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瑜君 唐 梁 何海明
·针灸疗法·
灵龟八法配合靳三针治疗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的疗效观察
翁瑜君1唐 梁1何海明2
糖尿病;靳三针;灵龟八法;针灸;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的主要环节之一,并贯穿T2DM全过程。葡萄糖调节受损(IGR)是T2DM的高危因素,所以对IGR的干预是预防和延缓T2DM发生的重要措施。目前,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延缓IGR进展成糖尿病虽效果好,但在短期内完全纠正生活习惯需要长期医疗保健专家指导,使得大多数患者难以坚持;药物治疗的不足则表现在疗效及副作用方面,所以寻求一种能够针对IGR病理机制,有效改善IR,保护胰岛细胞,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且简便经济的治疗方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具有中医特色的时间疗法配合取穴简便的靳三针疗法在治疗糖尿病领域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该法治疗痰湿阻遏型IGR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90例门诊患者,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29~65岁;病程最短为新发,最长15年。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灵龟八法配合靳三针疗法组(33例),B组为口服二甲双胍治疗组(29例),C组为单纯生活方式改变治疗组(28例)。3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代谢分类标准,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空腹为6.1~7.0 mmol/L,糖负荷后2 h<7.8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糖负荷后2 h血糖7.8~11.1 mmol/L的患者符合IGR诊断。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的痰湿阻遏型证候诊断标准制定。主症:形体肥胖,头重如裹,呕恶痰涎,肢麻沉重,胸闷;次症:小便黄赤,大便不爽,口淡,食少;舌脉:舌胖,苔滑或滑腻,脉滑。证型确定: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项;或主症≥1项加舌脉象;或主症1项加次症≥3项;或次症≥2项加舌脉象。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IGR诊断标准。②中医证候符合痰湿阻遏型。③年龄18~65岁。
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可能对针灸器材或对照药品过敏者。②不愿意合作者(指不能配合饮食控制,或不能按规定用药或接受针灸治疗而影响疗效者)及精神病患者。③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近1个月内急性代谢紊乱以及合并感染者。凡具备上述1条及以上者则可排除。
剔除、脱落标准[1]:治疗期间服用影响血糖代谢药物者;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规定疗程治疗者。本研究过程共脱落7例患者。其中A组4例,B组1例,C组2例。
A组:采用灵龟八法按时取穴法和靳三针疗法。治则为顺应阴阳,祛湿化痰。①灵龟八法取穴:根据患者就诊时间,按灵龟八法表即时开穴,双侧取穴。主客相配为: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后溪-申脉、列缺-照海。②靳三针选用脂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双侧取穴。针具:直径0.30 mm、长25~50 mm的天协牌不锈钢毫针。③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在穴位定位、常规消毒后,先行灵龟八法开穴,后行脂三针疗法。针刺治疗时以患者局部有酸麻胀感,或循经传导为佳。每隔10 min行相应补泻手法1次,留针30 min。灵龟八法:先取主穴,再取客穴,主客相配。平补平泻手法。脂三针疗法:足三里、三阴交直刺25~40 mm,捻转补法;内关直刺15~25 mm,捻转泻法。疗程:每周连续治疗5 d,共治疗8周。
B组:给予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0.25 g,每日2次,连续治疗8周。
C组:进行一般性糖尿病教育、运动、饮食指导8周,不做强化治疗。
3组患者均嘱患者低糖、低脂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具体要求如下:①减少葡萄糖、饱和性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②选择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食物,如植物胆固醇、可溶性纤维等。③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④控制酒精、戒烟等。
观察指标:患者在接受治疗前1日及接受治疗8周后第一日上午9点之前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负荷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人脂联素(ADPN)测定,并以稳态模型(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
1.疗效评定标准。①实验室检测指标[1]。显效:FPG及2 hPG下降至正常范围或FPG及2 hPG下降超过治疗前40%,HbA1c下降至正常或下降超过治疗前30%;有效:FPG及2 hPG下降超过治疗前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2 hPG下降至正常,或下降超过治疗前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FPG及2 hPG无下降,或未达到有效标准,2 hPG无下降,或未达到有效标准。FPG、2 hPG分别进行疗效评估。②IR疗效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评定标准,本研究拟定以HOMA-β、HOMA-IR的改善作为判定IR疗效的指标,分为显效>30%,10%≤有效≤30%,无效<10%。
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Levene方差齐性检验及Bonferroni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分组资料比较用Ridit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实验室指标比较:灵龟八法配合靳三针治疗对降低FPG、2 hPG、HbA1c、TNF-α、HOMA-IR及改善FINS、ADPN、HOMA-β均有效(P<0.05),见表1。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对降低FPG、2 hPG、HbA1c、TNF-α、HOMA-IR及改善ADPN、HOMA-β均有效(P<0.05),对改善FINS无效(P>0.05),见表2。单纯生活方式改变治疗对降低FPG、2 hPG、HbA1c、TNF-α、HOMA-IR及改善FINS均有效(P<0.05),对改善ADPN、HOMA-β无效(P>0.05),见表3。3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灵龟八法配合靳三针治疗在降低FPG、2 hPG、HbA1c、TNF-α、HOMA-IR及改善ADPN、FINS、HOMA-β方面效果均优于其他两组疗法(P<0.05)。
