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及机理

2017-06-09 18:37温建华沈俊魏峰刘怀兴
科教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培养质量军队院校本科

温建华 沈俊 魏峰 刘怀兴

摘 要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永恒课题。本科生培养质量由多个要素生成,准确把握每个生成要素内涵及其作用关系,才能科学开展培养工作,不断提升培养质量。本文提出了生成本科生培养质量的10个要素,阐述了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和培养质量生成路径。该研究成果已用于指导笔者所在单位的本科生培养工作,效益明显。以该成果为理论指导的工程化期中教学检查模式获2015年军队教学成果奖。

关键词 军队院校 本科 培养质量 生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12

Abstract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s an eternal task in front of all educator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is generated by several factors. The education can be scientifically carried out and its quality can be constantly improved based on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such factors as well as its mechanism. This article explores 10 factors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and describ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nd the quality generation path.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were used to guide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work in the authors workplace. This achievement a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the engineering midterm teaching inspection mode was awarded the 2015 military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Key words Military academie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generation factors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1]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永恒课题。本科生培养质量由多个要素生成,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于管理者而言,准确把握每个生成要素的内涵及其作用关系,弄清培养质量生成路径,对科学开展本科生培养工作、提升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影响要素的文献不少,笔者重点研阅了相关性较高的21篇论文。从这些文献[2-22]看,作者均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结合自身工作,分析了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提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倡议或措施。如,王燕燕的《关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2]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其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影响因素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3]将核心影响因素收敛为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2个;又如张德江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4]从教师对教学投入、学生学习状态、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效果等7个方面阐述了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情况。还有贾勇宏的《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学校相关因素》,[5]刘畅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6]黎琳的《中国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研究》[7]等等。

但是上述论文普遍存在三个不足:一是研究对象界定不严谨,高校培养对象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可能还有职业教育等,上述各类人才的培养规律有较大差异,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必然不同;二是研究不够全面深入,未见对质量生成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系统阐述;三是对质量生成要素的内涵定义不够严密,外延边界不够清晰,存在交叉覆盖现象。总体而言,国内现有研究成果尚不能完全满足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的现实需求。

2 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及质量生成路径

2.1 培养质量生成要素

2.1.1 培养质量生成要素概览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9000:2000),国内也有译为“一系列内在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笔者基于多年本科生培养管理经验,总结提出如图1所示的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关系图。

图1 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关系图

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共10个。根据各要素在培养质量生成路径上的位置,分为规划设计要素和组织实施要素两类,组织实施要素再细分公共基础要素、支撑要素和直接要素等3个子类。详见表1。

2.1.2 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内涵

(1)规章制度:指组织实施本科生培养工作所涉及的所有规章制度,用于指導、规范本科生培养工作。如《大学章程》、《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教学检查规定》等。

(2)学科发展规划:指与本科专业相关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用于确定学科方向,指导该学科方向下的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平台建设等工作。如《“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2-2015)》、《“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2-2015)》等。

表1 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一览表

(3)人才培养方案:指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法”。如《“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

(4)指挥管理水平:指教学管理者依据规章制度组织开展的、涉及本科生培养的所有教学管理活动的水平高低。如,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督导,组织期中教学检查,实施学籍管理,组织期末考试等的水平。

(4)课程建设:指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列示的所有课程的建设活动,包括该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模式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资源建设等四方面内容。

(5)师资队伍建设:指对承担本科生培养工作的教学及管理队伍所开展的结构优化和能力提升等活动。如,引进新的师资力量,对新上岗教员开展授课技能培训,对教学管理人员开展管理技能培训,开展教学模式方法研讨交流等。

(6)资源条件建设:指支撑本科生培养所需教学资源、实践平台的建设活动。小如某课程网站建设,中如某实验室条件建设,大如学校的图书馆建设等。

(7)学员材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员入学基础,主要参考高考入学成绩;二是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反映学员主观对学习的态度。

(8)第一课堂授课质量:指针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列示课程开展的课堂授课活动(含实践教学)的质量优劣。

(9)第二课堂保障能力:指除第一课堂教学活动外,由校方组织开展的学习训练活动保障能力高低。如兴趣俱乐部活动、学科竞赛活动、暑期学校活动等的保障能力。

2.2 各要素生成培養质量的路径机理

2.2.1 规划设计要素通过组织实施要素生成培养质量

如图1所示,3个规划设计要素不直接生成培养质量,而是通过作用于7个组织实施要素生成培养质量。“规章制度”作用于所有7个组织实施要素生成培养质量;“学科发展规划”作用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条件建设”、“第一课堂授课质量”和“第二课堂保障能力”等5个组织实施要素生成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方案”作用于“指挥管理水平”、“课程建设”和“第一课堂授课质量”等3个组织实施要素生成培养质量。规划设计要素质量与组织实施要素质量正相关,且相关性较高。另一方面,组织实施要素的质量为评估优化规划设计要素提供了重要依据。

