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企、校校合作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群实验室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探讨

2017-06-08 16:35张华王秀丽
艺术评鉴 2017年7期
关键词:产学研管理体系

张华 王秀丽

摘要:校企、校校共建实验室多维实践平台是建立在双方需求互补基础上的全新教学模式,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高校实验室为纽带,围绕科研和人才培养为目标,与企业、高校合作共建艺术设计专业群实验室多维实践平台,实现校企、校校一体化办学,并对高校实验室和企业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艺术设计专业群实验室多维实践平台运行模式和管理体系,为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三方共赢,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深化开展产学研合作。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群 实验室多维平台 产学研 共建模式 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8-0145-03

艺术设计专业群“实验室多维实践平台”是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校外实践环节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实践教学平台,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

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我国发展的较晚,目前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建设不够完善,国内高校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建设一直依靠政府教育经费且投入不足,对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利用不够重视,设备陈旧和跟不上行业的发展变化等问题,突显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足。实验室多维实践平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验室多维平台的建设,首先,可以帮助高校得到丰富的企业、社会资源;其次,可以帮助参与合作的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近年来设计行业发展迅速,需求日益增加,而毕业生的能力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实验室多维平台是从专业实验教学和实践中解决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达到合作方的双赢[1]。

一、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脱节

我国高校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较晚,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教师只是片面传授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教学和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类是紧跟时代潮流又对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类型,所以实践教学是艺术设计类学生必备的技能。另外,产学研合作关系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没有良好的对接,因此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与企业需求联系不够密切,可操作性不强,实际动手能力与企业对高校艺术设计类毕业生的期望相差甚远。另外,实验室建设忽略了开展实验的可行性,往往实验和实践课程形同虚设,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艺术设计类教师结构建设不合理

大部分高校在教师职称晋升、绩效考评等方面以科研能力为核心,对双师型教师重视不够,导致教师向双师型转型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了高校教师忽略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加之实验室教师不具备实践经验,又由于现行高校制度聘请企业有经验的人员兼任教师制度不完善,进而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师缺乏到企业挂职实习的机会,企业人员也不愿意去高校兼职,缺乏积极性,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環。通过校企、校校实验室多维平台扩大双师型队伍已经迫在眉睫[2]。

(三)校企、校校合作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国外高校的校企、校校合作的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文件,在政策上为校企、校校三方合作提供的保障,并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我国未出台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缺乏有效性法规政策指导和保障,高校和企业管理制度不同,高校受政策制约较大,而企业相对比较灵活,导致思想不统一,使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的合作不稳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

二、校企、校校合作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群实验室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艺术设计专业群实验室多维实践平台建设是校企、校校双方的发展需求。高校资源匮乏,场地设施有限,给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带来阻力。艺术设计专业群多维实践平台能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并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源。通过此平台加强实验实训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增加了教师接触行业动态和实践教学的机会,对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撑,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其次,企业员工的培训缺乏理论支撑,企业也可随着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企业解决人才缺乏的重要途径。实验室的多维平台帮助高校人才的补给,进而解决双师型人才后备不足的现况。校企、校校互相支持和渗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因此,校企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而实验室多维平台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校企、校校合作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群实验室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模式

(一)优势互补型共建模式

这种模式建立在实验室多维实践平台上,且实现了高校和企业之间双赢的基础。企业可以借助此平台培训企业职工或在校学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为了提高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并按照合作要求让学生参加企业的实际项目。高校和企业资源的有效共享,互补合作。将实习基地的资源与学校实验、实训教学有机结合,为专业实训实验课程教学提供有力支撑。把企业引进学校,老师去企业学习,学生去企业锻炼。通过此平台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二)以“产学研”为中心的共建模式

高校和企业在具备共同的实验研究条件下,双方相互配合,在当事人利益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共同投资的实验室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根据合作主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主体建设和企业建设。主要的模式是指企业的发展需求,为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标,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对加快企业发展速度。也使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向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三)援助式共建模式

高校和政府应该积极的促进校企、校校合作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群实验室多维实践平台建设,尽管合作的模式一般都是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之上,但是对于有些企业和设计公司、设计院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也有意愿回报社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大力支持,并起到高校与企业对接的积极作用,实现援助式共建,高校可以解决实现实验室建设不足的现状,又很好的利用了社会资源。企业也能起到很好的社会影响力,提高自身的产学研转化。高校、企业也能实现双向人才培养的目的。

四、校企、校校合作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群实验室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管理体系

(一)合作机制的建立

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下,高校合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合作运行机制,是建立长期稳定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的核心和关键。在高校合作运行机制要负主要责任,处于主导地位,提高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为主导,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企业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参与度,结合学校的环境和条件,与学校紧密地完成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健全的监管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评估机制。学校与企业沟通、监管的桥梁与纽带,全面控制校企合作的全过程。

(二)保障机制的建立

政府出台相应校企合作政策是校企合作要深入发展的关键,起到政府的导向作用,明确合作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政府通过立法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将扶持政策系统化。从大局出发,政府将协调校企合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互动高效、互利共赢的政策保障体系[3]。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促使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从法律层面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对合作方的权利、义务进行必要监督和约束,维护各方利益,其核心问题是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制定可行性的实施条例。

(三)激励机制的建立

激励机制促使企业与高校积极参合作。高校是合作的推动力,高校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就业竞争力,会主动寻找合作的企业。企业缺乏教学资源进而与高校合作。合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方的积极性。这种激励机制首先体现在政府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实施适当的税收减免和资金奖励。其次,這种激励机制应该是一个双赢的环境的建立,并逐步完善高校教育的合理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最后,激励机制最重要的部分是参与资源共享,增强自身优势,相互促进。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为学校提供资金、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支持,二者互惠互利,实现共赢。

(四)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获取经济效益是企业参与合作的目的,改变教学结构与促进科研高校的主要目的。企业多以实训基地或资金投入参与合作,而学校多以设备、管理人员等形式参与合作。双方发展合作必须建立在深层次的沟通的基础上。校企合作中对企业的影响较慢,为了避免企业追求眼前效益,高校方面应掌控合作的主动性,企业也应从长远发展的战略来认识合作的效益。对高校因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及利益分配问题,仍存在风险。因此高校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立合理的合作目标体系,根据合作过程和环境的变化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价值最大化,防范潜在风险。

五、结语

高校、企业多方联动资源共享为基础的实验室多维实践平台建设,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和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共建实验室多维实践平台是在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充分发挥校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实验室多维实践平台既服务于学校又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齐艳苓.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9,(05).

[2]周之良.当前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

[3]徐建平.创新体制建立机制优化管理——高等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途径探析[J].芜湖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猜你喜欢
产学研管理体系
基于“政产学研资服”一体化平台的设计图书馆建设与服务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地铁资产管理体系运行评估研究
基于ERP系统构建协同化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论多管理体系融合运行模式在企业中的探索与应用
新标准有助中小型企业推行ISO 14001
“珠江”荣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苏浙沪三省(市)产学研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