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在音乐广播主题宣传中的应用

2017-06-06 10:56李斌
新闻前哨 2017年5期
关键词:广播受众音乐

李斌

近两年,微信在广播节目的直播、主题宣传的推广、受众信息的处理上被越来越多的运用,而本文所述的新媒体在微信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篇幅。但不仅仅于此,广播节目及主题宣传有着自己的特色,在新媒体运用上,除了微信,还有更多的其它辅助宣传手段,以帮助拓展宣传、拓宽收听收看及进行商业开发。

多媒体手段介入音乐广播主题宣传

2010年以前,互联网受众习惯于用电脑接受信息,之后习惯于移动终端接受信息,而广播宣传的手段是与之匹配的。这种对应把传统听众与互联网受众紧密的接合在一起,让彼此都找到了融入对方的点——互动手段+信息传播。

受众对于这种变化接受度很高,从电话沟通到手机短信沟通,从电脑上发布信息到手机端直接互動,从公开信息到互动私密,广播媒体因为新媒体的手段不断更新而不断产生着新的互动方式,而作为频道运营中极为重要的主题宣传,也在近年的创意策划中不断融入新媒体手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效果。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全球各地的记者云集,音乐广播派记者前往现场直播。传统的方式有电话连线、小专题报道,各地电台都为世博会开出了主题宣传节目,音乐广播在宣传上除传统方式外,还在当时较为流行的博客、QQ空间开通了世博会见闻篇,特派记者以手记形式记录了现场的见闻,有许多在广播线上无法表现的图片、视频在网上得到了呈现,特别是对于世博会中国各省份展馆的系列图片报道,得到多家网站的转载,在世博会的主题报道上,增加了互联网的新看点。而现场记者一手采访机、一手电话、手腕上挂着一个DV,脖子上吊着一个相机的形象,就成为了多媒体记者的标志。而这样的记者产生出来的节目制作流程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录音+COOL剪辑基础上,新增加了图片处理、网络文字版处理、视频拍摄剪辑与上传等多个环节,为受众的信息接受提供了多个渠道。

想来这也是音乐广播主题宣传开始渐渐步入广播+新媒体多形式参与报道的起始。从2010年起,在主题宣传报道中的新媒体比重开始渐次增加,运用的方面也渐次增多,硬件软件的参与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广播节目已经从单信息发送到多媒体互动,甚至定制的阶段。

非常明显的就是广播收听终端的开放式增长。除收音机外,手机终端收听(阿基米德、蜻蜓、龙卷风等APP)、有线电视收听广播、公交站台等公共区域广播,特别是手机APP,实现了线上线下收听互动的一体化。特别是在主题宣传中,各种宣传渠道还为此设立单独的宣传页面加深受众印象。

2015年,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所组织的主题宣传“丝路欢歌”,这次主题宣传中,阿基米德在其首页置顶处设置了“丝路欢歌”的专区介绍,对“一路一带”国家策略背景下的宣传节目进行了网络宣传,其受众群体不仅仅是在湖北,而是所有下载阿基米德的用户均接受到了该信息,在主题宣传的影响面上是极大的。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几乎所有省份的受众均在该专区有留言、点赞,及与节目和主持人互动,这样一次主题宣传在一个域性广播媒体的采编,在阿基米德的重点宣传上,实现了多方共赢。而这个“赢”即包括了文化面、社会影响面,也包括了商业面。可以说,广播媒体在受到新媒体冲击的情况下,不以对立的方式与新媒体对抗,而是采撷了新媒体中最适合传统媒体的宣传推广方式,对传统媒体业务进行了有力的补充。

可以说在2010年后,几乎所有广播电台在主题宣传中都开始大量将新媒体手法运用到节目、主题宣传及广播中的各个方面,广播记者出现也不再是一支笔,一个本,一个采访机,而增加了手机、笔记本、自拍杆,甚至DV。

线下活动与线上播出同步发力

2014年,湖北广播电台音乐广播部主题宣传“蓝色音乐札记”,首开湖北广电先河,在采访过程中,现场录像记录了珍贵的节目资料,并以视频的方式把湖泊主线、民歌主线、游记见闻,多角度记录了采访的过程与结果,视频上传至网络,得到受众一致好评!广播主题宣传节目,因为新媒体的介入,而在采访过程、节目表现、制作、宣传的手法上得到了扩充——主题宣传报道,不再是一名广播记者单打独斗,而是有多名记者现场用影像设备做同期记录;主题节目制作也不再是单一的音频制作,同期的照片、视频、采集的音视频资料将配合广播节目宣传同期表现。

成熟的互联网手段和摄像多APP多模板的提供,让影像的制作流程极度简化,可以通过一部手机及APP自带功能就能完成一个简单的视频节目制作,而互联网碎片化的核心表现方式,让每个视频的表现都不是长篇大论,更像一档“微节目”。

