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春
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要求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具有吸取新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敢于创新的能力。因而,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标的创造性教学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
创造力是人的智力的高度发展和飞跃,是教与学发展的理想,是新的境界。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知识的拓展,需要视野的开阔,需要思维的训练、需要审美的提升,而这些单单靠课堂的教学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现在大多数政治课更多地停留于考试上,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没有从更高层次上来考虑学科价值。长期下去,教师知识仅仅限于教材和教辅,课堂愈来愈无趣。
我曾经就政治课教学有关问题做过整个年级一千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从收回的问卷中,有75%的学生不满意于课本知识,要求对课本知识进行拓宽加深;有95%的学生对当今时代的一些热点问题很关注,但对大量的信息不能判断,也不能分析思考。另外,学生在作业、回答问题时没有逻辑性,东一锤子西一斧子,混乱不堪。
因此,我开展了第二课堂,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达到目的。这种方式会带来双赢的结果,何乐而不为!
一、打开视野的窗户
知识是人类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心理学表明,知识是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信息越多,把信息组成世界的表象就愈丰富,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思维活动。从这方面来讲,知识是创造力的基础。
1.深化拓展课本知识
达尼洛夫在《教学论》中指出:教学要求遵循严格的逻辑顺序来教授科学基础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力求他们掌握系统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对课本中的一些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宽和加深,使之形成系统化的知识。
例如:在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问题时,我进行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法始末”的讲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理论出发,从经济体制的概念入手,回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讲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经济体制的认识不断深化,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计划与市场向结合,到计划与市场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到今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讲市场经济的作用与必然。后又组织学生学习了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对当时出现的“苏南模式”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对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有了系统的认识。
此外,结合课本还进行了如“现代西方政体分析”、“香港问题的历史回顾”、“改革是一种历史潮流漫谈”、“经济全球化漫谈”、“股票知识漫谈”、“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漫谈”、“不开果实的智慧之花—唯心主义”等讲座,大大丰富和加深了学生的课本知识。
2.联系实际谈热点
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要具有时代性。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激烈动荡时代,热点不断,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并要求有一个较合理的看法。
我们不应该回避热点。因此,我开展了这类问题的专题讲座。如当时人们普遍关注中国的“入关”问题,我进行了“入关会给中国带来什么”的讲座。在讲座中讲了什么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现在叫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它的基本原则,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讲我国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关系,中国为何要求重返“关贸总协定”,入关对我国能产生哪些影响,入关对我们的机遇与挑战。使学生增长知识、消除疑虑、增强信心。
此外,还进行过“东欧巨变的历史追溯”、“关于人权问题”、“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911事件中的美国与中东”、“中国传统文化集粹系列”等讲座。
热点问题讲座,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性,引导学生把问题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去思考,看问题有一个高度与深度。
3.美育陶冶
人脑是创造力的物质基础。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逻辑、数学主要在大脑的左半球,音乐、美术、空间辩知主要在大脑的右半球。大脑两半球的协调发展,能够极大地发挥人脑的功能,从而使智力向创造力方向飞跃。美育教育具有完整性和谐性特点,是真与善的统一,人在审美领域里才会其然而然地得出既合规律由合目的的自由愉悦。因此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我在讲座中,从学生的日常语言、着装入手,谈一些美学常识,如什么是美、美感,什么是自然美、社会美,美的基本原则,怎样欣赏美。选择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些作品同学生一起欣赏:听名曲如“二泉映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第五第六交响曲”、“天鹅湖”等;看名画:“蒙娜丽莎”、“伏尔加河纤夫”、“开国大典”、“父亲”。此外,还进行了“中国书法艺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美的历程”、“怎样看待通俗歌曲”等讲座。
开展此方面的讲座,能够开拓学生的美学视野,不仅使学生懂得一些美学知识,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流畅性和节奏感。
二、思维培养与训练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前沿,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黑格尔也说过“从来发生困难的总是思维”。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要调动学生求知、求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思路,并为疏通学生思路提供条件;要锻炼学生独立探求问题是能力,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硬灌给学生。正像教育家第斯多慧说的“在学校必须使思维高于一切”。
政治课教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在日常教学中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与观点、理论的阐述具有逻辑性和思维性,更应当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思维的训练。
我的讲座系列中就有相关内容,首先讲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和思维知识。如什么是概念、判断和推理;什么是归纳、演绎;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思維是什么?思维的基本过程、思维的品质、现代思维的要求、基本的思维方式(求同、求异、比较、反向、发散)等。
其次,利用一些哲学命题或典故引发学生思维的兴趣来进行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如“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白马非马”、“飞矢不动”、“谷堆辩”、理发师的“我给所有的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司马光砸缸”等。
此外,还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用基本的逻辑和辨证思维去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综合提高,进入新的境界
中学政治课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很广,历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自然科学、美学等,这就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要合理,尽管学生在中学会学到其它学科,但缺乏高度上的认知与统领。
我开展了名著介绍讲座。如“西方哲学家名著选读”、“科学简史”、“马克思思想史”、“共产党宣言”、“中国文化思想介绍”等,使学生在名著讲座中直接领受他们的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开展讲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要结合学生实际;要有时代性;语言要明快通俗生动;教师要有较广博的知识、较强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美学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