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向来有关注现实的优良传统。回顾当年,曲艺曾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用现实生活内容鼓舞了无数指战员的战斗热情;新中国成立初期,涌现出了一大批说新唱新的作品,如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长空激战》,河南坠子《送梳子》,相声《买猴》《英雄小八路》《女队长》,快板《抗洪凯歌》,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等,讴歌了社会主义新生活,歌颂了各行各业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鞭策了生活中的一些后进现象,充分彰显了曲艺的时代特征,而且推动了曲艺表现手法的创新,丰富提升了曲艺的创作内容与艺术表现力。“文革”后,相声《帽子工厂》《舞台风雷》《如此照相》等作品对极左思想如利刃般揭露讽刺,令观众警醒和深思,所产生的广泛社会影响为相声在上世纪80年代的繁荣作好了铺垫。马三立、侯宝林、高元钧、李润杰、马季、何迟、夏雨田、姜昆等一大批曲艺家也随着作品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就了曲艺出人出书的繁荣发展之路。
当今社会,曲艺应继续坚守关注现实的优良传统,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努力从鲜活的生活中提炼艺术形象,创作出无愧时代的伟大作品。习总书记指出,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国家的蓬勃发展、家庭的酸甜苦辣、百姓的欢乐忧伤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着跳动的乐章,展现着色彩斑斓的图画。面对这伟大的时代,曲艺不仅要用浪漫主义的情怀反映生活,更要用现实主义的笔触,用“真善美”的美学精神,表现人民的喜怒哀乐,为英雄模范树碑立传,为发展建设的每一个光辉业绩点赞。还要用曲艺演绎人民生活的多姿多彩,诠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真谛,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曲艺关注现实,也是满足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必要舉措。因为,人民热爱曲艺的根本在于曲艺用大爱拥抱了人民与时代,在每个时期都能演人民之所言、唱人民之所想,始终与人民大众走在一处。受到人民欢迎的曲艺,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当代瞬息万变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在生活习惯改变的同时,艺术欣赏习惯也发生了多元的变化。曲艺要实现与时代同步,要赢得更多观众的热爱,自然要通过不断的改良来适应观众的审美需要。当然,这种适应是对大众审美的引导,对正能量的激发,而不是片面的迎合。就曲艺“大道至简”的艺术本质而言,应该以“内容为王”,用人民关心、关注的现实生活内容取得与观众的共鸣。进而,利用富有时代感的内容也可以推动表现手法的升级换代,甚至衍生出新的艺术形式。
“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曲艺关注现实不仅是时代的召唤,更是曲艺与其生存环境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必然。关注了现实的曲艺,必定会绽放生命的激情与活力,涌现出大量富有时代特点的作品去回报热爱她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