无论是“蓝色音乐札记”还是“丝路欢歌”,“微节目”大约制作了近百期,给受众带去的不仅仅是听觉节目的表现,还有视觉系列节目的冲击,对于主题宣传的效果大大加分!而上述的这些手法,从2013年后,就开始越来越成熟的使用在主题宣传、广播日常节目、品牌宣传的工作中去,并取得了多渠道发布、多受众反馈、多角度曝光、多层面影响的良好效果。

主题宣传在线上播出的同时,还大量开展了线下活动与展示,我们以2014年“蓝色音乐札记”为例:

当季主题宣传,除设计制作了广播系列节目25组、视频系列5组,以及大量的微信微博宣传外,同武汉美术馆协手制作了“倾听湖泊的声音-蓝色音乐札记”展览活动,除了现场布景营造氛围外,大胆使用了现场短距离广播系统,让进入现场的朋友可以直接用设置好的耳机无线收听所看到的视频介绍与节目。

展示的同时,出版了书籍《倾听湖泊的声音》——虽然出书是一个传统的项目,但是书籍本身,做了大胆的新媒体尝试,在每篇文章的前面,设置了文章与节目的专属二维码,让受众可以在看书的同时,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收听收看与该章节相关的音视频内容。

网络直播深耕主题宣传新内容

通过以上两项工作,展览、书籍、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把主题宣传的内容推向了一个新的领域。2015年起,技术与思路再次得到升华:网络直播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这可能是成长最快的互联网模式,也是2016年湖北广电音乐广播部主题宣传《乐乡传奇》的一大宣传亮点。广播的受众已经不满足于只通过广播的方式与主持人或节目互动了,最新的技术已经可以把整个过程都放在受众的面前,而网络直播,正是把采访过程可以放送到受众面前的手段。采访的不确定性,路上的见闻,与音乐人、传承人的交流,甚至与明星的互动,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手段与受众交互,而这种真人即时的表现手法正是互聯网受众所欢迎的。

但网络直播也有其自已的规则,受好评的当然是游戏、宅女、美食,关注度高,点击量大,那么,以主题宣传为内容的网络直播能有好的收视嘛?我们用“乐乡传奇”的网络数据来对比一下:

成熟的网络直播一般规则:主播需要每天直播,直播内容一般是:游戏、卖萌、美食、脱口秀,每次直播不少于2小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网红可以吸引数万名粉丝,以及万人以上的观看。

主题宣传网络直播:采访者不是每天直播,每次直播大约在20分钟左右,所有记者与主持人均不是网红,直播内容是民歌等非主流歌曲采访,采用的不是最流行的斗鱼、映客等平台,而是一个新兴的直播平台:易直播。

效果:直播十堰房县诗经文化传承人的民歌彩排,20分钟,6000人围观。

这个数据是我们所有人没有想象到的数据。优秀的内容,必将引起广泛的关注,民歌、非主流的音乐不是没有受众,而是缺乏引导。而主题宣传嫁接网络直播后,正是把中国最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了放大。主题宣传正是进行了这样的引导才引发了以内容为主线的网络直播的收视爆棚。

站在受众角度上,我们不难发现,主题宣传的渠道大大拓展了,同一主题,在不同的渠道中,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满足的受众群体的需求也不同,也许有年轻的听众,更喜欢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接受信息,也许有老听众更愿意用传统广播收听节目,而顺应不同受众需求,开拓以传统媒体采编节目为核心,以新媒体手法辅助核心的手法,越来越得到更多广播电台的认同与执行。

我们换一个角度去分析以上内容,也不难发现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结合,也为互联网的内容带去了更优质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互联网内容产品链条,提升了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品质。

站在商业角度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赞助单位在品牌宣传上,也更侧重于优质的主题线索,借助节目的影响力提升或维护自有品牌的影响力,并借助互联网的功能,提升产品的销售力与渠道影响。

当然,最近五年的技术与创新型的运用越来越多,微信微博、各类APP、网络直播在线互动,这些都是目前的成熟新媒体手法,未来的新媒体还能有更多的手法与思路嘛?这个问题应该没有人能具体回答,但是新技术与新思维在主题宣传中的运用已经获得了一定成绩,新媒体必定是主题宣传中的一个重要构件。

我们已经发现主题宣传,不可能是单一的广播节目版本了,针对媒体本身应该承担的文化引导与宣传任务,我们必须依据新的传播方式给主题宣传定出不同的宣传“版本”,用于不同的渠道发布!而这种多版本、多角度的采访也会影响到现有的工作模式,甚至是节目采编播的所有环节的流程重构,对于主持人外采时的需求,甚至个人素质与学识都会提更高的要求。

主题宣传的节目形态,正在发生变化。我们看到了与过往相比时的难点,碰到了创新的思维壁垒,还有许多细节都需要一边摸索、一边总结、一边提高。这一定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话题,对于主题宣传来说,新媒体本身就是个“主题”。

(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

猜你喜欢
广播受众音乐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