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刘智延
·对话新媒体·
内容迭代风起时,看“新榜”如何打造“数据江湖”
—— “新榜”创始人兼CEO徐达内访谈
□ 文/刘智延
编者按 “新榜”作为中国首个内容创业服务平台,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咨询、广告营销、电商导购、版权经纪等服务,其新榜指数目前已成为衡量中国移动互联网内容价值一个有影响的依据。创始人徐达内曾在《文汇报》《东方早报》等传统媒体工作多年,并主笔FT中文网开设的热门专栏《媒体札记》,可谓成功跨界转型。《中国记者》近日对话徐达内,请他讲述自己转型创业的契机与理念,对当下内容付费风潮与媒体行业变化趋势的看法与思考。以期为探索转型的媒体人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新媒体,要去做一些能够被记住的事情,能够让我们验证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
徐达内:我是1993年来到上海就读复旦大学的,学的是新闻系,毕业之后就去做新闻了,专业对口,加上当时新闻记者编辑还是一个受人尊重充满职业理想的职业。在《文汇报》工作时,我还抽空去丽人广告免费干活,学习PS、illustrator等制图软件,后来学以致用在了《文汇报》的编辑当中,完成了2000年前后《文汇报》的改版。因为喜欢设计,不久之后还机缘巧合地与朋友一起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业的信息可视化设计服务商EG365。
徐达内“新榜”创始人兼CEO
徐达内:其实,于我个人而言,并没有刻意地去区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甚至,我有时认为这种区分方法并没有太大实际意义。新旧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概念,介质方面的新旧之分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在于生产方式、商业模式。拥有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哪怕介质是旧的,我觉得也是新媒体。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新媒体。20世纪90年代末,在纸媒领域,从铅字印刷转向激光照排的技术变革绝不亚于过去几年中互联网给纸媒带来的冲击,我想这有点像《三体》里的降维竞争,今天同样也发生在移动端,每天都在变化着。
徐达内:我觉得我创业倒还算是水到渠成、顺势而为的事情。我有这样的需求,也感受到了这个需求,恰好又有这样的资源能力,能够把它完成,于是就去做了。
至于对创业项目的价值研判,首先,既然是一个创业项目,我希望它一定要具有商业价值。我认为,作为一个商业公司获得商业上的回报和盈利理所当然,也是必须要做到的一点。同时,我也希望,不仅仅是创造经济财富上的价值,同时也能创造社会价值抑或历史价值,说白了要去做一些能够被记住的事情,时间和事实能够证明所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这点也很重要。如果纯粹为了赚钱,我觉得也挺无趣。
“2017年‘新榜’将重点围绕在强化原生数据和夯实底层数据上开展业务,协同更多的优质内容创业者,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
徐达内:“新榜”定位于内容创业服务平台,希望成为中国的内容商业枢纽。一方面,“新榜”目前拥有国内唯一一个移动端全平台内容数据标准,我们通过跟平台方的讨论,结合各个平台不同的维度来做排名标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新榜”每个月都会根据客户端的阅读数、互动数据来做的排名,同时加以数据驱动,“新榜”连接着广告主、供应链与以自媒体KOL为代表的流量方,提供着品效合一的传播销售方案。
做“新榜”与《媒体札记》的确有关,专栏当初主要是观察中国的媒体舆论生态。起初,我会通过看各种报纸的头版头条,各个门户网站的首页头条作为判断热点的重要标准,以此决定专栏每天写什么内容;到了后来,我明显感觉信息流已经转向微信,但微信是个非常圈层化的社交通讯工具,大家都有所体会,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看到在转载同一个消息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社会都在刷屏。与此同时,我会在写专栏时碰到没有判断标准的问题。
2014年7月左右,微信开放了它的一些数据接口,特别是微信公众号的阅读数。它如同过去所说的电视收视率能够判断内容的好坏以及是否被广泛传播的道理一样,固然阅读数不是判断所有的依据,但它至少在传播影响力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依据。这些数据统计能够告诉我某选题的被报道数、曝光度等,让我判断它是否有写的价值。因此,我个人就需要这样一个排行榜,于是就找来了我现在的技术合伙人,请他们来做数据的抓取与分析工作,最终形成了排行榜。然后,再以榜单为切口,全方位地提供基于移动端内容的商业化服务。
