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强
摘 要: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的发展曾经一度停滞,而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逐渐回暖,我国煤炭企业也随之不断发展。由于受到国家经济政策、市场发展环境以及煤炭企业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影响,我国煤炭销售也出现了诸多有待完善的环节,甚至陷入了困境,因此,必须要针对其发展问题探究出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煤炭;煤矿企业;经济政策;煤炭市场
中图分类号:F26.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8.014
近几年,我国煤炭销售市场逐渐呈现出了产量过剩、新能源、环境治理与政策调控等多种问题,市场持续呈现低迷状态,导致一些煤炭企业曾有的辉煌业绩与优势也逐渐消失殆尽,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十分严重的内忧外患的局面,煤炭价格与行业利润也在不断下降,导致我国大约一半的煤矿企业都一度陷入了亏损的困境。在此背景下,要想找到出路,摆脱这一发展困境,就必须要寻求转型发展策略。
1 煤炭销售困境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经济危机之后,煤炭市场一直都处于疲软的发展状态,不论是生产企业产量,还是煤炭销售量都在不断下降,期末库存量、应收账款则大幅度上升。就目前来看,我国煤炭销售困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电煤消耗大幅度减少,导致库存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工业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社会的电力需求量也随之不断降低,再加上诸多发电厂电量的持续回落,使得煤炭消耗量大量降低,直供给电网电厂的煤炭也随之逐渐减少。②冶金用煤减少。主要是因为钢铁产量持续回落,冶金生产所需要的炼焦精煤等煤炭产品的需求量便随之大幅度降低。③建材产量增幅处于减缓状态。受到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对钢铁、水泥等一系列建材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逐渐减少,再加上建材、化工行业产品产量增幅不断减缓,煤炭需求也随之不断降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煤炭销售增加了一定的压力,甚至导致陷入困境。④煤炭供应能力不断增强。近几年,随着国家在煤矿安全上不断加大整治力度,以及煤炭资源整合、小煤矿联合改造工作的进一步推广,在淘汰一系列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煤炭的同时,也涌现了诸多资源条件、发展潜力较好的煤款,进而使得煤炭供应能力不断提升。
2 解决煤炭销售困境的策略探究
2.1 注重产销关系的调整优化
一方面,企业应结合市场需求变化,对煤炭生产进行科学组织,做好产销协调,同时,做好总量控制,在稳定煤炭市场供应的基础上,对煤炭企业的库存进行科学控制,对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以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间的关系进行恰当处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另一方面,在强化煤炭生产组织管理的同时,还应注重矿井持续发展潜力的进一步拓展,对煤炭市场的调整时机进行准确把握,对生产组织作出合理调整,从而有效缓解煤矿采场接续存在的紧张状况,真正实现采掘、销售的平衡发展,为煤炭产量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适当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2.2 加大煤炭质量管理力度
不论是对煤炭企业,还是其他企业,诚信都是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场经济作为法制经济,每个市场主体都应做到诚实守信和依法经营。煤炭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重视自身信誉,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以此来塑造出全新的煤炭行业风范。同时,还应注重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全面适应用户的实际需求,通过不断增强信用意识,树立优良的信用理念来进一步优化信用制度;对信用行为进一步规范,从而使得每个煤炭企业都能够自觉遵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在此基础上,还应信守合同,逐步提升企业的生命力、竞争力,真正构建出有利于煤炭工业发展的体制环境,对一系列销售行为进行不断规范,树立良好风范。
此外,各煤炭企业还应不断强化自身的质量意识,真正从生产源头抓起,以此来为煤炭质量提供有力支持,保障商品煤达到批批合格,通过优良的服务来赢得用户的信任与支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在此基础上,煤炭企业还可以构建完善的市场监测、预报体系,对着眼市场的实时发展动态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并根据现阶段煤炭市场在价格、库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出科学、有效的煤炭生产销售策略,对煤炭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而生产更多对路的产品,以此拓展出更广阔的煤炭产品销售空间。
2.3 稳定煤炭市场价格,增收节支
煤炭市场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各煤炭企业应尽可能做到未雨绸缪,对各项营销策略进行及时调整,不断优化企业间的协调沟通与配合,尽一切可能来保持价格的稳定性,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有效抵御恶意竞争、降价销售等现象的出现,真正促进煤炭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煤款的回收也要给予高速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来防范经营风险,严格落实“不签合同不发煤”“不付款不发煤”“不还清欠款不发煤”,有效实现以款定销、以销定产,以此来保障整个行业的整体利益能够得到有力维护。
此外,在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各煤炭企业在不断加强营销的同时,还应适当增加各类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对非生产性之处进行严格控制,以此来对生产成本进行科学控制,真正做到增收,利用相对较低的成本优势获得更大的利润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在强化盈利能力的同时,有效抵御一系列危机带来的冲击。
