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师》2017年第2期刊登蒋玉中、杨晓宇的文章指出:“以学生为主体”是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然而,有些教师把“以学生为主体”理解为课堂上的学生活动,一味地追求活动的数量和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有的把“学生主体”等同于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的滥用;学生活动太多,为了活动而活动,丢掉了对课堂本质的追求,也影响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等。这些“学生主体”实质上是一种“伪主体”。因此,避免学生课堂“伪主体”现象,让学习真正地发生,让课堂成为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场,而不是淺薄的表演的舞台,才是真正符合课改精神,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