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三喜
摘要:网络的崛起正逐渐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思维走向及社区意识形态,不可否认,一个全新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网络时代即将到来。但随之引起了许多问题,大学生网络成瘾就是其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大学上网络成瘾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及对策
1引言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是指:“由于反复使用网络不断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内分泌乱,以精神症状、身体症状、心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从而导致社会功能活动受损的一组症候群,并產生耐受性和戒断反应。”。网络成瘾类型分为三种:简单性网络成瘾;外延性网络成瘾;网络使用失调。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类型为网络使用失调。网络使用失调即:不适当地使用网络给大学生发展造成了一定干扰,大学生的心身健康受到一定影响,在性质上处于心理功能失调状态,不属于心理疾病范畴。这种类型的特殊性在于大学生受到的影响较小,社会关系的接洽、学校的生活学习基本可以完成,对于网络的使用也有部分的控制能力,但是该类型的部分大学生也有往另两类网络成瘾类型转化的可能性。
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2.1网络特点。
有研究表明,导致病态或强迫性使用因特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电子交易的匿名性。具体来说,匿名性使得因特网凸显出下面四个特点:
(1)支持一些反常、欺骗甚至是犯罪的行为,如:查看、下载诸如黄色淫秽作品、非法资料等,而这些在因特网上随处可得。
(2)为使用者提供了一种虚拟情境,使那些过分害羞或自我意识过强的个体在一种安全可靠的社交环境中相互作用。
(3)网络的互动性促使了网恋的发生。很多学生因网恋迷失自我。
(41能让使用者根据心情或需要在网上改变形象,给使用者提供了一种从感情困境(如:压抑、抑郁、焦虑)或问题性情境及个人困难(如:失业、学业上的麻烦)中逃避的方式。
2.2个人特征
(1)追求内在需求的满足。生理上走向成熟的大学生,已经达到性觉醒高峰年龄。“到17岁时,男、女性觉醒分别达到97.9%和96.7%”,他们希望被异性吸引,常常想到性的问题。所有这些都是正常的,合乎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的。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无法从正常渠道得到有关的相应信息,不能发泄正常的感情。而网络提供的虚拟空间,就以其无形的魔力,紧紧地抓住了大学生的心,他们可以在这里寻求寄托,解除苦闷,倾诉心声,获得情感需求的满足,甚至于还能找到网上情人,实现了埋在心底的理想。
(2)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失衡。没进大学之前,对于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把大学想象成理想的乐园。进入大学之后,现实与他们描绘的美景相差太远,难免产生不满足感,找不到现实自我的坐标。失落,烦闷的心情,油然而生。大学校园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不如中学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焦虑的心理,在无形中降临。网络所提供的虚拟空间,顺理成章地补充了现实的不足,修复了原来的想象。进而不断的依赖网络,满足自己的虚拟理想自我实现需要。由于网络依赖的加重,逃避上课,荒废学业,不思进取,性格孤僻,几乎不关心校园内的一切。紧接着,精神恍惚,漠视现实,世界所有的事情都是索然无味。反过来,更加迷恋网络,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网络成瘾。
(3)价值认同模糊或动摇。标榜个性独立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里面并不容易找到知己。而在网络上,他们总能找到一个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区或论坛。在那里,他们可以结交许多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发表共鸣性的言论,自我也在别人的赞许、支持中得到满足,获得某种成就感。这种行为反复发生后就形成了一种行为强化,使人上瘾。同时,网上交流避免了因人体语言的不当,发音问题以及词语表达不妥带来的尴尬和紧张。有些大学生平时很内向,但在网上却异常积极活跃,下网后往往又变得更加孤独内向,与日常生活判若两人。一个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不善言谈,甚至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感情交流的大学生,在网上可能摇身一变,既浪漫又幽默,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在网上他们是交流高手,网下却变成交流的蹩脚者。由于网络实际空间距离的存在,每个人都可以敞开胸怀,畅所欲言,从中发现自我,从而对虚拟的网络空间“一网情深”。
3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1)充实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避免卷入不良的上网习惯中。大学阶段,学习的任务相对比较轻松,高中的高压政策也一去不复返,大学生们像是掉入大海的鱼儿,感到无比的轻松和自在。与过去家长与学校的干涉不同,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处理自己的事情。在此过程中,难免与其他学生发生交流和摩擦,部分学生不善于人际沟通的弊端逐渐出现,在待人接物中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在群体交往中又往往不能成为亮点,在学校的校园社团集体活动方面也比较懈怠。他们感觉到社会交往的烦恼,变得越来越封闭,从而不再愿意去和周围的人和事打交道。网络游戏便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在网络游戏的世界中,他们靠各种“技术和装备”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大学生们首先必须要避免卷入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同时网络游戏成瘾学生应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同学的监督积极地从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走出来,走向丰富多彩的社交生活,积极与身边同学交流,投入到精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在真实可感的活动中体验社会交往的愉悦。
(2)网络成瘾防控中心的建立。对于学校工作者而言,首先要建立网络成瘾防控中心,为已经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找到自己的原因,并且尽量克服网络成瘾的心理障碍,帮助这些大学生找回自我。同时班级的辅导员和老师要强调班委必须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并且时刻监督好班级内是否有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的出现,如果一旦发现类似的情况,班级同学必须及时向辅导员和老师报告,并且及时地寻找这些学生谈话,了解其最近的动向和心理变化情况。
(3)正确的引导工作。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们,总是把自己困在自己的网络游戏世界中,而不会再去把自己投入到校园的气氛中去。作为一名学校的工作者或者管理者,就必须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图书读出图书馆,让书香弥漫整个校园”,鼓励同学多读书,多思考,勤练笔,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