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小学语文教材的叙事性文本,多在叙事过程中进行描写。这描写有相关景物的,也有相关环境的,更有很多人物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去阅读感悟,别忽略了让学生抓住描写去感悟文本的别样精彩。
一、抓住景物描写感悟文本别样精彩
人们大都十分喜欢到旅游景点去旅游,那是因为现在的旅游景点打造得就是十分的独特和优美宜人。说独特就是极具地方特色,说有美都围绕相关主题进行设计。小学语文教材叙事文本的篇篇目目,也是一样,整个教材就是一座姹紫嫣红的园圃,故事情节就是在姹紫嫣红的景色中推进。语文教学,不可忽略这景物描写。重视如此的景物描写,需要发现所描写的景物美,更需要让学生去自主发现景物描写所能发挥的作用。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一朵杏花》,文本所表现的主要人物是竺可桢,主要表现他的一丝不苟、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文本中有三处景物描写,如在结尾这样写道:“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鲜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比较粗略地读着如此景物描写,应当说就是那样的无所谓,不就是写了阳光下的一朵杏花!但如果让学生真正去探索,那这景物描写还是韵味无穷的。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要去描写这盛开的第一朵杏花?这是竺可桢作为物候专家要求得的。竺可桢求得到第一朵杏花盛开的准确时间,心情怎样?从“多么美丽的杏花呀”我们可以看出科学家的激动喜悦,可以看出科学家的科学态度。
二、抓住环境描写感悟文本别样精彩
叙事性文本,也都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起着比较理想的渲染气氛作用,是人们所有目共睹的。抓住文本的环境描写,可以使得学生在人物形象的感悟上更为真实和真切。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最后的姿势》一文,在描写谭秋千老师留下的最后的姿势的前前后后,有着多处相关地震的环境描写:“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这里的环境描写给人们以怎样的感觉?情况十分危急!教学时,在学生整体介入教材文本时,在让学生观赏相关地震发生时的影视资料。学生们感到地震就是那样的瞬间发生,是谁也预估不到的;地震又是那样的残酷无情,它不会因谁而放过,只有能够及时躲避,或者能够有效防范,才可以是大难不死。学生们读着这样的环境描写,再读着文本中最有价值的细节,再读着三位人物话语的引用,一个个学生便读出自己眼中的谭秋千老师的形象,一个个学生便自主性的理解出“最后的姿势”所蕴含着的“爱与责任”的人生意义。谭秋千老师是一位关注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老师,更是一位自觉践行人生价值观的好老师。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时,学生不产生地震的危急感,谭秋千的英雄形象也不会那样凸显出来。
三、抓住人物描写感悟文本别样精彩
小学语文教材叙事性文本中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显得那样的有血有肉。叙事性文本中的人物,无论是区域还是国度,也无论是历史年代都存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说是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无所不及。但叙事性文本中的人物,都对人们起着理想的榜样作用。是当今学生为事为人的楷模所在,教学时,让学生感悟人物形象,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具作用的。感悟人物形象需抓住人物描写,尤其是那些比较独特的细节描写。叙事性文本中的人物描写,最有价值的当属细节描写,抓住这些人物的細节描写,则可以相当理想地从人物上感悟出文本的别样精彩来。
《半截蜡烛》中的伯诺德夫人和自己的两个孩子,比较理想地和德国军人周旋,在十分充满危机的前提下,巧妙地保住了半截蜡烛,保住了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绝密情报。文本中主要描写了三个人的细节,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和敌人进行周旋的细节。教学时,引导学生去感悟这些最有价值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感到伯诺德夫人和孩子们之所以能够保住这半截蜡烛,并非就是德国的一个司令和两个尉官怎样的愚蠢,而是母子三人表现得太机智、勇敢和聪明了。如杰奎琳,是三人中最小的,也是人们感到她是巧妙保住半截蜡烛之最为成功的。细节描写中,杰奎琳找准了聊天的对象——司令,杰奎琳找准了具有充足理由的借口——端起半截蜡烛到楼上睡觉,杰奎琳还做了实现完成保护任务的假象——伸着懒腰要睡眠的样。学生们抓住这些细节,发现杰奎琳的诸多聪明,这聪明不仅仅就在杰奎琳当时的行为上,还建立在杰奎琳的善于分析和总结上,母亲为什么不能成功,雅克与敌人周旋又为什么失败。学生在读着这些细节时,对伯诺德夫人和雅克、杰奎琳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抓住文本中的景物描写,以写景烘托人物心情,景物与人物心情相符合,可以感悟文本别样精彩;抓住文本中的环境描写,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等,可以感悟文本别样精彩;抓住文本中的人物描写,能反映人物精神世界,可以感悟文本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