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东振
摘 要: 皮影艺术,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传承的民间艺术种类,是我国民间工艺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在现代影视文娱形式的冲击下,皮影艺术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文章通过对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探索皮影艺术的产业化途径。
关键词: 民间艺术 皮影 产业化途径
皮影艺术,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传承的民间艺术种类,是我国民间工艺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的艺术品种,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在现代影视文娱形式的冲击下,皮影艺术的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中国毫无疑问是文化资源大国,却也是文化产业弱国,多年来偏重经济发展,而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的滞后使得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迫在眉睫。
一、民间皮影艺术的起源
皮影也称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多驴皮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结合地方戏曲演唱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故也称驴皮影。在现代影视娱乐流行之前,其是一种重要的民间娱乐形式,且分布广泛,并因各地方戏曲腔调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流派,如流行于陕西的华阴老腔皮影戏,以皮影与华阴老腔结合,腔调高亢激昂;流行于湖北孝感地区的江汉平原皮影戏,以皮影与楚剧结合腔调婉转优美,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皮影曾经在当地极受欢迎。
皮影起源于何时何地至今仍众说纷纭,多为民间传说。相传,汉武帝为解思念亡妃李夫人,命术士用石刻成李夫人的模样,放在纱缦中,灯光下影像如李夫人一般,此说出自晋代《搜神记》,其中一篇文中载有:“影戲之源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之,仿佛夫人像也,故今有影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有典籍记载,见于宋代,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皮影至晚在宋代已经成熟和盛行,东京汴梁瓦舍中的影戏艺人已有董十五、赵七、曹保义等九人,更有咏影戏诗写道:“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从诗中可见皮影在宋代曾盛极一时。
二、皮影艺术的发展
经过唐、宋、元、明四代的发展,清代至民国皮影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在皮影的制作上工艺考究,影人大量借鉴了戏曲人物的形象,造型上更丰富,影戏演技唱腔上更讲究,到达皮影戏历史的巅峰。当时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要搭台唱戏,连本戏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其盛状可想而知,时至今日在湖北孝感地区依然保留这样的民间风俗。
三、皮影艺术的现状及成因
皮影艺术有着辉煌的过去,但是清末为防止发生民变,皮影戏曾一度被禁止。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组织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会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但“文革”时期,皮影艺术被作为“四旧”,遭到严重打击,大量的皮影道具被焚毁,皮影艺人改行。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发展,新型的娱乐媒体电影、电视、互联网的出现,在流行文娱形式的冲击和挤压之下,皮影戏的处境濒危。造成皮影戏现在的处境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略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艺术的扶持。
皮影不单单是一门艺术更是很多民间艺人谋生的手段,但今天大多数民间艺人是独自守着这门独特的艺术,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当今社会,在很多地方,由于新的娱乐形式的冲击及对于传统艺术形式认可度的降低,皮影已经失去原有的观众群体,经济收入少,使得很多民间艺人不得不放弃所钟爱的皮影戏。许多以皮影闻名的地方虽然获得“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但是并没有在经济上有很大的改观,因此当地政府对于民间艺术的扶持力度非常小。
其次,多数皮影艺人保守观念严重与市场经济脱轨。
当今多数皮影艺人在思想上依然保留着农耕文化中“守”的观念,只知坐等客商上门,不知出外闯市场;只知继承老一辈传统手艺,不积极开发、挖掘新产品;市场经济观念差,商品化程度低;不舍得花钱搞包装,与市场经济的今天脱轨;研究皮影艺术的专家多热衷于研究艺术特色,很少有人研究皮影艺术如何市场化,如何打开市场;皮影演出组织的形式松散缺乏带头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更没有稳定的营销网络。
再次,对外宣传力度小。
今天的皮影艺术由于历史原因,使得他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处于真空状态,失去原有的生存土壤。改革开放之后新娱乐形式的冲击对于皮影艺术更是致命的打击。生活在新时代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机会了解这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因此文化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对皮影艺术的宣传力度,为皮影艺术培养生存土壤。
最后,皮影艺术的传承。
随着现代生活环境的改变,皮影艺术的传统领域在收缩,皮影艺人队伍在逐渐减少,有些绝技已后继乏人,在逐步失传。因此,抢救、保护、挖掘、搜集、整理各类民间艺术,培养后备骨干队伍,已成了文化部门一项急迫的任务。
四、皮影艺术产业化
新时期为了使皮影艺术传承和发展,必须逐步导入产业化概念,使皮影艺术在大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得到有序的发展。
