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寒松
【摘要】为了解决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问题,在所任教的几个班级中进行了一些教学方法上的改变,最终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关键词】新课程 教材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76-01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学生反映化学难学,笔者也曾在我们学校做过调查,很多学生都表示高中这些课中觉得最难学的是化学,我班上很多同学也常来跟我说,化学实在是太难了,又要记,又要算,真的有点想放弃了,每每听到学生这么说,我真的很失落,心情也很沉重。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我们每个化学老师终身都要研究的课题。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难度尤其是高中化学其实阶段的教学难度上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一旦知难而退,必然会对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产生影响。
造成化学学习的困难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教材的原因,有学生的原因,也有老师的原因,我们教师应该在这诸多因素中研究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化学学习质量。
调查表明,高一上学期化学学习的关键点主要呈现在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这几个知识点上。这几块内容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些知识点,这就要求教材实施者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降低学生的疑惑。下面我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突破这些难点。
一、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做好初高中教材衔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一学生初中的学校各不相同,特别是像我们海亮学校,甚至是来自不同省份的学校,这些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而且我们海亮学校的学生基础也薄弱,这就给我们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鉴于此,我们会在刚开学的时候时候利用几节课的时间来做一个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比如说元素的内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化合价等等这些基础的内容,尽量让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这个阶段中能够或多或少的学一点。我们在上课前要对初中化学知识的现状应有切实的了解,特别应对新《自然科学》教材中有关的选学内容要明确了解。我们教师要在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时,把在初中删掉的或降低要求的内容有机地穿插到高一的各个章节中去进行复习。比如说在学第一节内容《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中,我们可以适当地把初中化学中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二、根据教材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高一教材的特点是只是容量大、难度高,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要地位。要使学生不望而生畏,就应根据教材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例如,讲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以采用对比归纳法,讲授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量可以采用概念辨析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用讲授、练习结合法。当然,化学课堂上其实很少单独使用某一种基本教学方法,而通常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但各种教学方法的核心都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目的是使学生变成懂学和会学。例如在讲授元素的性质时,我们常用到讲授法、实验导学法、练习讨论法等,尤其是学到最后时,要采用对比归纳法使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科学化、系统化和规律化,使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从物质的结构推出它的性质以及用途。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应遵循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宗旨,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食指水平作为依据,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只是层面还没有达到能掌握他们的程度,因此不能一股脑地就把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而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否则学生觉得太难了,会丧失学生的兴趣,甚至因此而造成分化,使他们惧怕化学,而对化学学科丧失了学习信心,这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是非常不利的。比如我们在进行“离子反应”的教学时,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会用一个化学方程式的改写作为演示,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及哪些能拆,哪些不能拆,然后再进行学生训练、大量练习和反复讲评,花费的时间很多,但是效果不太明显,学生的错误依然很多,学生还是不理解为什么有些要拆成离子,而有些却不能拆,所以每次考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还是大面积的失分,导致有些学生遇到这类题目索性放弃。我也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在网上查了相关老师的上课思路,发现有些老师不是一步到位,而是从溶液的本质入手,结合实验让学生首先明白溶液中的反应本质是什么,然后再通过不间断的学习,让学生慢慢体会、巩固,最后再归纳总结,发现效果好了。再比如讲授“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时不能一步到位,应该分成三次进行教学,首先在初中的基础上能够判断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是什么,然后再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简单的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最后在学习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其应用。
四、分析学情,优化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者。学情就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它包括学习的目的性、学习兴趣、学习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的心理素质和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效果等。我们教师如果经常客观正确地分析学情,就可以通过教学过程,直接或间接地渗透思想品德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帮助纠正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优化学情也是不使学生对化学望而生畏的必要措施。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合理处理教材,必须自身知识广博,教学富有启发性,语言生动。所以,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充实自身,提高教学能力,才能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22-324.
[2]刘知新.更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化学课程标准的体会[J].化學教育,2002,(9):6-8.
[3]张耀奇.反思“课堂教学效率”[M].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报,200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