徐达内:“新榜”的创业理念不仅仅是统计微信公众号阅读数的第三方数据采集监测服务平台,更是一个能为客户提供数据咨询、广告营销、电商导流、版权开发的连接者和服务者。2017年“新榜”将重点围绕强化原生数据和夯实底层数据拓展开来,协同更多优质内容创业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但不太可能会去直接投资一些内容CP。
徐达内:“新榜”首先是国内第一个在做以微信公众号内容数据为基础的排行榜,所以我们录入数据的积累是最早的,技术积累相对也是最好的,这就确保了数据源的领先优势。我们在微信端调用了官方接口,并且所有的数据都可以随时验证,算法也是公开的,这一切都公开透明。其次,除了微信以外,我们跟其他的一些平台也都是官方的或与官方优先合作,可以确保数据来源真实可靠。同时,针对不实信息,也接受大家的举报,跟平台一道去做防范工作,一经查验属实,就把它屏蔽出我们的数据库。
“对内容来讲,你要想获得市场,就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同时能够为他人品牌赋能。”
徐达内: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设施的完善,极大地降低了内容生产的门槛,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我手写我心”,进而从事内容创作乃至内容创业。我觉得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产品供应来看,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因为它不再是纯精英视角,而是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进而带来更多的灵感与精神内容。当然在进步过程中我们也的确看到,当门槛降低、放开后,内容生产就会有诸多负面现象:标题党、虚假新闻、低俗化信息……损害了整体内容市场的同时,也不利于品牌的业绩转化。怎样去解决和防范这些鱼龙混杂的现象,我们也一直在做出努力和贡献。
徐达内:我不觉得同质化是在自媒体时代发生的,恰恰觉得自媒体时代已经比过去强很多了。跟随热点其实是所有做内容的人都会去想的事情,重要的是做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今天去看一些所谓品牌化的内容创业者,你会发现他们就算是跟随、响应某个热点,角度也一定是好的有新意的,他们是通过核心价值内容来塑造自己的品牌。在社交网络构成了一个大家获取信息、内容主要来源的今天,内容品牌至关重要,因为对内容来讲,你要想获得市场,就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同时能够为他人品牌赋能。
徐达内:当短视频兴起后,新兴平台可能对内容在视频方面有流量倾斜,内容创业者们能够在这些平台的分配里面获得较好的扶持,但我觉得从大的格局上来讲,还是远远没有到“去公众号”的时候。从追求视觉感染力上来讲,短视频承载的能力一定会比图文好,但也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短视频,比如财经类型的内容就很大程度上不适合。纯粹传达资讯的,文字效率比视频快得太多了。一旦进入视频领域,通常来说已经不太可能是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团队共同协作。
到目前为止,我始终认为微信公众号是内容创业的大本营,并且这个格局在近两三年内都不会改变。因为目前只有微信公众号是做到了去中心化的——平台本身不做流量分发与推荐。它使得内容创业者能够与自己的粉丝建立相对比较稳固的订阅关系、用户关系。其他的平台,包括微博在内,平台背后不论是传统编辑还是智能算法,都是平台方来分配流量。这就导致内容不像在微信端一样,占据那么大的流量主动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公众号仍然是内容创业者们最重要的一个根据地。当然,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媒体平台都有各自的一些发展,也都成为内容创业者们非常积极去攻占和布局的领域,如果能够获得平台的流量扶持,当然是非常好的一种早期借力。但我觉得这只能说是一种多平台策略,到不了“去公众号”这个层面。
采访札记
初见徐达内老师的时候恰逢小鹅通3.0发布会在京召开,徐达内老师受邀做嘉宾主持,我在台下有幸一睹他智慧而又幽默的主持风采以及嘉宾们对实现知识付费及商业变现的高屋建瓴。利用会议间隙,我同徐达内老师完成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对话。沉稳而又颇具亲和力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也让我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放松不少。他非常善于讲故事,深入浅出地把自己对媒体未来发展趋势同内容价值的看法表达出来,对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也都尽可能详尽地去回答。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他富有真知灼见、抵达事情本质的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与徐老师的交流更是不断启发着我新的思考与发问。新媒体时代,过去传统的媒体形态正在解构转化,探索新领域,机遇与风险、情怀与商业思维理应并行不悖。我觉得作为一位传媒业界精英,徐老师能够一直走在前沿,正是源自于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不断追问与勇往直前。
