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迪
(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上海200437)
脉冲加热-热导法测定煤炭中氮含量
游武迪
(上海材料研究所检测中心,上海200437)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煤炭中氮含量的测定成为衡量煤炭质量的重要因素。煤炭中的氮燃烧后生成氮氧化合物(NOx),可与硫的氧化物作用形成酸雨[1]。煤炭作为我国消耗最大的能源,快速准确地确定其中氮元素含量,对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工业冶炼中使用的煤炭增碳剂对金属材料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2],金属中氮的检测手段十分全面,常见的有气体容量法、直读光谱法、红外热导法[3-5]。目前煤炭中氮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半微量开氏法和半微量蒸汽法。半微量开氏法是将煤炭样品加热溶解,转化为铵盐后,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半微量蒸汽法是在高温下通入水蒸气,将煤炭样中氮还原为氨气,再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6-7]。经典化学法分析时间长,操作复杂,试验条件苛刻且易受环境干扰。脉冲加热-热导法作为氮元素检测的重要方法,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8-11],氧氮氢分析仪作为常见的脉冲加热-热导法测定氮含量的分析仪器,具有分析迅速,操作简便,分析结果准确、稳定的特点[12]。本工作采用脉冲加热-热导法测定煤炭产品中氮的含量。
1.1 仪器与试剂
LECO TCH 600型氧氮氢分析仪;石墨坩埚(光谱纯);铜粒,锡片(0.5g/片),锡囊(0.15g/只),高纯镍篮(1g/只)。
无水高氯酸镁、碱石棉吸收剂均为分析纯;氩气(纯度99.99%);高纯氦气(纯度99.999%)。
1.2 仪器工作条件
氩气为动力气(0.32MPa),氦气为载气,流量460mL·min-1;分析功率6 200W,最短分析时间50s,比较器水平1。
1.3 试验方法
分析前更换吸水剂与二氧化碳吸收剂,坩埚在6 500W功率下脱气时间不少于30s,降低空白干扰。煤样在105℃下干燥2h,煤样的粒径小于0.1mm。选取5个有证煤标准物质,按仪器工作条件分别测定,建立校准曲线,利用校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氮的含量。称取已干燥筛取的试样0.045~0.055g放入锡囊中,用镍篮包裹后置于石墨坩埚中,在高纯氦气氛围下于脉冲炉中加热熔融,氮与其他气体分离,以分子形态进入热导池中检测,再扣除石墨坩埚、锡囊和镍篮中氮含量的空白,最后仪器经过积分计算出氮的质量分数。
2.1 助熔剂的选择
氮元素分析时,常用的助熔剂有锡片、铜粒和镍篮等金属材料。试验考察了不同助熔剂对测定的影响,分别采用1g锡片、铜粒和镍篮熔融氮的质量分数为0.24%的有证标准物质,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助熔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Tab.1 Effect of different accelerators on determination results
由表1可知:当锡和铜作助熔剂时,氮含量测定值波动明显,且比认定值偏低,这是因为煤样中一些氮化物的熔点在2 500℃以上,使用沸点较低助熔剂,氮不能完全释放;镍中气体含量较低,易于加工成型,沸点高达2 731℃,能用于难熔金属和矿物材料等高熔点材料中元素的分析。由于煤炭样品为粉末材料,先称取一定量试样于锡囊中,再用镍篮包裹进行测定。
2.2 分析功率的选择
试验从功率5 500W开始进行分析,每次提高200W,结果表明:随着分析功率的提高,样品中氮的测定值逐渐增大;当分析功率在6 100~6 300W时,氮的测定值趋于稳定;继续提高分析功率,样品熔渣出现飞溅,有气囊鼓泡。试验选择分析功率为6 200W。
2.3 称样量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数据稳定性随试样量的增加而提高,但称样量增大的同时需要更多的助熔剂,这样可能导致进样管路堵塞和坩埚龟裂,影响测定结果。称样量低于0.02g时,杂质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分析稳定性下降。综合考虑锡囊和镍篮容积后,试验选择称取样品0.045~0.055g。
2.4 校准曲线及检出限
按试验方法下对一系列煤炭标准物质中的氮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氮质量分数在0.24%~1.40%时与信号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011 39 x-0.004 907 99,相关系数为0.999 7。
按3倍空白标准偏差除以曲线斜率计算方法的检出限(3s/k)为29mg·kg-1。
2.5 精密度试验
选取4种有证煤标准物质,按试验方法平行测定8次,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RSD),见表2。
表2 精密度试验结果(n=8)Tab.2 Results of test for precision
2.6 样品分析
按试验方法对不同产地的煤炭样品进行分析,其结果见表3。
表3 稳定性试验结果(n=8)Tab.3 Results of test for stability
本工作采用锡囊和镍篮包裹煤炭试样,以脉冲加热-热导法测定煤炭中氮的含量。与传统化学分析手段相比,方法操作简便,分析迅速,结果稳定,符合工业生产与试验分析的要求。
[1] 冯志华,常丽萍,任军,等.煤热解过程中氮的分配及存在形态的研究进展[J].煤炭转化,2000,23(3):6-12.
[2] 许翔,张勇,张潇,等.增碳剂中碳、硫、氮元素含量对铸铁件的影响[J].安徽化工,2015,41(6):47-48.
[3] 钟家琳,温广维.化学法测定合金钢中的氮——试样酸分解方法的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75-79.
[4] 张存贵,王鹏,李爱华.直读光谱仪快速测试不锈钢中氮含量的分析研究[J].太钢科技,2003(4):54-55.
[5] 刘伟,王应进,蔡文云,等.脉冲红外和热导检测法测定银铜合金中氧、氮含量[J].贵金属,2011,32(1):44-47.
[6] GB/T 19227-2008 煤中氮的测定方法[S].
[7] 戴体伟,杨钊,王康.浅谈煤中氮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4,39(5):134-135.
[8] 李婷,徐开群.红外-热导联合法测定煤中碳氢氮含量的原理解析[J].煤质技术,2012(1):25-28.
[9] 侯红霞,郭飞飞,杨倩倩.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热导法测定增碳剂中氮[J].冶金分析,2015,35(11):54-57.
[10] 姚文松,翟嘉琪,周璇,等.热导法测定煤中氮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化学分析计量,2013(3):84-87.
[11] 龙亚平.半微量开氏法和红外热导法测定煤中氮的比较分析[J].煤质技术,2015(4):63-65.
[12] 翟可新,王勇,刘元清,等.惰性气体熔融-热导/红外法同时测定钛合金中氧氮氢[J].冶金分析,2015,35(2):27-30.
O657.11
B
1001-4020(2017)04-0482-02
10.11973/lhjy-hx201704026
2016-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