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需要“触网”,更需要合伙人

2017-06-09 10:11张妮
环球时报 2017-06-09
关键词:绣娘触网匠人

本报记者 张妮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于2006年立法,到现在只有十年时间。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技艺,文化部近年发起非遗传承人研修班培训项目,计划5年培训20万人。不仅请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的教授讲课,提升传承人在设计、研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也邀请互联网企业加入,希望传承人走进互联网,面向更多消费者。2013年就启动工艺品网上拍卖的阿里巴巴因此参与其中,之后,就有了去年曾红极一时的“网红拜师”。

阿里巴巴匠仓项目负责人毛丹红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去年他们尝试网红与匠人的合作,希望让默默无闻的匠人迅速被几百万粉丝关注。他们还和文化部合作成立传统工艺互联网孵化基地,希望从中优选一些相对年轻的、愿意投入互联网的手工艺人,帮他们触网、推广、营销。

“大部分西方奢侈品牌如普拉达、爱马仕、LV、卡尼亚等都是以手工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市场化运作,逐渐成为一个品牌”,毛丹红说,“中国的手工艺品牌非常弱。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语言去记录、传播,让更多人认知中国的民族品牌。”

但事实上,手工艺人对互联网比较陌生。“让他们去做不擅长的事并不现实,如果他们花更多精力去卖东西而不是打磨作品,就本末倒置了”,毛丹红认为,应该有专门的经纪人、合伙人或团队负责市场营销,帮助匠人品牌发展。不过,如果合伙人只是帮着卖东西也不行,因为很多匠人有思想、有情怀,需要合伙人不仅擅长销售,还能理解并推广匠人的文化理念。“找合伙人的难度不亚于找对象”。

总的来说,非遗产品市场前景看好。毛丹红表示,未来3年,中国中产人群将增至5亿,90后是增长最快的群体。相比之前的大众消费,中产消费更追求品质、个性,喜欢自然、有温度的东西,而非遗产品恰恰具备这种属性。“当年轻人发现,中国还有这么一群人在默默地用时间打磨作品,坚守这份技艺和信仰,他们骨子里的民族荣誉感就会被激发,优质的非遗产品将迎来大发展。因为它们的本质属性与这个时代的需求不谋而合。”毛丹红说。

另一家中国企业在尝试撬动中国非遗技艺——苗绣的市场开发。十多年来,依文服饰集团在贵州大山里寻找到3000多名苗绣绣娘。该集团董事长夏华说,“我们将60多个绣种和绣娘工时等进行标准化梳理,对原料进行现代加工。如今已搭建一个具有产业规模的中国手工艺开放平台”。平台一端连接世界上所有需要中国手工艺的设计师,一端连接绣娘。“全世界都去用这个手工艺,它才能被激活。”据她介绍,现在一个绣工好的绣娘每月能赚几千元,此前只有几百元。▲

猜你喜欢
绣娘触网匠人
一间微型机械工业展示厅,一种匠人精致生活
云南屏边“绣娘”巧手致富
绣娘
青年匠人
“神级”匠人
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匠人?
鑫元基金触网发行第2只分级债基
百年古宅连心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