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017-06-09 16:48金安靖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多媒体理念探究

金安靖

一、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现状观察

1.表面活跃的课堂

眼下问题探究式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但问题探究教学课堂不尽如人意。激情四射的教师,大声回答问题的学生。整个课堂上教师不断抛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继而回答相应的问题。教师一问、学生一答的模式充斥整个课堂,看上去课堂的场面十分热闹。但在这热闹的背后,是学生的茫然与无措。教师抛出的根本不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只知道照本宣科,只知道在课本上找答案,这阻碍了学生思考。没有思维的交锋,没有思维碰撞的火花。这样的课堂学生只是简单地动口,却不动脑,学生并未能真正“动”起来。

2.过分依赖多媒体(PPT)的课堂

多媒体课堂中教师语言的引导性肯定了师生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勇于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对象差异性相应地不再明显,学生讨论积极性提高,活跃了多媒体课堂。然而多媒体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与角色定位及多媒体的利用价值却出现了问题。多媒体课堂上的非言语互动主要是提问、讨论、评价方面,教师在课件上展现问题,学生阅读问题并完成讨论,讨论完毕,教师在课件上显现答案,但没有实践过程。整个课堂教师和学生跟着多媒体课件走,课件占据了整个课堂。这无疑从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眼神交流,情感交流,学生未能真正动起来。

绚丽的多媒体课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一种感官传递物给予的直观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的目的。但是扼杀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学生只是动眼,在脑袋当中存在即时记忆,或是刻板记忆,未能动脑。有的教师认为,如若是演示实验,在讲台上的操作,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观察得清晰明了。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反而让学生能够均衡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做出准确描述。殊不知,学生观看视频实验,只是走马观花,纯属看热闹的心态。实验探究模式里面原本就包含了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转化,如今却只是心智技能的存在。从这些情况看,教师没有把握好多媒体课堂上的“动”。

3.流于形式的课堂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总能在公开课当中频频出现,但只是流于形式,并未能落实本质,并未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小组合作学习本应该每个学生都参与,人人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但是出现了每个小组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在说,其他人在听的现象。在讨论环节,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探讨,并不能深入问题本质。教师忽略了讨论题目的可操作性及其难易程度,有时候难度过大,小组讨论合作就只能停留在表面,有时候过于简单,小组讨论合作就根本没有意义。小组讨论期间,教师还播放了倒计时滴滴答答的声音。表面上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但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学生注意力。自主学习本应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在前一晚上布置学生完成习题,让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习题选择上不具备代表性,小老师只是一味说出A、B、C、D四个选项的正误与否,却说不出为什么正确为什么错误?当同学们提出质疑时,小老师只能重复强调就是错误的或者就是正确的。教师却不能及时给予引导分析,等到小老师讲完回到自己座位之后,才对习题进行了重新讲解。没有对小老师进行客观合理评价,对提出的质疑没有及时给予疏导。

二、学生不能真正“动”起来的原因

1.素质教育的表面化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仍然以高考成绩高低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学校给予教师的是提高成绩的压力。并且教师的绩效工资仍然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这迫使许多教师只是一味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塑造。新课改新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只能在公开课中上演。所以小组合作出现了学生讨论问题的表面化,回答问题的定向化。自主学习出现了流水账行程,未得到较为合理真实的课堂评价。

2.教学理念的表面化

问题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等非常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师们非常熟悉。却都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进行探究。为贪图方便,在网上找到相应的教学模式,照搬照套。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忽略了地域的不同,忽略学生的群体的差异性及个体差异性,而导致教学表面化的后果。“教学本应是对话与交流”却让多媒体这非语言教学过多占据课堂。“课程是开放、生成的”,却让课堂走着预设性极强的刻板模式。这些本应体现前卫的理念,却只是停留在话语层面上的居多,并没有完全内化、转变成实践的中介——观念。

三、初探学生真正“动”起来的对策

1.教学理念的深入研究

教学理念的深入探究,即教师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这些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在每一节课都有所体现。在每一节课堂之后,进行深入反思,不断将专家提出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融合,与自身能力融合,做到用理念指导教学,用理念设计教学,用理念实践教学,用理念评判教学。对于教学理念的深入研究,学校层面应定期开展教学理念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简单的教研模式。教师层面应积极学习课程标准,而不是单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2.切实落实实验教学

学生是否能“动”起来取决于他们是否对化学有兴趣。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性增强,有获得帮助的需求,好奇心极强。大多数学生从初中阶段至今已经初步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合作意识,有探究意愿,但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不够凸显。千变万化的化学实验现象恰好符合这一特点。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迫切想知道实验结果,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这种求知若渴的心理有助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而对于产生这些奇妙实验现象的原因探究,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实验不仅推动了逻辑梳理能力,通过动手实验,感知动觉神经带来奇妙体验,加强动作技能,从而心智技能隨之提高。总之,实验的落实非常必要。万不可用视频或是其他替代实验,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进行分组实验,将实验向生活化转变。教师应尽可能设计生活实验,让学生自己能够利用生活资源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加速实施过程性评价

目前课堂评价结果还是过分关注其鉴定功能,即注重分数和升学率的终结性评价。对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化学专业学生动手能力极低。连对试管加热的简单操作都不能很好掌握,更别说发挥其创新能力。高考的死分数导致的高分低能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而动态的过程性评价能更好地对学习过程进行改进、对学生进行激励、对学生个人的发展点亮明灯。动态性过程评价,可以避免出现评教分离、先教后评的现象。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的系统档案,记录其上课期间的表现,包括精神状态、合作交流中的表现等。设立一些创新性小实验,对其实验操作进行评价,从中发散思维,培养动手能力。且所有的动态过程性评价都要适合评价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特定要求。以上是笔者从高中化学课堂中观察到的现象出发,对课堂进行了思考,并初探其能使学生动起来的对策。

总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上只有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猜你喜欢
多媒体理念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