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萱
儒生温润如玉,道人清朗如风;
儒论兼济天下,道教游心乘物;
儒学仁爱为怀,道法万物皆同。
是社会意义的成功,还是心理层面的富足,你可有自己的回答?
我嗅到了杏花香气,飘散在皎洁的月色下。我看到孑然而立的老者,夜晚的水汽中氤氲着的墨香,在他的身旁挥之不去。太阳升起,我听见耳畔年轻人琅琅的读书声。那年轻人身上蓬勃的朝气,一如盛开的银杏,灿烂如火。“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孔子身体力行,证明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他教给弟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所以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是心中的志向,是恩師的教诲,让他不改其乐。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如心而已。扣弦而歌,以心鼓琴,他将仁与爱的仙音扩散千里万里。杏坛的杏花在千百年后繁茂如昔,那象征着希望的读书声响彻寰宇。万世师表爱民如己,千载圣人德配天地,这是孔子的耀世风华。
我嗅到田野间的青草幽香;我听见清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我看见枝头的鸟儿鸣叫、丛中的蝴蝶嬉戏。一身素袍的庄子侧卧在沚上,风吹动他头顶天空上的朵朵白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活得逍遥自在,了无拘囿。他就像一缕风、一朵云一样干净而纯粹。他清澈如水,从不为俗世尘埃所染。他可以如冰一般讽刺名利,心直口快,无所畏惧。是的,何所惧?“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他坦然地接受这种形态的转变,和儒家“杀生而取义”殊途同归,都是让生命获得价值。庄子带着最初的梦想,像个孩子一样,去追求一个个单纯的愿望。庄子的乐生、顺应、坦然,无不把他的思想扩大到宇宙之间,闭上眼,仿佛只留他一人顶天立地。活在当下,淡泊名利,不惧生死,这是庄子的精神追求。
不仅仅是孔庄二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他们的影子。儒家与道家,不一样的内涵,同样的精彩。作为神州大地上诞生的学说,二者共同赋予了中国人别具一格的魅力。如果说儒家使人知规矩、晓礼节,那么道家就在这“条条框框”里给人一种潇洒不羁的灵气,一种不拘泥于世俗的勇气。
我听见晨钟暮鼓,流水潺潺;
我看见礼仪之邦,云白山青。
醒可儒,醉可道,这是中国文化积极入世与顺应自然的统一。
【作者系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高二(1)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