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兰
[摘 要]民族音乐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于弘扬中华文化起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多数教师过于重视分数,缺乏专业设备,导致中学民族音乐教学僵化。针对此种情况,只有深入挖掘民族音乐的资源,理解民族音乐的作用和有效教学方式,才能够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89-01
初中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还未形成,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对音乐的感受也停留在初级阶段。如今,流行音乐与网络音乐充斥着大街小巷,学生很少接触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更无法理解与鉴赏,这对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增加民族音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由此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一、民族音乐的作用
1.培养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与民族的繁荣息息相关,在民族音乐中,包含民族的精神、文化与信仰。在初中阶段加强民族音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的内涵,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
2.培养审美观
如今,网络音乐与流行音乐充斥在学生的生活中,所以初中生基本上都缺少对民族音乐的热情与了解,多数都喜欢流行音乐,导致审美范围变得狭窄,这对学生的审美水平与审美意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民族音乐是艺术的结晶,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与文化素质等,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3.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想要使民族音乐得到传承,就必须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民族音乐就是良好的渠道,学习民族音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如经典民族音樂《梁祝》,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还有昆曲与越剧等。我国民族音乐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艺术作品中的瑰宝,学习民族音乐能够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二、民族音乐有效教学的方式
1.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由此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民族音乐的魅力之一就是情调,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语言、服饰以及环境等来创设情境。优秀的教师能够在短期内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达到音乐与情景相融的目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音乐作品的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语言的语调与语气等。例如在欣赏《金蛇狂舞》以及《龙的传人》时,教师就可用慷慨激昂的情绪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生存能力与民族精神。除了语言外,教师还可运用民族服装与道具等,引导学生进入民族音乐的世界。例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教师就可借助蒙古族的长袖长袍来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大草原的风情。
2.给学生展现民族音乐的机会
在音乐课堂上,除了引导外,教师还可组织一些才艺展示活动,请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如此便可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也能够激发其他学生的求知欲。如在音乐课堂上,有些学生表演了拉丁舞;有些学生表演了古筝曲、二胡曲等,赢得了其他学生热烈的掌声。很多学生听完后纷纷表示,原来民族音乐也这么好听。可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民族音乐的机会,就会使学生不再沉迷于流行音乐,转而将民族音乐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教师还可请学生模仿一些中国比较著名的民族歌手,如张也、宋祖英等。模仿的过程学生也会学习到很多音乐知识,既能够激发对民歌的兴趣,还能够增强自信。
3.感受与鉴赏
良好的音乐感知力与鉴赏力,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文化素养以及增进身心健康来说,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例如在欣赏《长江两岸》时,教师就可增加《采茶舞曲》《龙船调》以及《欢乐歌》等乐曲来丰富学生的感知。从上述音乐表现要素来看,速度、旋律以及情绪等要素的对比,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而不同的音乐体裁以及风格等,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等都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作用。学生在感知与对比中,就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对音乐形象产生全面且深刻的认识,体会民族音乐的魅力。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逐渐积累鉴赏经验,对接触到的音乐知识产生自己的见解,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享受音乐。
综上所述,优秀的民族音乐能够陶冶与净化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欣赏民族音乐,使学生对人生产生新的感悟,心灵得到升华。通过借助大量的民族音乐,能够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