“内容的核心价值对付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拥有长期积累起来的公信力、影响力,是笔宝贵财富,具有品牌效应。”
徐达内:首先对内容创业者来讲,知识付费构成了一种新的商业变现可能性。然而,某种程度上由于整体消费内容碎片化的问题,使得现在通过一篇文章去关注一个公众号的概率已经越来越低了,这对塑造内容品牌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要求。
付费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判断工具。比如说小鹅通,作为一个专门针对知识付费的SAAS服务,从它的付费成交额就能反映出市场上人们对一些产品的需求所在。随着内容生产者不断挖掘与培养产品,具有付费价值的内容产品会越来越多,受众会逐渐发现付费产品能够更好地去筛选出一些优质的核心价值内容,这种独特体验会超过免费内容所带来的便捷性,从而使他们乐于付费。
至于付费会不会妨碍了传播?我觉得这个市场上免费的内容和付费的内容会长期共存,严格来讲,知识付费不算是一个新兴的东西,网络小说就是付费内容,因为人们在消费免费内容的时候也付出了时间,时间成本其实也是金钱。当然,现阶段的付费内容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付费内容不一定都是值得你付费的。我只能说,我不觉得付费内容是一个特别革命、颠覆性的事情,它只不过是我们在今天移动支付条件非常具备的情况下,能够把碎片化时间通过这个方式去消费掉。
徐达内:现阶段我们去看内容付费产品,会发现大部分的出品方未见得是所谓的自媒体,他们只是其中比较积极的一部分。其拥有一定的流量来源和渠道能力,可以成为内容产品的发行方、出品方,我觉得内容付费有这么一个趋势。
对传统媒体而言,我相信是一样的道理。内容的核心价值对付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来自第三方与技术平台的协助支持也不容小觑,传统媒体拥有长期积累起来的公信力、影响力,应该可以帮助到它,说白了就是为内容产品做背书,就像打上了中国名牌一样,具有品牌效应。
“今天哪一个传统媒体敢说自己不做新媒体?一些传统媒体赋予你的能力,如果被利用好的话,能够焕发出比过去更为突为出的价值来”
徐达内:技术和内容其实是在深度融合、并驾齐驱的,如机器人写稿、AR、VR……其实都是技术的变革使得整个内容的传播和表达方式发生了改变。我们现在看社交媒体上很多文章的标题很长, 而过去报纸的标题有的精简到几个字, 难道标题只有几个字就是真理么?现如今信息流是以一个标题的形式存在,这符合人们快速阅读碎片化信息的习惯,为什么不允许把更多的内容放在标题上呢?所以要站在这个角度看技术和产品之间的融合,万事万物总在变化,我们不能做刻舟求剑的人。
技术可以扩大生产的内容和传播渠道,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商业选择。平台导向的变化到流量获取方式的变化都需要去加速迭代,这个存量并不是可以一本万利地吃下去。当然一些优质的,特别是有持续创作能力的内容,到任何平台都自带流量,形成一种品牌。但是,这是属于极少部分的内容,其实大部分能够占领消费者心智并且形成品牌的内容,还是要跟着平台和渠道共生共融,不能简单说是内容为王或者是渠道为王。
徐达内:我更愿意把新媒体理解成为一个生产方式的变化,媒体要正视今天的变化,要从生产方式和成本这个角度来理解今天的自媒体或是民间力量的崛起。传统媒体当然有优势,如今社交媒体没有了像过去传统媒体那样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人们反省的珍贵,因为过去善于“螺丝壳里做道场”,今天这个精致的能力,便显得尤为可贵。通常来说因为传统媒体人接受过专门职业训练,这些训练及传统媒体赋予你的能力,如果利用好的话,能够焕发出比过去更为突为出的价值来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我有很多很优秀的同事现在仍坚守在传统媒体机构,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价值。其实重要的是你做的开心,你觉得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是有价值的。我不觉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什么严格分野,今天哪一个传统媒体敢说自己不做新媒体?作为一名媒体人,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好奇心,这将会是你持续不断前行的能量源。
(本文作者是《中国记者》实习记者)
编 辑 文璐 wenlu@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