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审理一起盗窃案,A、B、C三人被押上法庭。
法官认为说明真实情况的不可能是盗窃犯,而真正的盗窃犯为了掩盖罪行,一定会编造口供,所以说真话的不是盗窃犯,说假话的是盗窃犯。
审问开始了。法官先问A:“你是如何进行盗窃的?从实招来!”A说:“叽哩咕噜,叽哩咕噜……”A讲的是方言,法官根本没听懂他说了什么。
法官又问B和C:“刚才A说了什么?”B回答:“A说,他不是盗窃犯。”C回答:“A刚才招供了,他承认自己是盗窃犯。”
听了B和C的话,法官马上断定:B无罪,C是盗窃犯。
法官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A是盗窃犯吗?
解析参考:
不论A是不是盗窃犯,他都会回答“不是盗窃犯”。因为如果是,那么A说假话,这样他会说“不是盗窃犯”;如果不是,那么A说真话,他也會说“不是盗窃犯”。
在这种情况下,B如实地转述了A的话,所以B说真话,他不是盗窃犯。C有意错述了A的话,所以C说假话,他是盗窃犯。
至于A是不是盗窃犯,还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