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长江日报》有关报道为例

2017-06-07 10:30朱建华
武汉广播影视 2017年5期
关键词:长江日报头版全家福

朱建华

实战心得

润物细无声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长江日报》有关报道为例

朱建华

党报头版可谓是“寸土寸金”,发什么、不发什么,都需要进行政治考量。2017年春节,《长江日报》面向市民发起“带着家人上封面”征集,并在头版连续7天醒目地刊登普通人的全家福照片,给人一种清新之风。“带着家人上封面”并不是简单地刊发照片,而是从国家、城市、家庭三个层面体现全家福中的真情。征集通过报纸与新媒体联动的方式进行,几天时间,就有500多位市民投稿,网上点击超过百万人次,全媒体报道实现了传播效果最大化。《长江日报》在头版给普通人出彩机会,可以说这是党报开门办报的一次创新,也是主流媒体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次卓有成效的弘扬。

一、从形式上看,党报头版给普通人出彩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长江日报》春节“带着家人上封面”的特别策划,在党报头版给普通人提供了出彩机会。

1、全家福均来自普通市民。大众媒体,面向大众。“带着家人上封面”征集到的500多幅(组)照片来自大众,来自普通市民。农历大年初一,《长江日报》在头版用了近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刘博一家五代人除夕同堂的照片。得知家人的照片上了党报头版,刘博的母亲动情地说:“这是我们家五世同堂的荣幸,也是社会上千千万万大家庭的荣幸。”

2、连续七天刊登全家福照。农历除夕到大年初六,《长江日报》连续七天、每天用半个版左右的篇幅刊登来自普通市民的全家福,持续时间与版面投入在《长江日报》67年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媒体中也十分少见。这些全家福共同特点之一是写满了年味,写满了真情。如黄婷一家吃年饭时约定穿唐装,刘博一家的几位长辈特意系上了红围巾,本杰明·威尔逊一家拍全家福时特意拿上了象征吉祥、喜庆的中国结和“福”字中国剪纸。此外,与全家福同时配发一句话的“新年愿景”给了普通人表达心愿的机会。

3、市民第一人称讲述家事。“带着家人上封面”并非单纯地刊登过年时的全家福,《长江日报》除在头版醒目地刊登照片外,还让全家福中的市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市民第一人称讲述家事,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与贴近性。如武汉洋女婿本杰明·威尔逊在自述中说:“这里的排骨藕汤、干煸藕丝等以藕为原料的鄂菜,是我在外地时最想念的味道。”这些话不仅接地气还很生活化。又如在武汉的创业者吴国珍年除夕喜添二孩,他在自述中说:“这两天大女儿都是跟着我们在病房里睡,看到多了个小妹妹,高兴坏了,老要抱。”这些话讲的朴实又自然。

4、照片的选择具有多样性。《长江日报》在刊登全家福时还兼顾了不同的家庭,尽可能多地给不同类别的家庭上党报头版的机会、人生出彩的机会。如大年初一刊登的是五代同堂的全家福,农历大年初二刊登的是80后外来务工者的全家福,大年初三刊登的是武汉洋女婿本杰明·威尔逊的全家福。此外,刊登的全家福也不仅仅局限于家。如大年初四刊登是百名海外建设者合影,大年初五刊登是华中师范大学同寝室8姐妹各自三口之家的合影,她们8人大学毕业时约定每年都要相聚,相识21年,她们从少女变成了妈妈,姐妹聚会也变成了家庭聚会,刊登这样全家福体现的是人间真情。

5、把走基层与改文风结合起来。从呈现形式上看,《长江日报》春节“带着家人上封面”的特别策划,还把记者走基层与改文风有机结合了起来。刊登的全家福线索虽然来自征集,但照片多系记者上门拍摄,通过记者上门拍摄加强了与受众的联系。另外,与全家福同时见报的文字,虽然是以第一人称讲述的方式呈现,但实为记者根据采访整理而成。采访拍摄过程中,记者的职业精神也赢得了参与者的赞扬。

