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
摘 要: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传统的教学 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必须在新形势下进行全新模式的发掘和探索。对语文学科来说,也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革,并且也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受应试教育影响导致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依然普及。全文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教学策略,希望此课题的研究能发挥它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方法;创新;实践活动 ;理念
受应试教育体制的长期影响,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难以体现,学习十分被动,在当前形势下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急需要创新多样,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多样的教育方法,以此来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对教育及人才的总要求。本文就小学语文的教育的策略及方法展開论述,希望能够给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帮助。
一、组织多样的创新教育方法
1.情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1930年代到1960年代发展形成。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2.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方法
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作为新课程改革中作业的一种新形式,与传统的口头作业或书面作业相比较,更能显现它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实施新课程以来,收集资料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项学生常规性作业。其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拓宽生活视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推动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活学生主动探究,引发其获取信息的欲望。二是指引方法,有效收集。我觉得此时老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的彰显出来,让学生以课文为载体,以课文的主要内容紧密相关来收集各种信息。
3.检验效果多层次的方法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多以学生成绩来检验学习效果,可大大忽略了课程对学生产生的深远效果。我们要做的是在自己的课堂当中,在自己的学科教学当中获得发展,也促使我们的学生获得发展。
二、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让学生获得语文实践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其根本途径就是让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尤其要辩证地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课外与课内的关系
在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我们应构建“大课堂”的观念,课堂教学要向课前、课后开放。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先找生活中的原型,要求学生在课前联系实际做好准备:或了解、或采访、或感受、或实验……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积累第一手资料,不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能使学习过程时时处在主动探索中,让学生学得真切而充实。同时,教师千万不能以完成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为至高境界,把所有的问题都放在课内解决。系统的有序原理提倡:让学生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把学生的学习多渠道引到课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2. 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语文实践活动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疱。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随意“实践”。活动前的设计,活动中的引导、点拨,活动后的总结、点评,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关键的问题是教师要增强自己的“导演”意识,在“引导”上下功夫,而不要把自己易位为“演员”,在“表演”上白费力。
3. 生动活泼与切实有效的关系
语文实践活动无疑应该讲究生动形象、活泼有趣,但决不能因此去片面追求形式的趣味生动,而忽视语文学习的扎实有效。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使实践活动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使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各有所得。
三、开展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需要创新,创新的过程中则需要老师的分析与研究,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的进行,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具体做法有:
1.及时改变教师角色,为学生努力创造创新思维环境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学习气氛,改变以往的教师是主体、是主角,学生只是被动被灌输知识的这种状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为学生建立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才会变得没有压力,在课堂教学中才会发挥潜意识吸收和进发创造思维火花。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有限,所以笔者认为,要教会学生质疑,探求真理,不仅要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更应该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所以对问题情境创造是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的。
3.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所以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达到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各种角度对学生进行想象力诱导,善于重新组合自己有的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不仅需要老师提升自身个性化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师生共同进步、努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个性化特点的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榕华。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意识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
[2]黄小丽。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浅谈[J]。广西教育,2001.
[3]瞿丽霞。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育[J]。教育科学,2012(04).
[4]马秀花。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