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起来的韩国婆媳

2017-06-09 17:07李贞玉
世界文化 2017年6期
关键词:海苔婆家婆媳

[韩]李贞玉

韩国人重视孝道,在首尔,离景福宫和青瓦台不远,有专门命名为“孝子洞”的地方。关于孝子洞,还有个传说: 1592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派遣16万兵力入侵朝鲜,有兄弟俩为了救护母亲,与日本兵拼死斗争,最终都牺牲了。于是这一对兄弟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被称为孝谷,就是后来的孝子洞。孝道成为韓国口头文学的重要主题。家喻户晓的神话 《钵里公主》(也叫 《七公主》)讲述了一个公主为救父王冒险去找神奇的药草,让父王死而重生的故事。韩国民间将钵里公主供奉为阴阳界的女神。《沈清传》讲述了一个孝女为了盲父复明而甘愿牺牲自己性命的故事,也在韩国广为流传。

韩国社会对孝道的推崇在现实政策中也有体现。比如,和年迈的父母住在一起可以享受购房优惠政策,这样的楼叫孝子栋。还有孝道游,就是陪同父母一起出去旅行,费用能够便宜不少。每年的5月8日是韩国的父母节,这一天要发放孝敬费。

不过,这样的孝心到了婆媳之间就会有点走样。韩国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婆婆作为最难相处的人跃居榜首,其次是小姑子。婆媳关系成了令人不自在、尴尬的代名词。在韩语中,“媤”字做前缀专指夫家、婆家。比如“妈妈”前面加“媤”字,就是指婆婆,“爸爸”前面加“媤”字,即公公。依此类推,只要前面有“媤”字的就是指婆家人。带“媤”字且最难处的首当其冲就是——婆婆。韩国以前有这样的习俗,新婚蜜月归来后,儿媳要送婆婆一盒粘糖,吃粘糖容易粘牙,意思就是希望婆婆少管闲事,不要无事生非。可见,婆媳之间自古就有这么一道看不见的隔阂。

跟公婆相处,肯定和跟亲生父母的感觉不太一样。有些韩国女性潜意识里认为要把对自己父母亏欠的恩情转变为对公婆的尽孝义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嫁出去的女儿不再是自家人”的传统观念有关。

我的妹妹贞爱出嫁后,回到娘家总是抱怨说,结婚真遭罪,对婆婆实在是爱不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到婆婆那里就成了宣示领土主权的砝码。她的婆婆当媳妇的时候承担了全部家务,贞爱嫁进来后,家务活就都落到了她的身上。按贞爱的话说,婆婆连一个指头都不动。从她们平时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就可以看出韩国婆媳关系的常态。

第一件是鸡蛋事件。那天,贞爱正收拾着从超市买来的东西,在往冰箱里放鸡蛋时,被婆婆制止了。婆婆问,鸡蛋洗好了没有?接着说,先洗洗,再拿抹布擦干了,然后放冰箱里。这又何必呢?妹妹差点要反驳,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接下来她在婆婆的注视下,默默把鸡蛋一一洗好、擦好、放好,一共是50个鸡蛋。我问她,如果婆婆不在家,还会那样洗鸡蛋吗?贞爱的回答很干脆,才不会呢。

第二件是海苔事件。贞爱从小爱吃海苔,只要有海苔根本不动别的菜。有一次吃饭时,海苔放在餐桌中间,贞爱的筷子频频进攻,婆婆二话没说就把海苔挪到自己的跟前。贞爱说,筷子够不着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那一瞬间特别想妈妈。其实这是小事,海苔有的是,去超市买就行。我没法体会妹妹为什么想哭,反倒觉得好笑:婆婆怎么也像个小孩子似的,跟自个儿的儿媳较劲呢。不过细细分析,宣示领土主权要从细节做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容易左右人的喜怒哀乐。可见,婆婆对儿媳是不惯毛病的。

第三件是袜子事件。贞爱在客厅看电视,婆婆说她的袜拖脏兮兮的,问她是否连续穿了好几天。贞爱红着脸说,才穿了两天——她边回答边来了火气,觉得婆婆没事找事,忍不住回敬一句:您这双袜拖不也是昨天穿过的么?婆婆的权威受损,接下来的几天都不给贞爱好脸色看。

从韩国电视剧里不难看到这样的镜头:婆婆指责媳妇,媳妇只能低头认错,不敢顶撞。韩国的传统观念里,百事孝为先,女性以敬重长者、侍奉公婆为己任。儿媳们绞尽脑汁讨婆婆们的欢心还来不及呢,贞爱竟敢顶嘴,老妈知道后又批评了她一顿。

刚结婚那几天贞爱起得比较晚,婆婆做好饭等着一起吃。新媳妇觉得婆婆挺好的,可后来几天老觉得婆婆挂着脸,却没想透其中的缘由。又过了几天,婆婆终于忍无可忍地敲门大声叫醒了她,让她做饭。妈妈可以给闺女做饭,但没有婆婆给儿媳做饭的道理。所以睡个懒觉在婆家是做梦都不能想的。我问贞爱,妹夫不护着点你吗?妹妹说,有一次婆婆看见他儿子挽起袖子洗碗,说他没出息。妹妹听懂了弦外之音:只要婆婆在,不能让丈夫洗碗。