二、从内容上看,国家、城市、家庭均有体现

“带着家人上封面”在形式上给普通人出彩机会的同时,《长江日报》还在内容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国家、城市、家庭在报道中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这种体现是自然而然的体现,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1、把家庭与国家联系起来。农历除夕当天《长江日报》头版“带着家人上封面”刊登的是黄婷一家的全家福。“今年的年饭人员没到齐,独缺我17岁的表弟,他几个月前参军入伍,被选拔进入国旗护卫队,成为2016年我家最大的骄傲。吃年饭时,表弟与我们视频连线,给全家人拜年。”新春佳节团聚之际,黄婷的这段话把家庭与国家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赋予了“带着家人上封面”更深层次的含义。当天,《长江日报》头版刊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春节团拜会的讲话——《让真情大义像春风一样传遍神州大地》。又如农历大年初二刊登的80后吴国珍的全家福,照片中的婴儿是除夕才出生的,那是他的第二个孩子。二孩政策刚放开时,由于养孩子开销太大,吴国珍一直不敢要,后来创业卖中央空调,一年有了近20万的收入,二孩他也敢要了。吴国珍全家福的背后,既是“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体现,也是党和国家实施新的生育政策的体现。如大年初四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的百名海外建设者的合影,最夺目的当属照片中鲜艳的国旗。照片中的国旗与稿件主标题《祖国永远是我们最强大的靠山》相得益彰,家国情怀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2、把家庭与城市联系起来。城市是人类聚居的最高形态。《长江日报》头版“带着家人上封面”刊登的全家福也把家庭与城市有机联系了起来。如农历除夕刊登的全家福配文中,黄婷这样说:“回顾2016年,我们家收获满满。我们家中有5人从事园林工作,两位参加过武汉园博园的建设,两位参加过东湖绿道的建设。参与建设这两个令武汉人骄傲的工程,能将城市之美带给所有武汉人共享,是让我们最自豪的事情。”又如新武汉人本杰明·威尔逊的全家福中除妻子和孩子外,还有他的弟弟。他说:“2008年,在我的带动下,刚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英语教师资格证的弟弟杰克也移居武汉。目前,他和两位合伙人开办了一家幼儿英语培训机构,还创办了一家社交网站,专门为在汉的外国人和喜欢国际化生活方式的中国人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资讯服务。”这既体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开放与现代,也与武汉提出的建设国际化大武汉的目标相符。

3、把家庭与家风联系起来。“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万家团圆、共享天伦体现的是浓浓亲情,而这也是传承、传递家风的好时刻。90后的刘博在城市从事售后服务工作。刘家祖传的油面手艺曾四乡皆知,虽然做油面的手艺已经失传,但“本本分分学精做精一门‘手艺’‘技艺’”的家风被传承下来。“我和舅舅们的岗位虽然普通,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靠‘手艺’‘ 技艺’吃饭。”熊汉莉三姐妹原来天各一方,后都在武汉定居并各自成家,周末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看看电影,“有欢乐,我们分享;有困难,我们商量如何克服”,家真正成为了连接情感的纽带。

三、从效果上看,全媒体报道实现效果最大化

《长江日报》发起的“带着家人上封面”特别策划,既是一次社会动员也是一次议程设置,在媒体转型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全媒体报道实现了传播效果最大化。

1、通过全媒体矩阵征集。活动伊始,《长江日报》就通过整个编辑部的全媒体矩阵发布“带着家人上封面”的征集信息。新媒体平台上前期广泛的社会动员,为后期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累计收到参与征集的全家福有500多幅(组)。

2、新媒体与报纸同步推送。没有传播也就没有影响。如何让“带着家人上封面”的传播效果最大化?在媒体转型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与报纸同步推送有利于传播效果最大化。据统计,“带着家人上封面”仅在《长江日报》的新媒体平台上点击就超过百万人次。另外,多家网站及媒体还转载了《长江日报》的有关报道。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的8姐妹还通过央视讲述了她们之间21年的姐妹深情。

3、活动接地气受到各方好评。吴昌铭是一名远在海外却心系祖国的七旬武汉游子。对于这次“带着家人上封面”活动,他评价说:“对我这个深度乡愁患者来说,这是家乡武汉给我的最好礼物,使我在新春来临之际,从心底里感到了在异国他乡永远温暖我的亲情、友情和故乡情!”“带着家人上封面”也是武汉2017年春节前最受关注的活动之一,多位网友为普通家庭能够登上长江日报头版点赞。网友“风景”留言说,从这些照片里,看到了温馨、温暖、温情。网友“韩风”则在留言中写道,张张照片情深,汇集人间大爱。还有网友说,每一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虽然并不认识他们,但每一个故事都温暖人心。

总之,这次《长江日报》的“带着家人上封面”的春节特别策划,是一次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践行,也是作为主流舆论阵地的党报,积极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与使命的鲜活体现。这不仅增强了与受众之间的联系,也提升了媒体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作者系长江日报融媒体中心主编)

责任编辑 叶宝妹

猜你喜欢
长江日报头版全家福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创意“全家福”诞生记
独特视角诠释改革开放40年变化——以《长江日报》“回望为了奋进”报道为例
全家福
“头版”既出,一切才刚刚开始
天空之城
全家福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地方媒体参与国家叙事大有可为——长江日报讲中国故事力作频出
超萌大头版《来自星星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