甚至可以扩大到人的一生),此观点仍然成立。该书进一步认为遗传生物因素可被环境所影响,所以,这里就不讨论遗传因素了。
而环境因素可高到国家战略層面: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国家屹立的资本是创新,背后的支撑者是掌握了学习方法的人。学习、运用方法的人,最有潜力成为上面的人才。就算成不了世界级、国家级的人才,也是这两层之下各层次的人才,一样可以做出大大小小的贡献。而不讲方法的人,认识不到方法的内涵,则很难成才。认识的越少,越该加大力度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结果,只能说功高岳穆!设想一下,经过方法意识的全民总动员,国家何愁不会从人力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呢?当然,这也要求有正确道德保障的前提。
从国家宏观到下面的宏观角度——比之国家战略就是微观的了,但对个人、群体乃至到全国人的高度也可说是宏观的——来看,建议:
1.意识。树立重视、学习、掌握方法的意识,通过本文所说的各种手段,包括本条,再加上本文以外的人类优秀的方法成果,方法体系的建立和运用就实现了。方法意识的培养,仍然是一点点做起,每天都想着方法,尝试,总结,坚持运用检验,形成新的高一层的意识,再开始新一轮的意识。此过程是无穷的,螺旋式上升,成就是不可限量的!
2.尝试的态度和行为。对待新事物要有尝试的态度和行动,这点早有许多先贤哲人甚至以生命做出了示范,现在又是个开放的时代,但还是不够。当然,广泛来说对新事物不敢尝试有苦衷:骗子太多了。别说尝试了,稍有疏忽,就被骗的血本无归或倾家荡产,但这些上当的都是有贪心作祟。在学习方法方面,基本是培训和宣传者(假定为推广而不收费者,有的话也该很少)。培训可以试听,这就是尝试,听一下,再判断,虽然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毕竟有许多人会相信方法的奇迹了。宣传者不收钱的话,还不尝试听一下干吗?况且,对学习、方法,越贪婪越好。
怎么说都不信,又不尝试行动,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顽固僵化的思维最需要方法培训,最需要尝试,而这恰恰又是没有的。又一个恶性循环,所以马太定理在竞争规则完全平等的情况下是正确的。改变完全可以发生,一点点做起就行。先迈出一小步,意义就是一大步。走一下下,前景就无限光明。
3.总结。对每次成功的点滴都做总结,看自己的心得等。对失败更仔细分析,牢记教训,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爱迪生发明灯泡失败了1200次,他的看法是成功地找到了1200种做不成灯泡的方法。都知道,但真正理解的人也就是已经有完善的方法体系的人或正在掌握该体系的人。
自己一点一点总结,慢慢就形成了自己的方法体系,也会接触到人类几千年以来总结出的方法体系,到那时就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到国外留学的人,语言关排第一位,与此并列或列在第二位的就是查资料关。这就是方法体系中的重要和基本的一环,就是差距。而这在我们的家长看来就不是问题,也压根就没有这样的问题的产生。所以,方法的学习很重要,希望本文能让人认识到这点。总结自己的经验后,要更进步,还要学习人类已有的先进的方法成果,切不可固步自封。
4.坚持。不用多说,但还得说两下。有方法,不等于成功,但成功一定有方法。至此,爱因斯坦给出的公式:成功=方法+坚持+少说空话,该深刻理解了。由此可见,方法最重要,但坚持和少说空话即行动同样重要,否则就不能成功,即便成功也是小端。掌握了方法,勇敢尝试和行动,并坚持不懈,直至成功,就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坚持,向前走一点点,就成功了。总之,坚持不懈,直至成功!
关于具体而宏观的学习方法,在培养起方法的意识后,对方法就敏感,就总容易碰到那些学习方法。而那样的方法最少包括背诵、思维等数项专门训练,这不是本文的任务和目的,也不是一篇文章的篇幅就能完成的,所以简单提到,不做展开。不过,我们可以对那类宏观学习方法的教材或讲义的数量发表一下看法:在对古今中外学习方法材料集大成的基础上,有数百页就足够了。有了资料,理解和练习掌握其内容,之后运用到学习、工作中,就有了自己的方法体系,并将其发挥作用,实在值得祝贺!
【参考文献】
[1]霍尔顿.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
[2]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81228831589258089
2.html
[3](美)萨特勒等著,陈会昌等译.《儿童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张云峰,男,(1975-),汉族,山西潞城人,荆楚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大众文化,广播电视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