表1 A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表2 B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表3 C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2)临床疗效比较:在治疗IGR和降低IR方面有效率分别为A组89.66%、79.31%;B组67.86%、53.57%;C组42.86%、34.62%。灵龟八法配合靳三针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见表4。
表4 3组血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标疗效比较(例)
IGR,即糖尿病前期,是指处于葡萄糖代谢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异常状态,包括糖耐量异常(IGT)和/或空腹血糖受损(IFG)。近年来IGR人群数量逐渐增多[2],我国成人中IGR患病率为15.5%[3]。2009年美国ACE/AACE指出,心血管事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IGR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比血糖正常者高出约2倍。因此,IGR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险因素已经形成共识。
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指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生物学效应的反应性降低或丧失,胰岛素维持正常血糖的能力下降,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和临床表现。IR是T2DM的重要特征,贯穿多种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主线,是连接它们的中心环节[4]。而与IR密切相关的脂联素是由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或蛋白质,具有改善IR、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同时也是预测IR综合征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近年来发现TNF-α在IR发生的病理机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与血浆胰岛素水平、葡萄糖代谢及脂质代谢密切相关[5]。
西医学对IGR治疗的研究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药物干预包括降糖类药物(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噻唑烷二酮类等)和非降糖类药物(如ACEI/ARB、奥利司他和他汀类药物等)[4,6]。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病因包括禀赋虚弱、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及外感六淫;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为基本病机;痰湿、瘀血为病理产物。易京红[7]通过临床观察,认为痰、湿、热、瘀既是消渴病的重要病因,又是日后发展变化的病理基础,可加重病情。临床研究表明,T2DM伴IR患者发病时多见身体肥胖,多伴有高血压、高脂高黏血症,临床表现为乏力、痰多、脘痞胸闷、口中黏腻、身体困重、舌苔厚腻等症,其特点与中医学的脾虚痰湿证相符[8]。
长期以来,中医阴阳平衡理论及辨证论治法在代谢性疾病治疗中有其独到之处。而针灸作为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以其简便廉验的优势得到认可。靳三针是靳瑞教授经过近20年临床总结及科学研究创立的具有岭南特色的针灸疗法,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三穴为主,辨证配穴”的处方原则。根据患者痰瘀阻遏型的辨证特点,以健脾化痰祛瘀为法,选取脂三针穴组干预,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并与之合于心、胸、胃,有宽胸理气和胃的作用,且心主血脉,有疏通经脉、行气活血之功。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下合穴,“合治内腑”,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善治气血、血脉方面的疾病,又因脾胃二经相为表里,故足三里有和胃健脾、祛湿化痰之效;二穴合用可达理气活血、化痰除湿的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三脏气调,则气机条达,津液运化正常,血行通畅,痰瘀无以内存。
灵龟八法是一种古老的时间针法,其运用古代哲学的八卦九宫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汇合,取其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经穴,按照日、时干支的推演数字变化,采用相加、相除的方法按时取穴,是时间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通过运用灵龟八法配合靳三针疗法干预痰湿阻遏型IGR患者,结果显示该法对改善痰湿阻遏型IGR患者IR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或单纯生活方式改变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非药物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2]谭志学,陈香.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和管理——ACE/AACE共识声明[J].药品评价,2009,6(11):439-443.
[3]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4]Kanaya A M,Narayan K M.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data from recent trials[J].Primary Care,2003,30(3):511-526.
[5]Lofgren P,VanHarmelen V,Reynisdottir S,et al.Secre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shows a strong relationship to insulin-stimulated glucose transprort in human a dipose tissue[J]. Diabetes,2000,49(5):688-692.
[6]Laakso M.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J].Curr Mol Med,2005,3(5):365-374.
[7]易京红.浅谈从痰湿热瘀论治消渴病[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8):9-10.
[8]祁建生,张恩平,李秀娟,等.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红细胞Ins-RTPK活性变化机理探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2):71-73.
201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