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芸
翠绿的短枝,精致的花朵,淡雅的味道,我的心底开着一簇美丽的茉莉。
那簇茉莉,开在21年前那个温暖的春夜。
1996年,我还是南昌市百花洲小学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虽说工作才五年,却已在这所名校担任教导主任。当时,我长于做一些自己在行的工作,如组建校广播站、培训小播音员、组织鼓号队、写校园文化串词……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怡然自得。
老校长宋楚主是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在我们眼里,他是位奇人,听说1956年他就是南昌市劳动模范,他还江西省文教群英会代表,80年代他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办成90年代江西省名校,1995年退休后他迅速转型,受聘于江西教育期刊社担任小学语文编辑。
宋校长几次回学校,都给我带来一本杂志——《江西教育》,并对我说,每天都要看书,教育类杂志更要放在案头勤翻,里面有别人的经验、教训,读了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别光顾着做事却把正经业务荒废了,你什么时候写篇论文给我看看。”宋校长离开学校前算是给我下了任务,我不敢怠慢,准备写平生第一篇论文。
我翻看了那几本《江西教育》,觉得写论文简单,不就是说自己的教学体会吗?我开始动笔了,运用自己一贯擅长的写作方法叙说着自己的教学体会,洋洋洒洒五页纸没多久就出炉了。我得意地读了一遍,修改了一些语病;又开心地读了一遍,暗想着这些文字变成铅字印在《江西教育》上的样子,心里美滋滋的。当即,我便让要去期刊社办事的同事帮忙把文章带给宋校长。他回来时告诉我,宋校长让我当晚去他家修改论文。
晚饭后,我寻到北湖小学后面的宋校长住处。他热情地下楼接我,边上楼还边问我这篇文章写了多久。我得意地说:“两节课。”
进到宋校长的书房,我被他满墙满房的书震撼了。
这哪是书房?简直就是一个书库。贴着墙做的两面书架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排排书,从地上一直到天花板,没有一处空的,有些还分内外两层。他跟我介绍,书太多了,放不下,就把不常用的放里面。书架旁放着一个楼梯,估计宋校长就是借助它爬到天花板上去取书的。
书架上书多,书桌上却很清爽。左边分放着几叠文稿,右边放着一盆茉莉,绿绿的枝叶,小小的花骨朵,淡淡的花香四溢。宋校长说特别喜欢茉莉花 ,不仅香味可以醒脑,花儿开过了还可以泡茶。
宋校长安顿我坐下,便拿出我的那篇文章。“写论文和你平日里写散文不一样,有一定的格式,有明确的要求。你没有好好读我给你的杂志,没有认真琢磨别人怎么写的。”我被他说得满脸通红。他随即递过一本《江西教育》,翻到一篇文章,对我说:“你现在读读这篇,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我紧张得手心冒汗。宋校长给我端来一杯茉莉花茶,让我慢慢看。喝着茶,我才定下神来。
记得当时读的是一位县城小学语文教师写的关于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教学朗读的文章。该教师不仅详细地记叙了自己的做法,还分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间引用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我的文章与它对比,的确太不深刻了。
二十分钟后,宋校长听完我的认识,说:“对啊,写论文最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任何一个内容都不可缺失。你的文章缺少理论支撑,因为平时读书少了。”我连连点頭。
他又提起红笔,一句一句边读边给我修改。只见,有用的句段他用红笔圈出,表述不规范的地方,他逐字逐句帮我修正。“这些句子过于抒情,写在论文中不合适。”
一个多小时过去,我那几张纸满是红红的字迹、符号。宋校长满脸认真的样子让我汗颜。
“哈哈!改好了!你回去认真读一读,再自己琢磨下,不理解再问。”宋校长放下我的稿子,分别拿起桌上的那几叠稿子说,“这些稿子他们改了一遍,这些改过两遍,这些还要打回去再改。小徐,写好一篇论文不能急,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要多读书,多思考。”
桌上的茉莉散发着悠悠的香味,抚慰着我紧张的心情。
一晃21年过去了,我由一名语文教师成长为一名省教研员。这21年间,我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出版了两本专著,心中一直感念1996年4月的那一晚,宋校长手把手地悉心指导。文章的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但那缕茉莉清香和宋校长的谆谆教导久久在脑中萦绕,不敢忘记(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