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聚类在甘肃省水果产业中的应用

2017-06-10 17:12周勇超
商情 2017年17期
关键词:甘肃省

周勇超

【摘要】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果品,它作为当前社会消费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它所属的水果业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存在。这些因素,促使甘肃省大力发展水果业,与此同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规律、科学发展规律,不断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本文比较充分地利用、挖掘了从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各大水果产业的部分相关数据,使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全面细致的描述了甘肃省特色水果与大宗水果的区域分布以及产量、面积;并且运用系统聚类全面的分析了甘肃省水果产业的区域相似度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针对甘肃省水果产业进行了区域划分,并结合甘肃省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 水果产业 系统聚类

一、研究背景

历经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洗礼,中国水果产业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不管是基础设施的完善还是生产技术和能力的提升,都已经突破了传统农业的束缚,迈上了建设全新现代化水果产业的的道路。数据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国的水果产量和面积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并且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水果产品出口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二、甘肃省水果产业现状描述

(一)大宗水果

纵观陇南浅山丘陵区的苹果产区,其主要包括的9个县区分别是:天水市的秦安、甘谷、清水、秦州、麥积、武山、张家川和陇南市的礼县、西和等。这几个县区栽培的苹果品种主要是元帅系第四和五代新优品种,该区域俨然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其种植苹果的土地面积为8.57万,苹果产量达到了68.17万吨。占全省苹果总面积31.87%,占全省苹果总产量33.80%。

陇东中南部川塬区黄土高原苹果产区,其主要包括的12个县区主要包括:平凉市的静宁、泾川、崆峒、灵台、庄浪、崇信庆阳市的庆城、正宁、合水、西峰、镇原、宁县等。这几个县区栽培的苹果品种主要是富士系新优品种,其种植苹果的土地面积为15.39万,苹果产量达到了102.03万吨,占全省苹果总面积52.27%,占全省苹果总产量50.60%。

而其中作为全省乃至全国苹果生产第一大县——静宁县,它的苹果种植面积为4.67万、产量则达到40万吨、产值高达18亿元。

(二)特色水果

我省建立了以河西和中东部地区为主的栽培优良梨生产基地,主要栽培苹果梨和新西兰红梨,是全省梨面积的27.45 %;以冬果梨、啤特果为代表性的地方品种,主要栽培于兰州等中部地区,是全省梨栽培面积的22.31%,以早酥梨为代表性的果品,主要栽培于平凉和天水等地区,是全省梨栽培面积的37.68%。

修建了专业的生产基地用来酿制葡萄,主要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主,主要种植黑比诺、赤霞珠和梅鹿辄这三个品种,并且还修建了专业的生产基地用来种植鲜食葡萄,主要以敦煌、麦积为主地区为主,生产的主要是无核白、巨峰系和红提等葡萄这三个品种,栽培面积达到0.65万,占当年全省葡萄面积的39.20 %。

建造了专业的用来栽培品种优良的蜜桃生产基地,主要以秦安和兰州地区为主,主要栽培北京7号和白凤桃这两个品种,面积达到0.93万,是全省桃园总面积的75 %。专业生产大樱桃的基地主要以天水地区为主,栽培面积达到0.37万,是全省大樱桃总面积的90 %。

以杏和枣为代表性的果品,它们的栽培分布在甘肃省各个地区,它们的生产也逐渐增大到具有一定规模性,它们的栽培也开始明显出现区域化特点。

三、系统聚类的运用

在聚类分析时,包括甘肃省水果总产业、苹果产业、梨产业、葡萄产业、柑桔产业、红枣产业、柿子产业、桃产业、杏子产业、猕猴桃产业共计9个行业。下图是根据以上数据做出的甘肃省14个市州不同水果产业生产产量的系统聚类谱系图,

由系统聚类谱系图知,我们将甘肃省的14个市州规划为四大类:第一类为庆阳市。首先,庆阳市作为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庆阳的气象指标与很多国外苹果生产先进国家相似;其次,庆阳市作为我省苹果产业基地,其苹果业的产业化、技术化及商品化等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庆阳市临街陕西省,交通便利,对水果销出提供很大帮助。因此,庆阳市有水果生产与销售的优遇条件,自成一类。

第二类是天水市和平凉市,与庆阳市雷同,也是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有着天然的水果业自然基础。平凉市、天水市作为甘肃省主导水果产业——苹果的第一、二产量地,其他水果以及特色水果产量均在省内排名前几,如杏子、桃子等。

第三类为嘉峪关市、金昌市、甘南州、定西市、临夏州,嘉峪关市与金昌市果园面积较小,甘南州与临夏州均是少数名族聚集地,其水果业的技术以及科技创新有待提升,所以第三类各大水果产业产出中游徘徊。

第四类是白银市、张掖市、兰州市、陇南市、武威市、酒泉市,这类城市地处在河西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核心纽带,产出的水果以特色产业为主,如敦煌葡萄,兰州梨等等;并且在“一带一路”的城市中,其他产业发展迅速,直接带动其水果产业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思想观念转变

大宗水果所用的果园面积大部分分布在第一类、第二类之中,其环境气候适合水果生产。当前我省果园面积过于庞大,而实际收益却不尽如人意,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观念过于陈旧。因此,我省在未来水果产业发展过程中重点不是量的增多,而是质的变化,即提高水果的质量、收益,低投多产的发展趋势。

(二)发挥互补优势

在大宗水果和特色水果之间,优势互补,增加特色水果果园面积,主要是适当减少部分大宗水果的面积或者变更为特色水果果园面积,适当的扩大供不应求的特色水果的果园面积。从而避免大宗水果因销售量差,而导致的大宗水果低价处理、丢弃等现象,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果产业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徐一菲,周灿芳,余华荣,吴雪珍,陈新建,黄秉智.2013年广东水果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M].广东农业科学,2014,(6).

[2]余华荣,周灿芳,蔡德超,陈水渐.2014 年广东水果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M].广东农业科学,2015,(12).

猜你喜欢
甘肃省
新丝路
铜奔马
席晓辉作品
甘肃省平凉市检察院依法对魏兴刚决定逮捕
王晓岗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English Read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s
《学生天地》(初中版)首批小记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