(一)何为产业化
产业化是指某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二)皮影艺术产业化
首先,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改变政府管理模式。
多年的经济改革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偏重于经济建设而忽略文化建设,在皮影艺术产业化导入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地方政府对于文化产业的态度,充分认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进而在政策、资金、环境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实现从政府为“主导”变为“主管”,依据政策、法规,实行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
开创皮影艺术节,艺术节是皮影艺术走向市场的一个利器,各地的地方政府和皮影艺术团体开办皮影艺术节,借此对皮影艺术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盛大的艺术节必将吸引各地客商的投资进而拉动地方经济。
其次,建立和完善地方性民间皮影艺术组织。
不断健全和完善民间皮影艺术组织和团体,发挥民间皮影艺术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当地皮影行业与当地民俗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在此基础上起到行业自律的作用。转变保守的态度,虚心学习,走出家门,互相交流。现代社会是一个以信息为主导的快节奏社会,作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应该在立足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吸纳其他艺术种类的精华,为“我”所用,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抓住信息带来的机遇,快速发展。
再次,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树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理念。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信息为主导的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这与皮影艺术鼎盛时期有着天壤之别。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变成好酒也怕巷子深的客观现实,加强对外宣传是皮影艺术走出产业化步伐的一个重要步骤,将现代营销的手法结合现代媒体技术,将皮影艺术这一民族瑰宝的信息传播出去,将是整个皮影艺术产业化战略的关节环节。
建立皮影艺术品牌,做好品牌战略宣传,是皮影艺术走上产业化规模生产的必需手段。皮影艺术借助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已经在公众的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现如今品牌价值观已经深入每一个行业,做品牌就是做资产做实力。品牌战略是当今社会各大行业、企业、集团共同关注的中心话题。皮影艺术要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一定要走品牌战略这条路,形成有竞争力的皮影品牌。
挖掘皮影的其他产业价值,进行多元化经营。皮影艺术除了本身具有的娱乐价值之外还拥有丰富的产业价值,通过对皮影艺术的深入研究不断发掘皮影艺术新的产业价值加以开发。
利用皮影的收藏价值,开发旅游纪念品和收藏品。皮影的材质一般采用驴皮或牛皮等皮质,其特点是极具收藏价值,制作精良的皮影,无论从人物造型还是色彩等诸多方面有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特征,是极好的旅游纪念品,那些画工精良制作上乘的皮影作品更成为很多人的收藏佳品。
通过产品重构利用皮影的人物造型进行玩具的研发,既可以提升皮影的产业价值又可以让小朋友从小对皮影产生兴趣。
皮影的加工技艺是体现传统工艺品特征的主要方式,通过开设皮影工坊,向广大皮影爱好者展示皮影制作的工艺的同时让他们有机会亲自动手尝试皮影的制作,既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可以起到推广皮影艺术的作用。
但在产业化过程中要坚持以质量为重,切忌粗制滥造,突出强化品牌。坚持重“工”善“艺”的手工艺制品特点,完善和坚持自身的技艺特性。
最后,确保皮影艺术后继有人薪火不断。
第一,提高现阶段从业人员的素质。皮影艺术作为民间艺术一直以來从业人员的培养都依靠传统的师徒关系,这导致一些从业人员整体的艺术修养较差,创作能力较弱,严重制约皮影艺术的发展,所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摆在皮影艺术产业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艺术院校可以开设一些短期的民间艺术培训班提高现阶段从业人员的素质。
第二,将民间艺术纳入艺术教育体系。在推动皮影艺术产业化进程的同时,要确保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后继有人,就涉及新人培养的问题。目前现有的艺术教育体系当中并没有将民间艺术纳入其中,使得皮影艺人只能依靠民间力量进行培养,这导致学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在艺术院校开办民间艺术专业,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提高皮影艺术的竞争力,以保证皮影艺术后继有人薪火不断。
皮影艺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后世子孙的我们应当很好地继承。随着皮影艺术产业化研究的不断完善,古老的皮影艺术必将在市场运作的推动下更有力、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波.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李绵璐.中国民间美术丛书·民间皮影[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8).
[3]张文忠.科技经济新论——挑战WTO——中国产业竞争力再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杨先让,杨阳.中国乡土艺术[M].广州:新世界出版社,1997(5).
[5]邹平.呓语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5).
[6]倪宝诚.民俗玩具[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