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啸诺
老实说,以我的年龄,直抒对生与死的感慨是难以想象的,未免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但读罢本单元的文章,我的心中也有一些想法,故而在這个寂静的夜晚浅谈生死。
第一次接触到生死,大概是在十多年前,也是一个寂静的晚上。我问母亲,什么是生死?母亲说,生便是从睡中醒来,死便是从醒中睡去。我似懂非懂,其实根本不懂。生是什么?死又是什么?对于母亲近乎完美的回答,我却颇为怀疑。这是否太狭隘了呢?
后来,读罢莫言先生的《檀香刑》,我渐渐明白了生与死的意义。书中说,每个人甘愿受死,不惧受死,是因为心中有所支撑,即认为自己做了神圣的事情。这似乎对生与死的缘由做出了另一个完美的解释。但生只是为了信念,死只是为了牺牲吗?我仍然找不到合理的原因。
终于,读过庄子的文章,我好像明白了生与死的真正含义—生者,赐也;死者,赏也。生死亦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不同的两个字罢了。我是怎么出生的,我不记得;我是怎么死的,我知道了也无用。那又何必去忧虑生死呢?生又何忧,死又何惧?在人世时就潇洒地过一生,到死时便睡倒于天地之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放平心态,走过短暂又漫长的一生。
一切东西在生命面前都显得如此渺小,而生命在庄子的思想面前又显得更加微不足道。活在当下,只要尽心尽力做好该做的事,生和死又有何妨?再恐惧,再悲伤,再院惜,生死也由命,修短也随化。唯一能改变的是我们对待生与死的态度,只要放下包袱,勇敢地在人生路上大步前行,死又有什么可怕呢?
著名画家高更有一幅画,也是他的代表作,名叫《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以前我看不懂这幅画,只知道是关于少年、成年、老年的。现在我明白了,生、活、死是一个人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我们既不畏生,亦不畏活,何须畏死?回想起母亲的话与莫言的书,也都颇有道理。人的一生只不过从睡中醒来,为自己认为神圣的东西而奋斗,最终归于永恒的睡眠之中,仅此而已。只不过有的人,看得开,便快乐地奋斗;有的人,看不开,则痛苦地挣扎。你会选择怎样的活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