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担负净化心灵,端正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责任。
我校处于抚顺县东部最偏远的一个山村,是一所硬件较差的小学,学生家长多数因经济原因外出经商、打工等,导致留守儿童居多。家长为了多挣钱而拼命工作,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照顾小孩,无暇顾及子女是否健康成长。个别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从而厌学、弃学,不思进取,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刘晓航是后都村的学生,是我们班的特例生。他行为稍有些古怪,有时候很难说服教育。我发现刘晓航与同学们不交往,遇事无所谓、压抑固执自卑。
一、形成原因
1.隔代亲情的溺爱
通过走访后都村民,我知道了在家里他是个“小祖宗”,所有的事情不论大小,长辈都让着他,比如在家他最爱看电视,看起电视来手舞足蹈、废寝忘食,奶奶非常心疼他,怕他饿坏了身体,于是就把饭菜端到他的跟前让他吃。除此之外,在家里所有事情都不要他做,即使是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烫了”。这种“过度关爱”导致懒惰享乐自私的思想从小就在他心里落地开花,生根发芽。
2.学生集体的排斥
二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同学都很活泼,性格开朗外向,尤其是男生特别活跃。刘晓航同学在班上总是很“独树一帜”,经常毫无理由地缺课,他不喜欢和同学交流,缺乏自信,总喜欢把自己藏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小角落。时间一长,同学们自然而然把他排斥在外了。
二、转化策略
为了让后进生的各项要求均有所提高,达到教育局“一个都不能少”的办学要求,我经过查找有关文献,向老教师学习经验,再和家长取得联系,制定了一些改进后进生的方法。
1.家校相通,共同教育
走入家庭,与他的家人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改变老人对孩子的溺爱心理。因为他家几代单传,重男轻女的思想尤其严重,刘晓航地位不可撼动。可以说,要星星不敢摘月亮。我提议他们在家对刘晓航不能唯命是从,千依百顺,应该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达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目的。比如尊敬长辈和老师,对人文明有礼貌,吃饭时一心一意不要看电视,要刻苦读书,按时完成作业。早晨起床后自己洗漱,晚上睡觉前自己洗脚洗脸……这些事情要求他全部做到,做到了给予高度的表扬和鼓励,可以适当地买一些小礼物;持之以恒,一直坚持做下去,一定要好好表扬和鼓励。
2.挖掘闪光点
在课堂上,我每节课都会设计很简单的问题让他来回答。第一次的回答他没有感觉,多次在课堂上的成功表现,使他对自己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我能行”。后来我又联系其他老师一起对刘晓航进行课堂上的有意帮助,做类似的实验,收到较好的效果。而且,我发现他的语文素养很高,一些难度较高的阅读题,他都能准确地抓住关键词语。在我的鼓励下,他有了自信和成就感。
3.携手合作,互帮互助
“解铃还须系铃人”,刘晓航不愿意参与到集体之中,我想既然被同学排斥在外还需要同学之间的帮助。因为刘晓航同学没有好朋友,总是独来独往。就在我們班上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活动一开始,我就预先布置班内优秀的同学和后进生交朋友,互相帮助。不但在学习上帮助他解决难题,在生活上也要关心他。缺少学习用品时,希望其他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用我们集体的温暖和爱心,接受他的弱点和不足,感受他的变化,鼓励他的进步,祝福他从关闭的生活走向心灵的开放,从孤单走向群体。
一个学期的时光悄然而逝,夹杂着心酸和甜蜜。令人高兴的是,他的性格开朗了,他和同学的交流多起来了,课堂上能大胆举手发言了,大家不嘲笑他了,他在同学心目中的威信大大提高了,同学们能围着团团转了。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海浪乡九年一贯制学校邹家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