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燕
【摘 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阶段出现的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近年来,随着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增多,留守儿童中“问题学生”的数量也相应增多。本文通过探析农村留守儿童中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孩子;相关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使得广大农村产生了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生长在农村,却因缺少父母亲的关爱而偏离常人的轨迹,因缺少父母亲的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而处于法律的边缘。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它既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政策漏洞的表现。现实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面广,需要我们擘肌分理,为保护好、培育好农村留守儿童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最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心理问题
1.安全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缺少家庭的监管与关爱,加之家庭与学校间安全监管衔接上存在缺失,使得留守儿童缺乏对危险的识别与自救能力,被拐卖、溺水、女童被委托监护人性侵犯等事故就时有发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留守儿童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2.心理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聚少离多,更容易产生焦虑、偏执、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留守儿童不擅长与别人交流,在某些时候表现得较为怯懦。在遇到困难时,由于没有父母的正确指导和慰问,使得他们易产生挫败感和孤独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缺乏安全感,不轻易信任他人,团队意识较差。一方面,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懦弱怕事,没有自信,也不愿与监护人或者小伙伴们交流谈心。另一方面,孩子们缺失了父母的管教变得性格乖僻,行为失范,任性易怒,动辄打架斗殴,甚至打骂老师和同学,甚至是长辈。
3.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大多为隔代照料,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父母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帮助和监督较少,甚至没有,使得孩子学习成绩不太稳定,易走“坡行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祖辈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很低,绝大部分为小学文化程度,限制了对儿童学习管理的空间,无法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个人的上进心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容易过早地进入社会,被一些不法分子诱使干一些破坏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事,给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造成隐患。
4.德育问题
留守儿童正置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仅仅依靠祖父母来照顾相当于将孩子置于无人监管状态,而寄养的亲戚们又常常不便于对孩子过于严苛,监护人们也只能在衣食起居方面尽职尽责,在心理及德育方面教育缺失。留守儿童所处的这种特殊的生活境遇和教育环境对他们道德的培养影响很大,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父母对其行为的管教和道德的引领,道德方面长期放任自流,导致他们在道德观念、情感、人格和行为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偏差,甚至走向犯罪之路。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政府方面
政府应该大力扶持农村的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就业的增加,进而吸引农村青年在居住地就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劳动力的流动速度,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完善立法,从法律层面上为留守儿童提供制度的保障,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权益如性侵、蓄意伤害留守儿童等违法行为。以外,还应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并至少涵盖基本生活、照管、教育、医疗四个领域。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为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安全、健康、受教育等权益提供了政策保障。
2.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首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次,父母要改变教育观念。最后,要强化监护人的角色意识。在外打工的父母应借助电话或者脑等信息技术,定期与留守在老家的孩子进行沟通。可以通过问答等形式来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适当地做出引导和鼓励,对孩子某些表现突出地方给予奖励,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3.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正视留守儿童问题。建立留守儿童的教育档案。通过信息登记、走访等方式了解学校内部乃至各个班级内部的留守儿童数量,由有心理辅导经验的教师对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帮助。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师表,不应该有歧视和蔑视留守儿童的观念,应该尊重留守儿童的隐私,帮助留守儿童克服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班主任应組织好留守儿童的家访活动,正视这些儿童的相关问题,将鼓励和期待渗透到孩子的心目中,帮助他们成长和成才。
4.加强社会的综合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及有关职能部门达成共识,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首先,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公平的义务教育政策。国家和政府应适当调整宏观政策,从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大力扶持农村中小学,切实落实支农政策,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关于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也是儿童受教育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能落实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政策,也能帮助实现城乡经济社协调发展。只有通过家庭、社会和政府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制度、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让他们保有和同龄人一样的童真,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愿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生活在爱的阳光下,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
参考文献:
[1]苏琳.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N].中国经济网,2013-05-10.
[2]孟芳兵,吴哲敏,武海龙.留守儿童群体分类关爱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