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路径探析

2017-06-08 00:22包文婷包代祥
文教资料 2017年9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乡村教师

包文婷++包代祥

摘 要: 乡村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现阶段乡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存在专业发展理念落后、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专业发展知识薄弱、专业发展资源有限、专业发展能力有限等问题,要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必须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强化职业认同感、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学会自主学习、勤于自我反思、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自我专业发展 乡村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可否认,我国仍是农业大国,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50.32%。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等多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乡村教师队伍面临业务素质差、专业能力欠缺等问题,制约乡村教育的发展。发展乡村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因此,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现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观认为教师是在外部力量作用下不断成长的,强调培训、政策引导等外部措施的作用。现代教师专业发展观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质是发展的自主性,教师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对象,而且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强调教师要从教师实践活动中寻找自我成长的源泉和动力[1]。外部驱动和自发状态无法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只有调动教师的自主性,使教师成为自身发展的积极参与者,由外部驱动和自发状态转变为内部驱动和有意识的自我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乡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发展理念落后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它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处于最高地位,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要素。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先导条件。新时期教师角色应该定位在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上,然而乡村地区不少教师还是抱着教师终身制的这种职业理念,仅仅将教师的职业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把教师当作一种终身职业,缺乏坚定的教育信念,缺乏教育理想,丧失专业自主发展的动力。

(二)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乡村环境相对城市较封闭,学术环境差于城市,教师接触新的教育理论的机会少一些,这样的环境使得教师缺乏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专业意识淡薄。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认识不够,对于专业发展这一概念陌生,一些乡村教师认为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就可以教学,不了解教师专业结构,专业发展意识不强,更谈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其自身专业发展。

(三)专业发展知识薄弱

乡村教师知识面狭隘和单一,知识主要集中在所教课程的教科书知识,对于其他人文科学知识掌握得较少,而像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少,基本上依靠经验进行教学,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乡村教师综合素养欠缺,难以适应目前的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特别是综合文科、综合理科,难以开发校本课程。部分乡村教师的计算机、外语能力较弱,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较弱。

(四)专业发展资源有限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相对城市学校而言,乡村学校提供给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培训机会有限。乡村教育投入低导致乡村学校的软硬件条件都比较落后,使得乡村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优质资源有限。乡村学校师生比失衡,教师资源有限,一些教师同时授课多个年级多门课程,不仅會加重教师的负担,而且使他们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缺乏清晰的认识。同时,应试的评价机制使得很多教师将仅有的空余时间用来辅导学生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他们专业发展的时间有限。

(五)专业发展能力欠缺

学生、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源泉,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立足于学生实践、课堂实践和教学实践。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欠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大多基于过往经验,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乡村教师很少从专业视角出发,主动、系统地研究教学活动,缺乏全局意识、研究意识。有些教师意识到研究对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受过系统的研究性教育或相关培训,缺乏研修环境和优秀引导者,不知道如何开展有效研究。更多的乡村教师停留在多读教材、多备课的单一阶段,专业发展能力有限。

三、乡村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路径

(一)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自主专业发展意识起着先导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前提。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乡村教师普遍感受到一定的压力,原有的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教育教学手段与现行的改革要求、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差距。要适应改革发展需要,首先就要强化自主专业发展意识,积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储备、运用新的教育媒体,改变被动消极的应付思想,将外在压力与内在要求相结合,唤醒主体意识,完成从生存型教师到发展型教师的转变。

(二)强化职业认同感

教师职业认同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积极态度,是指教师对其职业及个体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的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2]。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内在动力[3-5]。一是充分认识到乡村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客观对待职业压力,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二是寻求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学生的支持与理解,多参加社会活动,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三是合理看待教师这份职业,既要保持一定的角色期望,又要摈弃“圣人”“完人”这种过于理想化的要求,增强职业幸福感。

(三)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乡村教师要树立积极的专业发展意识,明确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一是充分评估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懂得扬长避短和扬长补短。二是充分评估教育环境,包括软硬件设施、教育政策等,寻找有利因素帮助自我发展。三是目标的设计要合理。既有长期目标,又有短期目标,既注重长远性,又立足现实。四是根据目标制定实施细则,实施细则要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性,通过教育培训、自主学习、调研等措施实现目标。五是及时反思调整目标,使规划更符合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四)学会自主学习

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教师要不断学习,增加专业知识容量,更新教育理念,调整专业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从而适应职业发展需求。一是树立终身学习观,广泛阅读专业理论书籍、教育理论书籍,丰富专业知识。二是把握培训机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学术会议,通过培训、参加学术会议,接收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三是信息化时代,学会利用网络和电子资源,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如网上教学视频、网络论坛。

(五)勤于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分析的过程[6]。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实有效的途径,一是课前的反思。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教学规划的思考,使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使教学過程更具针对性。二是课中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和调控,能够更好地处理教育突发事件,锻炼教师的调控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提高教育智慧。三是课后反思。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观摩教学视频等途径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通过撰写教学日志等强化总结评价能力。

(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成为学生引导者,还要成为研究者。课改进行到今天,乡村教师在开展教学研究这一领域非常薄弱。一是要树立研究意识,改变畏难情绪,认识到乡村教师开展研究的侧重点是针对教学实际,在实践中开展研究。二是开展团队合作,学会开展研究。学习研究方法,培养分析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总结与反思,对教学经验进行体验总结,加以理论概括。

参考文献:

[1]刘雄英.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11):73-75.

[2]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3]张敏.国外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7-81.

[4]李芳.论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99-100.

[5]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5:15-23.

[6]叶宝华.有效教研机制与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J].教育发展研究,2008(5):113.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乡村教师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民族地区乡村教育要重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