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现场播报采编创新之我见

2017-06-09 10:40问津郝丽娥
科学与财富 2017年9期
关键词:报道现场电视

问津 郝丽娥

摘要:随着现场性这一最能体现电视新闻传播特点的元素愈来愈受到重视,能否做出精彩的现场报道,是衡量当代电视新闻记者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电视新闻栏目或频道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电视新闻的发展史上,以现场报道赢得眼球的例子不胜枚举。

关键词: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特点;优势

一、现场报道的定义与特点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记者或节目主播置身于新闻现场,通过镜头直接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报道形式,它既可以在现场直播出去,也可以录像回来再经剪辑播出。报道方式大致有现场直播、现场播报(报道、采访、评述均在现场完成)、电视访问等。

现场报道的最大特点是从采访开始到结束,采访者(记者)和被采访者的一切活動,均在新闻现场一次完成,用“长镜头”拍摄,声画优势得到最充分发挥,具有无可比拟的感染力,是各国电视新闻媒体经常、大量采用的报道形式。这一报道形式表现出来的传播优势是:

1.完整的真实感。电视新闻画面所产生的真实感是众所周知的,然而由于诸多条件限制,这种真实感是片断、零碎的。现场报道则不一样,它所产生的真实感,除了画面本身的视觉效应以外,还有其长镜头手法、记者入画、声画合一等因素所形成的完整性所产生的心理同构效应。画中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完整的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使观众看到了主客双方的内在联系及其言谈情状,现场报道给观众的画面真实感,是一种未经干涉(如编辑)的、独有的、完整的心理真实。这也是一种较之普通新闻更有深度的真实。

2.亲初的参与感。现场报道由于运用长镜头采访,除了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各种语言因素的交流给观众以视听刺激外,画内其他声画因素的发展变化,也不时吸引观众的“注意”,这便是现场报道的声画多义性,给了观众以选择的自由,并自由自在地对声画含义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这种毫无记者主观选择形成的强制与约束,使观众感到亲切,仿佛置身于画中“围观群众'地位,参与现场采访,这便是心理参与感的形成。除了现场的图像与声音同一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外,记者出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以第一人称出现的记者将人际传播的模式引进电视新闻的大众传播当中,亲切自然,缩短了观众和事件的距离,增强了观众的心理参与感与认同感。

3.快捷的时效性。现场报道的画面和音响采集、记者的采访和口头播报都必须在现场完成,不允许事后添加,制作方法简单,只需剪辑,没有其他加工,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闻播报出去。因此在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现场报道往往成为记者抢发新闻的主要手段,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尽快了解事态发展的欲望。

二、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的优势

1.提高新闻时效,使受众产生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新闻价值说认为,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传播出去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新闻价值就越大,时效性也越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改变了过去先拍摄画面、后写文字解说、再由播音员播出的老的电视新闻制作模式,采取了无剪辑摄像,省略了编辑合成工序,与新闻事件进展作同步新闻传播。其时间差距极短,新闻价值更大。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正是提高新闻时效的最佳手段。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由于报道过程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是同步的,因而使报道与接收具有同时性,这就为观众提供了最快最新的信息,缩短了观众与事件发生的时间距离,使观众产出了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例如两会开幕等重大新闻,最早都是由电视台现场报道或现场直播来完成的,使亿万观众与该事件进程同步知晓了有关新闻信息。

2.展现事件全貌,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规定环境是新闻发生的现场。电视台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甚至参与者,向观众讲述事件的经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甚至种种细枝末节,使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在观众的眼前展开,加之图像再现的现场情景,使观众感同身受,产生了强烈的现场感。这方面与报纸的现场报道不同:尽管报纸文字也可绘声绘色、有情有景,但它终究是间接的,需要通过读者的联想思维产生感应,其效果受读者的文化水平、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的限制;但是电视则不然,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改变了文字传播的间接性,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现场信息传输给观众,随之带来了强烈的现场感。现场报道不仅以多种传播符号直接进入观众视听,而且以强烈的现场同期声笼罩观众,进一步强化现场感。如果单以播音员播讲解说词,或是记者采访而没有同期声,观众收听解说词与观看画面,这是一种直线式的进入,没有立体空间感,现场感较小;而现场报道采用大量同期声,如现场的风雨声、浪潮声、机器声、讲话声乃至爆炸声……都会对观众的听觉形成立体笼罩,产生空间感、立体现场感。由此可见,现场报道以视听两个渠道的现场感作用于观众,比之一般录像报道更具有身临其境的强烈感染效应。

3.面对面直接传播,使观众产生亲信感。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在接受信息传播时,其信任程度与传播层次成反比。信息转述层次越多,其信息损失或变形越严重,可信性就越差;传递层次越少,可靠性强,可信性也越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同一般录像报道相比,正是具备了转述层次少的优点,因此,新闻的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一般电视新闻需经记者——文字与图像——播音员声音与图像三个转述层次才能到达观众,而现场报道由于是完全的直接传播,减去了中间的转述层次,信息损失与变形很少、甚至没有,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可信性大为增强。再从宣传学来看,信息传播的可信性与信息源的权威性成正比,信息源越有权威,观众的信任度越高。新闻事件的权威信息源就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目击者。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现场,记者本身就是权威信息源之一。无论是记者面对事件的直接口播,还是记者将话筒对准新闻事件当事人请其讲述,都是来自权威信息源的新闻事实,都会提高观众对新闻传播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猜你喜欢
报道现场电视
重组品德课堂“现场”:从生活通达心灵
浅谈交通事故现场及事后处理方法
成功处理变压器现场局部放电量偏大的案例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广播媒体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