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路径研究

2017-06-09 19:15崔彦达蔡普民
东方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

崔彦达 蔡普民

摘要: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可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成熟发挥引领性作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且可为大学生自我成长提供新的途径。应当通过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地位、完善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体系、创新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方式方法等具体路径,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路径

“公民”内涵的核心在于:公民是一个集政治意义和法律意义于一身,活动于现代民主社会各个领域的主体,其处世原则依据于他与国家、社会所订立的契约,即公民权利与义务体系。公民意识有其自身内在逻辑联系的层次结构,其核心内涵是公民的身份意识,即意识到自己的公民角色,而非市民、百姓、国民、臣民、人民、群众的角色。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作为社会中坚和政治参与的主体,既是制度建设者的后继人,又是具体公民意识培养和体现的重要群体,其素质如何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一、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地位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观念正在逐渐定型,这是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抓好了这个环节,现代公民意识就比较容易在他们心中固定下来,其影响是长远的。为此,必须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地位,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一种形式,思想教育是一个改变人的心灵的过程。公民意识教育所重视的应该是如何把现代公民意识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使现代公民意识在大学生心理扎下根来。因此,必须加强学校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视。大学的管理者应加强对公民意识教育的舆论宣传和组织动员,完善公民意识培养的体系构建,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具体要求。在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上,部分教师和辅导员缺乏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主动性。特别是一些专业教师很少关注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很少意识到自己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些教师责任失范的行为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只能起到负面影响。学生缺乏主动接受责任意识教育的积极性。由于学校缺少对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氛围,使得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停留在表面,学生意识不到责任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对其有抵触心理,缺乏主动接受责任意识教育的积极性。以上现象均是对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地位的认识不足造成的。为此,我们必须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地位,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二、完善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体系

在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体系的建设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当然是主渠道、主阵地,民主实践同样也必不可少,民主实践活动更能使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公民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的理解。借助民主实践,大学生可以获得自我管理的“政治经验”,学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学会维护自身权利并尊重他人权利,学会恰当地运用自由并掌握自由的界限,并从中体验到自我对社会的价值。另外,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评估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現在:评估内容应试化;评估主体单一化;评估指标数量化。高校规章制度中,大多规定了应该怎么做,而缺乏相应处理的硬性法律依据,即使有相关规定也没有得到重视,使得某些制度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公民教育保障的作用,未能发挥有效规范和引导大学生行为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忽视了对学生权利的保障,往往由于某些制度性保障的缺乏而得不到实现,这也是目前公民意识教育体系不健全的表现。社会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社会风气、价值导向和传播媒体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们不仅传播了信息,也传播了一种价值理念,一种文化导向,同时也左右了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形成。社会应采取有力的措施,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度,制定公正合理的奖惩制度,完善与责任行为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赏罚,扬善惩恶,弘扬正气,促使社会成员对责任的担当。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体系的建设完善。

三、创新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方式方法

目前,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方式方法相对较为单一,灌输式教育模式事实上仍占主导地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教育的需要。对于独立思考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而言,采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效果有限。因为这种教育模式,使大学生不能根据事实自主进行判断,也不能根据逻辑进行推论,这就使得大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而导致其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理论的阐释,知识的灌输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和知识层面显然不够,它还必须落实到现实实践层面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中并无公民意识教育这样一门独立课程,但实际上,现代公民精神已经渗透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内容上充分发掘现代公民意识的理论资源。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提高公民意识培养的实效性。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提高公民意识培养的实效。相较于其他形式,志愿者活动具有自愿性、实践性的特征,是广大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的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也是创新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方式方法。校园文化不仅包括美化校园环境等硬件建设,更重要的还包括学校气氛等软件的建设。学校的软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的,但却是非常深刻。公民意识教育关键是在使学生自觉地把现代公民意识的东西当作自己应该做的,当作自己的基本素质。使得学生如果不按照现代公民意识的要求来做,就觉得不舒服,觉得自己不高尚。

参考文献:

[1]馨元. 公民概念之演变[J].当代法学. 2004(04)

[2]吴高臣.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3]臧宏.论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逻辑基点[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4]石桂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理论与实践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