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方六
《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诗词热迅速升温。其实,在中国古代,类似的“诗词大会”比现代要热闹得多……
春秋时期:“当筵歌诗”“投壶赋诗”
先秦时期的人喜欢诗歌,是通过“当筵歌诗”“投壶赋诗”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这种“当筵歌诗”是中国古代最流行的一种“斗诗”形式。据史料记载,当年齐侯、卫侯和郑伯到晋国,拜贺新君即位。席间行投壶之礼,赋诗助兴。卫侯举箭而歌:“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轮到齐侯,齐侯举矢而歌:“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
如此“斗诗”,不仅是中国“斗诗”最早的古籍记载,也开了酒令令词的先河。
魏晋时期:“金谷酒数”“曲水流觞”
魏晋南北朝不只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还为后世诗文创作、交流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这就是“诗词大会”式“大家一起玩”的集体创作模式。
西晋文学家石崇建造了“金谷园”,方便文人诗友聚会赛诗,宴中创作出了不少佳作,统称“金谷诗”。石崇为“金谷诗集”亲自作序称:“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这种斗诗规则被称为“金谷酒数”,在诗词高度繁荣的唐朝更是大行其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一种“诗词大会”,便是以“曲水流觞”的方式作诗、斗诗。众人将木制的觞放在水中,从上游流来的觞在谁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饮酒赋诗。东晋时有一场著名的“诗词大会”,便是人人熟知的“兰亭集会”了。
唐朝:“飞花令”“拈字流觞”
《中国诗词大会》中最出彩的“飞花令”,早在唐代就是诗人最喜欢玩的酒令之一。“飞花令”即约定所答诗中出现某字,就是某令,故又叫“拈字流觞”。
“飞花令”有多种玩法,如约定每人吟一句诗词,其中要带“花”字,其难在“花”字须出现在特定位置上,说错的人就会被罚酒。
也有不讲字序的,吟出约定的字排在哪一位,哪一位饮酒,接着继续行令“飞花”。“飞花令”虽为酒令,但它也是名副其实的“诗词大赛”规则。
宋朝:“唱酬”
唱酬要求“共题同作”,但词皆有固定词牌和格式,依牌格填出即行,故写词多称“填词”。词的这种特有属性,也决定“斗词”比“斗诗”更有规矩。
北宋时最著名的一场“诗词大会”是在王诜的“西园雅集”,王诜邀苏軾、苏辙、黄庭坚等16位文化名人,作诗填词,谈经论道。宋代的这次“西园集会”与东晋的“兰亭集会”一道,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两段佳话。
步步清风摘自《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