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莹
摘要:自主学习是自律、主动学习的结合。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魅力,而学习更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可见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构建实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只有自主体验学习,才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才能够享受到学习中的乐趣,学习效率也会在无形中提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切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思考、实践,从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思考欲望
疑虑是思考的开始。更是激活学生好奇心的有效工具。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的为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时,教师在课堂伊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教师说:6+6+6+6+6=6×5,表示5个6相乘,这是我们之前所学的知识,如果我们将其中的一个正数换为负数,也就是6×(-5),如果依据我们以往的知识经验,这一算式的意义应该为“负5个6相加”,但是这样说合适吗?学生们纷纷否定老师的说法,“负5个6相加” ,这样的说法不符合常理的。此时,学生们也产生疑问,这与自己的认知相矛盾,其中到底存在怎样的奥秘呢?瞬间自己的求知欲被激活,都很主动的去思考探索。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有理数乘法的知识内容。有的学生想到联系有理数的加减法的知识,以及正有理数乘法的知识内容,来思考这部分知识,并将其很好的解决。
问题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带入到一个充满探究情境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学生自主思考学习。
引导自主探究,培养学习意识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高效课堂的实现,并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关键是学生学了多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亲自体验、感受,才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可以有机会自由思考探索,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教学。
在教学“图形与证明(一)”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知识内容时,选择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这一学具,尽情思考探索。这时,有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想到按照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的顺序进行探究。首先,学生找定范围,先研究平行四边形边的性质。随后,学生开始观察其中的两组对边。根据定义,学生已经知道边的一个性质。从位置关系上得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边是相互平行的,再者便是从数量上探究平行四边形边的关系。有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测量,最后大胆地猜想:相对的边的长度相等。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很好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实现了高效课堂学习。
组织小组探讨,培养合作精神
小组讨论教学,是近年来教师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帮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讨活动,让学生可以更多的互相沟通交流,促使其主动思考,共同学习。
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共同学习解不等式的知识内容时,并没有直接向学生灌输,而是让学生先自主思考探究一定时间,随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讨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探讨交流。此时,有一小组的学生开始了探讨交流。生1:“我通过观察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发现这和我们以前学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將原来的等号变成了现在的不等号。这样,我不用继续学,也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了。比如,我随便出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3x-1>5,便能够依据我以往所学的知识内容,得出最后的结果,得到x>2”。在这位学生说完后,立即又有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你的想法我很赞同,但我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与我们以前的认知相矛盾的一点,发现解不等式,并不是完全相同于解一元一次方程,比如-2x>4,,最后的结果却是x<-2,符号发生了改变。我认为,我们需要探究一下什么时候是需要变号的。”随后,又有学生说自己找到了规律,并述说自己所找到的规律……学生们在小组探讨活动中,自由探讨,互相交流沟通。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成功地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们可以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互助,并从他人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凸显其主体地位,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高效率学习。
参考文献
[1]何学忠.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2]陈传敏.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2013(20).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