贞爱的婆家在韩国属于比较传统的。婆家婚前就提出,至少头两年要和公婆住在一起。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见了。韩国国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人不想和婚后的子女一起住,但同时也表示可以住得近一些,这样有急事时互相能有个照应。这段近距离,叫做“汤不凉”距离。住满两年后,贞爱两口子也搬出来了,现在一个月带着孩子跟公婆一起吃几次饭,婆媳关系反而融洽了不少。也许,婆媳之间就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客客气气地以礼相待,这样才会和睦相处。

在韩国,家庭主妇被冠以“阿族妈”的称谓,意为已婚女人,类似于汉语中的大嫂、大妈。这些“阿族妈”依赖于丈夫的收入或家产维持生活。有不少苦媳妇,每天忙碌着日常的家庭琐事,在家中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地位却相对低下。婆婆像老板,儿媳想逃也逃不掉,特别是在经济不独立的情况下,只好忍气吞声。即便有些家庭主妇文化程度较高,也曾短暂工作过,但大多数在生育后便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有的韩国家庭主妇来过中国,了解了中国家庭的婆媳关系状况后,不禁惊讶于中国媳妇的权力之大,从不动产购置,到子女教育,再到家居生活,都有相当多的话语权甚至是决定权,这对于韩国主妇而言是不敢想的。

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可悲的是,有些媳妇还没熬到当婆婆就死了。韩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诗集传世的女诗人许兰雪轩,通过一部《兰雪轩集》描述了自己凄苦孤独的一生,展现了朝鲜时代女性悲惨压抑的生存状态。许兰雪轩的婆家非常保守和严苛,按照“女子无才便是德”和“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约束她,许兰雪轩的才华遭到了婆家的嫌弃和诟病。许兰雪轩的死,很大程度上与这种家风有关。由于我身边的朋友都还没有“熬成婆”,所以听到的大都是“恶婆婆”的故事,好婆婆仅仅存在于故事的开头,紧接着就是好感幻灭的悲剧——开始的接触还比较友善,后来则原形毕露,上演起各种挑剔和刁难。

韩国和中国一样,讲究“家和万事兴”。这种价值观在电视剧里也有所反映。KBS (韩国国际广播电视台)曾经的热播剧《顺藤而上的你》中的女主角,害怕婚后的婆媳矛盾,一直希望嫁个孤儿,后来如愿以偿地找到了,却发现其实老公背后有着一个大家庭。女主角委曲求全,克服一切难题,最终赢得了所有家庭成员的心。当然这个美满的结局是经过艺术处理的,现实比剧本要“骨感”得多。

在韩国,导致婆媳之间关系破裂的还有“礼金”问题。韩国女性结婚时都要给婆家送礼金,礼金一般是房价的10%左右(男方负责买房)。礼金给多给少,是否让婆婆满意,直接关系到婆婆从今往后的态度。即使是婚后10年,婆婆还会拿礼金刁难儿媳,没完没了地跟别人攀比豪车、貂皮大衣等礼金。所以,不少儿媳咬牙也得多凑点礼金,有的甚至为此而推迟婚期。

不过,婆媳大战中占上风的也未必都是婆婆。比如嫁到韩国来的老外媳妇就不买这个账,没有长幼有序的文化内因,也不太重视孝道的美德。在EBS(韩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老外儿媳》里,有个面相有点凶、长着朝天鼻的越南儿媳,总是动不动就跟婆婆瞪眼、顶嘴,平时比较懒惰,还找各种借口向婆婆要钱。婆婆气得直跺脚、干着急的样子引起了很多韩国女性观众的同情,同时也让她们开了眼,知道这个地球上原来还有受气的婆婆。

大概婆婆们聚在一起时,也常常议论那些不懂规矩的儿媳妇吧。现在职业女性越来越多,经济上独立,自主意识也比较强,这样的女性是受不得一点委屈的。曾在韩国报纸上看到这样的讲述:一家人吃烤肉,肉不够了,婆婆让儿媳过一会儿再吃,结果儿媳3年不让公婆见孙子;还有些婆婆抱孙子心切,打电話暗示了一下儿媳,结果儿媳跑回娘家,两口子分居了。

整体而言,韩国社会比较传统,与婆婆据理力争、争取自我权利的儿媳在影视作品中能看到,而现实生活中是比较少的。孝道、三纲五常、三从之道、七去之恶等儒教文化的影响渗透到韩国女人的思想意识里。所以,有韩国资深主妇总结出好好孝敬婆婆、跟她和睦相处的三点要诀:第一,3年“耳背”——即使婆婆说些难听的话,也要若无其事地相待。第二,3年“哑巴”——再委屈冤枉也不能说出来,以免造成家庭冷战。第三,3年 “眼瞎”——对婆婆的各种脸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也就是说,要做到好儿媳,至少需要9年不闻、不问、不见的“修行”。当然,如果婆婆对待儿媳也能做到这三点就再好不过了,但韩国社会对婆婆没有太多的约束和劝诫,因为她是长辈,讲求孝道和论资排辈的社会就是这样的。

猜你喜欢
海苔婆家婆媳
一定要加入四万十川的海苔
总跟老公家人融不到一块儿怎么办?
婆家的有些事,不要去“掺和”
韩国:娘家出力婆家受益
常吃海苔有『碘』问题
娘家在隔壁
婆媳冲突性话语中回应策略的语用分析
电视类型的话语生成与运作:以婆媳剧为例
关于婆媳剧热传播的冷思考
合理调解婆媳矛盾 聪明男人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