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苗苗 张恩思 姚旎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和特点,通过分析全人教育的内涵,提出了在全人教育理念下的综合性高校艺术专业学生事务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全人教育;艺术专业;学生事务管理
引言:
新中国的艺术教育已经走过了60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艺术教育也逐渐呈现从培养艺术精英,到培养大众所需要的艺术人才的趋势,这既是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艺术生活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我国高校艺术体制也发生了变化,其中一项重要变化就是很多综合大学设立了艺术专业。艺术类学生人数的增加,除了给教学增加了许多压力之外,更给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聚焦综合性高校艺术专业大学生,试图用全人教育的理念,探讨一条适合综合性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事务管理策略和模式。
1 全人教育的内涵
全人教育是20世紀60一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激进的带有强烈批判主义色彩的教育思想流派。全人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全人”的培养。全人教育就要在涉及人生“真、善、美、圣”和理智、情感、知识、节操、信仰等方面培养“情商优秀、智商超群、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人,培养懂得自我生命意义升华的人,培养能够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仁爱、感动与奉献的人。[1]
2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学生事务管理探索
传统的普通类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管理者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把学生事务管理当成满足学校需要,围绕“事”来管理,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对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这种管理模式,严重压抑了艺术类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的舒畅发展,使得学生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求新求异的思维和质疑批判的勇气,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失去了人性的光辉与人格的魅力。“全人教育”将“以人为本、全人发展”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其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内在潜能,根据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引导、激励、唤醒和鼓舞,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将作为人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使他成为自主自觉、优化而和谐发展的健全个人。将全人教育理念用于指导综合性高校艺术专业学生事务管理,正是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需要,通过个体潜能、个体与生命、人文精神、跨学科、整合思维这五个维度,将全人教育的精髓注入到学生事务管理之中,全方位引导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
2.1 关注个人潜能与潜力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生涯教育
全人教育关注个人的潜能,认为潜能是人类的生命之泉,智慧之泉和创造之泉,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潜能的丰富性可以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有开发自己潜能的可能性,只要有合适的方法,都会不同程度激发人的各种潜能。 而潜能开发与生涯发展,两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在大学开展生涯教育,促进个体的生涯发展,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和谐的发展。综合性高校多数都已经开展了相应的生涯教育,但是艺术专业的学生往往不够重视,参与度也不高,因此,生涯教育也就流于了形式。这时,我们需要从专业的师资、标准化的生涯课程、团体训练营、一对一咨询建立完善的生涯教育体系,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全方面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业潜能、人际潜能、职业潜能、身体潜能、计算潜能、文字潜能、空间潜能、艺术潜能等。
2.2 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融合——大学生辅学课程教育
综合性高校下艺术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普遍比较薄弱。而人文精神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 因此,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把客观的价值标准转移到学习主体的内心世界,将之变成“内在于己”的人性品格和精神力量。艺术生的学科设立不能是孤立的艺术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 而应该是有哲学、科学和艺术组成, 涉及人文、逻辑、专业等要素的复合结构。它应以人类已有的、宽厚的文化遗产为基础, 给予学生主体以完整的、平衡的知识框架,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设置最富含文化要素的学科结构。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利用综合性大学的良好人文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我们可以借鉴香港理工大学的先进经验,学生事务部门通过设立“辅学课程”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辅学课程内容涉及外国语言和文化、 文化艺术、 商业管理、传播、健康护理、历史地理、法律、政治以及公共事务、科学与信息和个人发展等领域。辅学课程可以由本校的老师上,也可以从校外聘请不一定拥有教师资格、 但属某方面专家的人来给同学授课。将人文精神渗透入辅修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和各种永恒的问题以及认识其所处时代的特性及其所面临的困境等等。只有深刻领会人格、个性与思维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培养出理性的、人文的、道德的、精神的全人。
3 结语
做好艺术类学生的工作,解决艺术类学生的思想问题远比解决普通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困难得多,复杂得多。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除了具备当代大学生诸多共性的特点外,也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个性,运用做普通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方法,很难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找出做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走出一条适合综合性高校艺术专业学生事务管理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舒旷.大学精神与全人教育———读孙祁祥教授《跬步集》[N].中国保险报,2011-11-24.
[2]文辅相.文化素质教育应确立全人教育观念[J].高等教育研究,2002(6).
[3]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6(3).
[4]鲁洁.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J].教育研究,1997( 4) .
[5]成云雷.关于我国高校人文科学教育的思考[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1).
[6]王胜利.论“全人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6) .
[7]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8]张彦通,韩晓燕,吴惠.试论全人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J].江苏高教,2005(2).
[9]颜海波.试析“全人教育”关怀下通识教育的价值导向[J].高等理科教育,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