2.2.2 组织实施要素相互作用生成培养质量

(1)3个直接要素共同作用直接生成培养质量。直接要素包含“第一课堂授课质量”、“第二课堂保障能力”和“学员材质”等3个。“第一课堂授课质量”和“第二课堂保障能力”对培养质量起“线性加”作用,“学员材质” 对培养质量起“几何乘”作用,是培养质量的关键生成要素。鉴于第一课堂的体量比第二课堂大得多,图1中以椭圆大小予以形象区别。

(2)3个支撑要素通过作用2个直接要素间接生成培养质量。支撑要素包含“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资源条件建设”等3个。“课程建设”直接作用于“第一课堂授课质量”,进而按(1)所述路径生成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和“资源条件建设”共同通过“课程建设”作用于“第一课堂授课质量”,同时直接作用于“第二课堂保障能力”,进而按(1)中所述路径生成培养质量。

(3)“指挥管理”公共基础要素直接或间接生成培养质量。“指挥管理”是唯一的公共基础要素,这个要素对培养质量的生成机理最为复杂,也最为重要。一方面,该要素与3个直接要素并列,共同作用直接生成培养质量;一方面,该要素还通过作用于其他6个组织实施要素,进而按(1)和(2)中所述路径生成培养质量。

3 成果价值和应用效益

3.1 为本科生培养工作的相关建设提供理论模型

该成果全面系统的提出了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对“耳熟能详”的各要素内涵进行了界定,指明了本科生培养工作的建设范围;成果明确了各要素生成培养质量的路径机理,揭示了各要素对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作用和贡献,逻辑清晰,轻重明晰。该成果可为开展本科生培养工作的相关建设提供理论模型,避免建设工作的盲目、重复和低效,实现协调高效发展和建设效益综合最大,对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具有普适借鉴意义。

3.2 有效提升了本科生培养工作实效

该成果在笔者单位应用多年,提高了本科生培养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规范性和工作效率。在工作谋划和组织实施中,笔者根据10个要素生成培养质量的路径机理,基于现实教学资源,合理设定各要素建设目标,聚焦精力抓关键要素质量提升,确保本科生培养工作既系统全面、又重点突出,各质量生成要素的建设水平逐年稳步提升,有效促进本科生培养质量提升。

在该成果指导下,笔者总结出一套查摆整改教学问题的方法。基于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将相互缠绕嵌套覆盖的若干教学问题分解归纳定向到各生成要素上,沿着培养质量生成路径,对指向各要素问题,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地分析致使原因,一直分析到最底层。将上层问题原因与相同的下层问题表象归并,针对最底层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使整改实效沿着生成路径向上传递,大幅提升整改措施的针对性和整改实效。由这种方法衍生的工程化期中教学检查模式,荣获2015年军队教学成果奖。

4 尚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该成果虽然在本科生培养质量生成要素内涵、作用关系,以及质量生成路径机理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创新研究,但由于数据积累尚不十分丰富,目前对10个生成要素对培养质量的权重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只能进行定性阐述,尚不能进行定量分析,需要进一步积累数据不断深化研究。欢迎国内同行一同深入研究探讨,为不断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提供更多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人民出版社,2010.

[2] 王燕燕.关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述评[J].经济师,2013(3):126-127.

[3] 王燕燕.基于影响因素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D].2013.

[4] 张德江.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2(2):11-13.

[5] 贾勇宏.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学校相关因素——基于全国121所高校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3):99-110.

[6] 刘畅.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3(3):66-67.

[7] 黎琳.中国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研究——基于要素分析的视角[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8] 吳继红,乔国通,张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与保障体系分析[J].科技资讯,2013(36):182-183.

[9] 倪勇.影响领航人才基础培养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航空兵建设,2010(5):21-22.

[10] 陈伟,孙博,曹中华.对军校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 汇,2010(4):53-54.

[11] 周高仪.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J].科教纵横,2008(9):217.

[12] 杨文斌,杨燕.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影响因素及其思考[J].边疆经济 与文化,2007(7):100-102.

[13] 李湘健,徐少亚,顾德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思考[J].大 学教育科学,2004(3):30-33.

[14] 范锦江.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J].科教纵横,2012(4):290-291.

[15] 王凤英.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J].才智,2014(4):146.

[16] 王君学.加强教学内容创新提升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J].继续教育,2015(4):42-44.

[17] 刘曼,杜磊,马明琮.加强军事院校教学内容创新提升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 量[J].科园月刊,2010(19):10-11.

[18] 张小宝.军校本科教育应把握好“五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2(4):20-21.

[19] 王龙,程军.论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20] 张磊.提高军队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J].科教研究,2014(23):657.

[21] 李梦鸽,马海良.影响高等教育培养质量的因素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149-150.

[22] 郭欣,刘元芳.制度建设是提升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J].江苏高教,2012(6):95-97.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军队院校本科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6所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1.2万名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军队院校期刊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创新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