2.4 积极实施多元化拓展
为了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除了利用好现有优势外,还应紧紧围绕主业实施多元化拓展,以此来拓展出更广阔利润空间和发展前景。煤炭企业的多元化拓展不能盲目进行,要始终贴近实际发展需求,并紧紧围绕主业特点与优势来进行拓展,充分体现出谨慎与合理性。对此,企业应对自身擅长的领域进行全面分析与把握,必须要基于协同优势来实现多元化发展,而非按照政府要求安排进行。整个拓展过程并非是对转型出路的盲目寻找,而是在面对煤炭价格持续下降的被动局面时,通过适当降低成本来拓展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各煤炭企业在具体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应先对优势资源进行集中分析,加大核心業务的发展力度,进一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将自身主业真正做大、做强、做精。
对于各煤炭企业来讲,其优势往往都在于煤炭生产及其相关产业价值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一直以来,煤炭产业都是企业的核心产业,而这一产业不仅是企业主要利润的来源,也是进一步拓展多元化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为了充分保持、发挥主业拥有的竞争优势,各煤炭企业仍需要适当增加主业方面的投入。同时,对于产业选择也要做到深思熟虑、精准定位。在拓展前期,对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发展优势、前景、资源配置和用户需求等诸多方面进行前期综合调查,在此基础上,选择更加适合的行业进行拓展。对于涉入产业与自身相关产业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以此来为企业的多元化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外,企业还应对不同季节煤炭需求增加的需求进行准确把握,对“产运需”进行科学调节,在巩固老用户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拓展新用户,注重各种促销活动的组织,要具备长远发展的意识,做到宁肯暂时牺牲眼前利益,也要尽可能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现有的市场份额,特别是与电力、化工建材等一些用煤大户供需协议的签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也以此来维护煤炭市场的稳定性。
2.5 完善运输,提升信息化水平
在运输方面,为了真正摆脱当前的销售困境,除了销售空间的拓展、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外,还应加强与铁路部门之间的协商合作,签订完善的服务合同,保障交易的公平性,并结合实际销售需求对运输机制进一步优化,对存在的一系列不公平等行为给予严格抵制。同时,国家方面也要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优化,以此来为煤炭企业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只有对运输制度不断完善,才能保障煤炭企业所生产的煤炭可以安全、有序地运输到相关用户手中,才能确保各项销售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信息化水平提升方面,对于各煤炭企业管理制度的升级发展而言,信息化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因此,各企业应注重现有信息手段的科学运用,将煤炭信息联络员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来对国家煤炭宏观调控政策、生产营销企业、煤炭的生产销售与价格等诸多方面的动态信息进行及时收集与汇总分析,从而为下一阶段营销策略的找到与调整提供有力保障,也为煤炭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
2.6 加强文化建设
对于煤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除了对企业自身优势的挖掘与利用以及其他业务的拓展外,还应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引进更多优秀的管理、销售人才,从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一方面,企业应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对销售业绩突出的人员应给予精神、物质双方面的奖励,对晋升、奖惩规则进一步优化,全面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企业应科学精简机构,对于一些闲散人员,应恰当采取减人提效、转产分流等处理方法,以此来尽可能降低人员管理培训方面的成本。此外,企业需真正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以此来真正留住人才,在尽可能避免优秀人才流失的基础上,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入到企业建设中。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价格不振、利润下滑的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局面,各煤炭企业要想在逆境中真正生存下去,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除了国家政策调控方面的支持外,还需要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全面利用自身优势与特点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之处,在不断磨练中实现整合转型,从而迎来“柳暗花明”的全新发展局面。因此,应对煤炭销售当前陷入的困境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出科学、有效的应对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朱朝阳.浅谈当前煤炭销售的困境与对策[J].山东煤炭科技,2009(04).
[2]白銘波.浅谈煤炭行业摆脱经营困境的几点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24).
[3]张晖.试论煤炭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2(21).
[4]赵宏亮.浅议建筑业“营改增”对煤炭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财经界,2015(20).
[5]任富兰.浅析煤炭企业陈旧欠款的成因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34).
[6]祝振欣.基于云平台的矩阵分解协同过滤算法在煤炭销售系统中的研究[J].煤炭技术,2014,33(01).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