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怀成 何莉
一、创新管理模式,开创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新局面
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凡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都要接受审计监督的要求,白河县审计局制定并由县政府出台了《白河县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方案》,于2016年开始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对全县154个预算单位(一级预算单位82个,二级预算单位72个)的审计监督全覆盖,确保审计监督工作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做到横审到边、纵审到底的全覆盖模式。对审计项目按ABCD四种类型进行科学管理,做到有规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A是指中省市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及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审计项目,实行全面审计。B是指资金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县直部门和镇,以及500万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重点审计。C是指资金量较小的一级预算单位和500万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点穴”式审计。D是指二级预算单位,主要包括: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等下属二级单位,实行“抽样”式审计。
在年度项目安排上按“4321”原则进行。即:A类项目应占全年项目总数的40%,B类项目应占全年项目总数的30%,C类项目应占全年项目总数的20%,D类项目应占全年项目总数的10%。
在审计方法上,既灵活多样,又注重“四个结合”:即全面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相结合,内部审计与审计自查相结合,审计抽查与审计调查相结合。
二、建立问题台账,确保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审计整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审计工作的成败。为全面提升审计成果的利用水平,进一步加大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力度,白河县审计局对审计查出问题建立台账,实行销号式管理。对整改不力、拖延整改、敷衍塞责,弄虚作假、避重就轻,流于形式的单位,提请县政府相关领导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避免审计“雨过地皮湿”、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现象发生,确保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三、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强化对财政资金最后一公里的监督
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最后一公里的监督,是构建全覆盖审计网络的重要举措,也关系着广大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按照安康市审计局统一要求,2015年11月在白河县中厂镇开展村级财务审计试点,县审计局通过采取召开动员会、现场业务培训、现场业务指导等措施,对中厂镇9个村的村级财务审计进行业务指导,共查处问题7大类22个,查处违规违纪资金23.52万元,已缴入村级账户21.64万元,向纪委移送有效案件线索7条,立案444,受党纪政纪处理村干部7人,其中受中纪委通报1名。通过村财审计为国家和村集体挽回了经济损失,保障了村级集体资金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目前,白河县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已全面开展,为推进村级财务审计全覆盖,白河县人民政府将各镇开展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纳入党風廉政建设考核内容。县审计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联镇、股室联村、审计人员联镇审计组的方式加强业务指导,要求业务指导组每月必须到镇到村开展业务指导不少于一次,每个业务指导组在各镇至少要抓1-2个示范村、样板村,确保2016年底全面高质量完成第一轮全县所有村级财务审计工作。
四、运用“大数据审计”,实现审计工作信息化
近年来,白河县审计局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推动审计思维、审计模式、审计手段全新的改变,通过实现审计工作信息化,更好地发挥现代审计的功能和作用。审计人员通过采集编办、财政、农林、民政、残联、农合、社保、养老等相关信息数据,采取“大数据比对”的方法,查出了虚报冒领、重复享受、吃空饷、重复报销等问题。如:通过新农合参合人员信息与惠农资金兑付比对发现某镇150多个户主已死亡多年,但仍通过该户主存折领取惠农资金问题;通过财政供养信息与县社会养老保险人员信息进行比对,查出一退休干部重复领取财政退休待遇7万余元的问题;通过惠农资金兑付信息比对,查出某镇干部以外县人员信息领取5.5万元惠农补贴,某村干部以儿媳名义重复享受惠农资金等问题;通过对地税“三项附加”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信息进行比对,查出2014年度少征企业所得税300多万等问题。大数据审计对助推审计全覆盖,实现审计深度挖掘,提升审计质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此项工作得到了市审计局的充分肯定。今后白河县审计局将从人才培养和数据库平台建设两方面加大力度,真正发挥大数据在全覆盖审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