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错应契合企业创新转型

2017-06-07 08:59戴立新
董事会 2017年5期
关键词:企业家机制科学

戴立新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傅成玉呼吁重视国企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缺少保护企业领导者改革担当的环境,企业领导对改革顾虑较多”,并建议制定激励和保护国企领导大胆改革的相关政策,出台具体可行的容错制度。2017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指出,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建立必要的改革容错纠错机制。其实,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今年又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然而,面对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复杂局面和“求稳怕错”的普遍心理,亟需构建科学有效的容错机制,将报告的要求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设计,既鼓励创新、敢为人先,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

容错机制,顾名思义,就是宽容在探索性实践中出现的错误和偏差,控制风险的进一步扩散,及时纠错纠偏,保证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并对相应的责任人实施豁免。在目前国企改革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构建科学有效的容错机制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根本原则,即把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区分开来。以完善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为基础,即坚持“先论证、后决策”的原则,通过决策咨询、决策听证等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专家和群众意见,并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决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从理论上讲,容错是允许犯错误,但不能达到违法的程度,违法就是踩了“红线”。但现在国企改革会遇到这样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有些法律和规章并不符合市场原则,如按市场原则行事,则触犯了这些法律和规章,很容易踩到“红线”,如果企业因此而遭受处罚,势必会阻碍企业的市场行为,也会极大减弱企业改革的动力,直接影响着国企市场化改革的效果;另一方面,有些法律是不清晰的,伸缩空间比较大,企业可能已经踩了“红线”,却难以按法律来惩罚。因此,必须通过法规的新立、修改和补充,确定既符合市场原则、又十分清晰的“红线”,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科学有效的容错机制,彻底打破“洗碗效应”。

近来,一些省市虽然陆续出台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容错制度文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改革创新者松绑减压的作用,但是,从全国范围看,容错机制建设总体仍处于宣传引导阶段,这些制度文件,有的规定过于宽泛、有的程序过于繁琐,标准有待统一,实际操作难度大,由此可见容错机制建设任重道远。的确,构建科学有效的容錯机制本身就是新事物,是一项针对现实问题的政治改革试验,需要政治勇气和魄力,需要讲究策略智慧和艺术,同时需要配套措施协同发力。容错机制始于顶层设计,终于完善推广,以先行先试和操作化为重点的基层探索,以及旨在监督考察试水效果的评估反馈,成为机制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基于宽容“推进改革”和“探索性实验”中所犯错误这一初衷,由高层统筹到基层试点,从基层实施效果评估到报送反馈高层,形成从理论指导到具体实践再到理论升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容错机制能否科学有效地发挥作用,是激发改革内生动力、推动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

企业家是企业的统帅和灵魂,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探索中国特色国企改革发展的新路径,建立坚持党的领导、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征途中,既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容错机制,为国企领导人员放手改革、大胆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又要营造理解、尊重、爱护、支持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在改革中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当好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潍柴近二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企业家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石”、“责任、沟通、包容”的潍柴文化是企业不断创新、宽容失败的“源泉”,而潍柴未来“迈向高端、跨越百年”的改革探索之路同样需要企业家“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并在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和科学有效的容错机制的共同培育下茁壮生长。

诚然,现实中,“容错”很难操作,比如什么样的失败可以宽容、创新所致的失败能不能真正被宽容、容错机制会不会与企业管理制度冲突等仍有待思考,但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是迫在眉睫、箭在弦上的第一要务,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容错机制,解决改革者的后顾之忧,保护创新者的积极性是当务之急。容错机制不能仅停留在理念和原则上,也不能面面俱到,容错的业务范围应与企业创新转型的战略方向丝丝相扣,如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开创性研发和投资;业务模式创新;国际经营拓展等。应围绕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营造创新环境,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确保对每一个适用容错的创新工作进行“事前审批、事中评估、事后关闭”,并将创新内容纳入企业和干部的年度绩效考核。

猜你喜欢
企业家机制科学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皮革机制
科学拔牙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