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悦
摘 要: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初中生来说尤为重要。作者基于知识可视化理论,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特点,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创新尝试,从而强化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 知识可视化理论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一、引言
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一种基本途径,是认知图式与阅读内容相互作用、形成意义建构的过程。《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语言技能的重要性。英语阅读作为英语学习中的“input”,是一种重要的语言技能。对于教师来说,帮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很重要。然而,目前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侧重对阅读中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忽视对学生自我构建和积极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加之一些阅读话题枯燥、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图片和情节,使得一些学生无法激发阅读兴趣,渐渐弱化阅读能力。
二、知识可视化理论
知识可视化(Knowledge Visualization)理论的提出者Martin Eppler认为,知识可视化即通过一定的图解方式将知识表现出来,它是构建和传递知识复杂内在关系的图文手段,是促进知识创造和传递、整合与思维的有效方法(Lengler&Eppler 2005)。知识可视化能够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完成知识认知和自我构建。在英语教学中采用知识可视化理论,教师作为引导者(guide)和促进者(facilitator),引导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知识。之所以知识可视化有效,不仅因为其生动形象,还因为目前初中生处于知识储备阶段,对图像事物还是充满好奇。图片、图表作为可视化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思维理解能力。
三、知识可视化理论下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主要围绕阅读前中后这三个环节(谢小平,2009),笔者运用知识可视化理论于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并且从初一运用到初二,发现初中生在形象化的图文下,更愿意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不仅激发阅读兴趣,还有益于他们记忆并运用到具体的情景表达中。以下是笔者运用知识可视化理论的一些有效方法。
1.“整合的”插图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更强调对文本信息的预测和选择。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Reading文章中的插图来整合文本内容,从而通过学生对主题的预测,学习新的教学内容。
比如,江苏译林出版社七下Unit4 Reading “A trip to the zoo”是一篇介绍阳光动物园的文章,笔者根据文章中的一些插图,整合了一张导游图(见图1)。根據导游图,笔者先帮助学生复习一些已学动物,如panda,monkey,giraffe等。再让学生做小组两人对话,同伴互相做导游,介绍阳光动物园,并预测文中导游可能介绍动物园的方式。接着笔者引导文中导游是怎么来用不同方位表达方式来介绍动物园的,开始学习文本内容。
在上述过程中,小组两人通过对图片展开交流,激活图式,不仅复习了已学知识,还对新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文本阅读做好了铺垫。
图1
2.“新颖的”文字云图
文字云图(Word Clouds)是一种新颖的文字标签可视化的表现方式,符合短时记忆认知的特点。文字云图通过不同的颜色、形状、文字凸突显关键词,既可以反映关键词在文本中的频率,又可以满足人们记忆、想象、思维的需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云文字图的关键词的帮助下,完成有效的小组活动,从而熟练掌握阅读信息。
比如,江苏译林出版社七上Unit 5 Reading “Halloween”是一篇介绍西方万圣节的文章。这篇文章是Millie写给Wendy的一封信,主要介绍了万圣节的时间、地点、庆祝方式等。笔者将课文中最关键的庆祝万圣节的主要活动做成了文字云图(见图2)。以关键词dress up, wear masks, make pumpkin lanterns, play trick or treat, have a party凸显出来,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How to celebrate Halloween?学生可以就庆祝方式展开讨论,既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又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这种创新的学习图式强化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后探索能力。
3.“有趣的”鱼骨图
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是一种有效的知识可视化方式,根据鱼骨勾勒出相互关联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能够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尝试用鱼骨图作为英语阅读的辅助工具,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觉得非常有趣。
比如,江苏译林出版社七下Unit3 “A video about Sunshine Town”重点介绍了阳光镇,并且介绍了能在阳光镇做的四件事情:stay in a quiet town, go shopping, eat Chinese food,enjoy Beijing opera。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retelling环节,笔者尝试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并画出鱼骨图(见图3、图4),然后学会复述文章。学生在自己摸索的过程中,清晰地掌握文章内容,并且慢慢复述文章内容,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4.“直观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首创的一种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东尼·博赞,2009)。思维导图巧用图形和色彩,充分利用左右脑的机能,通过关键词语把每个主题的关系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创造需求(陈春霞,2012),这些特点使得思维导图非常适合应用到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中。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学会总结和归纳,尤其对于初中篇幅长的文章来说,思维导图锻炼学生自我归纳和自我意义构建的能力,这种图式也成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比如,江苏译林出版社七下Unit2 Reading “Good neighbours”是一篇了解邻居的对话式文章,全篇内容较散,较长,不易理解。在阅读课上,笔者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完成一张思维导图。学生通过筛选关键词,从四个二级目标初步构建了自己的图式信息,接着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扩充导图。在学生的导图中(见图5),许多内容被简化,图式美观又通俗易懂,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可谓“源于文章又高于文章”。
又如,江苏译林出版社八上Unit 6 Reading “Birds in Zhalong”是一篇介绍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文章,全篇文章较难。在结束Reading第一课时的教学后,笔者尝试用思维导图来带领学生全方面地来复习课文(见图6),根据图式来复习内容会让学生更清楚阅读信息,也将理清思路,扎实文章基础。
四、知识可视化理论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思
基于知识可视化理论,绽放教学之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于知识可视化理论的实践,让笔者深刻体会到: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目标和步骤,借助可视化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高效地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学生将这种知识可视化的形式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比如,學生在阅读21世纪学生英文报和《典范英语》时,更愿意用图式化的方式来提取关键词帮助自己细化阅读、巩固阅读,这不仅极大地挑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更提升了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图式各有利弊,而且耗时很长,对于简单的阅读来说,可能用不到。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试反思、探究新的方法。但不管怎样,对于英语教师来说,知识可视化的方法在不断更新,教师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优化适合学生的图式方法,帮助学生引入课堂、深化课堂,从而真正改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益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Lengler,R. & Eppler,M. J. Towards A Periodic Table of Visualization Methods for Management. Switzerland: Institute of Corporate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Lugano,2005.
[2]Novak, J. D. & Gowin,D. B. Learning How to learn.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3]陈春霞.思维导图在初中生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4]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谢小平.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