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蓓蓓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新时期,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传承真善美,让小学生纯洁美好的童心诗意的释放呢?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以爱润德,正确启发引领
教育根植于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小学语文执教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爱润德,增强师德魅力,提高教育水平。教师以拳拳爱心和深厚德泽播洒尊重和理解的甘霖,让学生接受爱的滋养,感受德的关照,健康快乐地成长。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真正明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建立起求真、求善、求美的道德情操,自觉抵制假、恶、丑的不良现象。目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教师忙于实践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思想品德教育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影响,基于此,我们教师首先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以高尚的道德承载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发挥主导作用,以崇高的思想引领学生。
挖掘文本,做好三者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深入挖掘文本中表现真、善、美的人物、故事等,在向学生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将真、善、美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语文源自生活,我们所经历的现实生活中到处都闪现着真善美之光芒,教师要善于把文本中的真善美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对之进行传播。
比如,在《花瓣飘香》这一课备课时,笔者首先认真研读课文,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真善美的元素。通过阅读分析,笔者认为文中所蕴含的“真”主要表现在小女孩的母亲生病住院、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等内容上。“善”则主要表现在小女孩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小女孩认为淡淡的花香会让妈妈高兴、作者买了两盆花一盆送给女孩,另一盆放母亲的阳台上……等情节的描写中,“美”表现在小女孩摘花瓣时“俯”“摘”“捧”的动作描写,以及对母亲的孝顺之情。在这一课的授课过程中,笔者针对所分析的真、善、美的表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他们所认识到的“真、善、美”,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真、善、美的事物,学生们解决思考,踊跃发言,谈了很多自己的认识与感受,在作业环节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件自己因孝顺父母而做的让父母感到高兴的事情,很多学生结合课文对自己的启发,描述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实例,字里行间洋溢出真、善、美,使三者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和谐统一。
以情传情,加深情感体验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入的课文中,有大部分都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以情感体验传达课文中的思想情感。教师要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准确把握和感受课文的思想情感,再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去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执教《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来讲述自己的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激活学生对母爱亲情的感受。在课堂教学开始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首先给学生播放歌曲《心中的故事》,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歌歌颂的是谁吗?对,是妈妈!这首歌是一首歌颂伟大母亲的歌,自古至今,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歌颂母亲的文章……导入学习后,笔者要求学生阅读一遍课文并提问:课文中哪一段最让你感动呢?能不能讲述一下你为什么感动?你经历过相似的情景吗?这些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活跃了课堂气氛,他们纷纷发言,讲述自己与母亲的情真意切的感人故事,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共鸣,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真、善、美与课文中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
明确目标,快乐融入童心
我们在教学中要对一些假、恶、丑进行批判,对真、善、美给予弘扬。每个小学生都有一颗充满稚气的童心,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真、善、美,丰盈他们的心灵世界。
比如,在执教《北风和小鱼》一课后,笔者提问学生们:北风和小鱼你喜欢谁?为什么?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想对小鱼或者北风说些什么呢?从学生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痛恨北风而喜欢小鱼,课堂中充满了对北风的批评以及对小鱼的赞美。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让他们的心灵得以释放,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领悟真、善、美的真谛,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结束语
传承真、善、美,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小学生的心灵就像是一片宁静澄澈的湖水,教育者将真、善、美的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会使这片湖水泛起层层美丽的涟漪,闪烁出诗意的光芒。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角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