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党群关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2017-06-05 08:26李文清田红超
关键词:党群关系列宁政党

李文清++田红超

摘要: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原则,结合俄共(布)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群关系思想。列宁认为,工人阶级的历史特性规定了其必成为领导阶级;党的历史任务,即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历史任务,规定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但是,党与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群众之间的亲疏度要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农民阶级是党重要的联系对象,小业主、知识分子等有产者有时也能与党结成暂时的同盟。列宁从群众利益、党的自身建设、组织机构等方面阐述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路径。列宁的党群关系思想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列宁;党群关系;政党;群众

中图分类号:A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7)02000108

党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人阶级政党或无产阶级政党)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理论指南、以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实践依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群关系思想。在列宁的话语体系中,党群关系中的“党”特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当时的社会民主党或共产党,是与机会主义政治派别、资产阶级政党等相对立的;党群关系中的“群众”特指非党的被剥削劳动者,既包括受剥削、受压迫的无产者,如专靠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农民中的小农阶层等,也包括少部分有产者,如小业主、农民中的中农阶层、知识分子等。

列宁的党群关系思想十分丰富,本文从党的阶级属性、党的历史任务、党与不同层级群众亲疏度的差异、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路径等四个维度阐述了列宁的党群关系思想。列宁的党群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源泉,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一、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坚定的领导核心(一)工人阶级是整个社会的领导阶级

列宁在1895年至1896年撰写的《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中指出,大工厂的迅速发展,使俄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小业主不断破产而被迫加入大工厂,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来维持生活,与此同时,农民失去土地而变为雇佣工人,从而,“所有厂主被一种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工人同样也被一种共同的利益联系起来”[1]9,于是俄国出现了根本利益相互对立的两个阶级,即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工人阶级与靠占有生产资料榨取工人生产利润的资产阶级。首先,工人受到的剥削是相同或相近的,相同或相近的利益诉求使不同工厂的工人在斗争中逐渐实现了联合;其次,工厂是一所“学校”,教授了工人如何组织起来、如何养成纪律,培育了工人独有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最后,工人完全失去了自身的自由,彻底变成了机器的一部分,工人的受压迫程度最严重,革命性也最坚定、最彻底。基于以上三方面原因,列宁认为:一方面,社会阶级的分化十分明显,整个社会被划分为根本利益相互对立的两大阶级,即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是全体被剥削者的领导阶级,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革命的支柱,“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成为彻底的民主主义者,坚决反对专制制度的战士”,“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成为争取政治自由与民主制度的先进战士”[1]33。

(二)党与工人阶级之间存在鲜明的界限

列宁认为,“把作为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党同整个阶级混淆起来,显然是绝对不行的”。社会民主党是阶级的党,因此,整个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应当在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下行动,整个阶级应当尽量紧密地靠近我们党。但是,如果我们盲目地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任何时候,整个工人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积极程度都能达到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即工人阶级政党的水平,那只能是自欺欺人,那只能会降低我们党的水平和要求,那就是马尼洛夫精神和“尾巴主义”[2]。工人阶级掌握着先进的生产工具,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奠定了基础,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但是,工人阶级并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政党,二者之间存在着鲜明的界限。从逻辑上讲,“工人阶级等同于党”与“工人阶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基础”这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为真,否则必然犯逻辑混乱的错误;从实践上讲,把工人阶级和马克思主义政党混为一谈,对无产阶级革命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列寧在阐述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原则时,批判了以阿克雪里罗得为首的机会主义分子,批判机会主义分子忽略整个工人阶级与先锋队之间的区别,批判机会主义分子无视整个工人阶级与先锋队之间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的差距。列宁认为这些“忽略”和“无视”对工人阶级、对党及他们所共同肩负的历史任务是不负责任的和危险的。

(三)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和领导核心

党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先锋队组织,是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及完成全人类最终解放事业的坚定领导核心。正如1917年下半年列宁在《关于土地问题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党是阶级的先锋队,党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对群众一般水平的反映,而是要发挥其先锋队的作用,不断带领群众前进[3]。在受专制制度压迫时期,列宁认为党既是领导所有被剥削者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新的国家制度的领导者,也是反抗资产阶级的坚强领导核心。如列宁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所撰写的《国家与革命》中论述道:“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人的党,也就是教育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使它能够夺取政权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向社会主义,指导并组织新制度,成为所有被剥削劳动者在不要资产阶级并反对资产阶级而建设自己社会生活的事业中的导师、领导者和领袖。”[4]十月革命胜利后,党上升为执政党,领导苏维埃政权、工会和其他群团组织,此时列宁强调:除了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除了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没有其他的任何组织或者力量能够领导苏维埃政权,能够领导自己的国家[1]235。党执政后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执政能力,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党的任务不是对国家事务事无巨细地干预,而应是对整个国家机关进行总的领导[1]336。二、党的历史任务规定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列宁认为,党的首要任务是领导工人阶级争得政治自由,党的最终目的是领导全体劳动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始终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完成其历史任务的必要条件。endprint

(一)俄共完成其首要任务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在1895年至1896年列宁所撰写的《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中,列宁指出:党和工人阶级的首要任务是争得政治自由[5]90。在列宁视域中的政治自由是通过法律(宪法)保证全体公民参与国家管理,保证公民享有言论、集会和出版等影响国家事务的权利,即是一种民主主义的表现。根据俄国的政治实际,列宁拟通过两条路径去争取政治自由,即合法斗争与暴力革命。首先,通过合法斗争提高阶级觉悟,组织群众。在暴力革命时机成熟之前,列宁和党试图以合法的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为手段,把工人阶级团结起来,通过参与国家管理和国家事务、影响国家法律的颁布等渠道不断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同时以是否反对专制政权和特权阶层为划分标准,把反对专制势力的所有阶级和阶层组织起来。列宁认为,在争取政治自由的过程中,社会民主党既要紧紧依靠工人阶级,更要组织、联合和领导一切反对专制势力的其他阶级和阶层[5]92。其次,通过赢得群众来赢得暴力革命。暴力革命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决定暴力革命胜负的因素诸多,其中决定因素是能否得到占人口大多数的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非法状态下,没有群众的支持、帮助和掩护,党和党领导的革命组织无藏身之地,无法积蓄力量,甚至无法生存;在革命进行时,如果仅靠社会民主党和占人口少数的工人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以党和工人阶级败北而告终。1905年俄国革命的失败,列宁和党得出的最大教训就是群众没有被充分发动起来,所以1909年列宁在总结俄国革命时讲:“公开的政治斗争迫使政党更紧密地联系群众,因为没有这种联系,政党就没有什么用处。”[6]

(二)俄共实现其最终目标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俄国进入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列宁认为如果没有大多数群众的支持而单靠共产党自身是无法完成建设社会主义任务的,更无法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1922年3月,列宁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指出:“共產党员与非共产党员的这种联盟是绝对必要的”,“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引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如果“不同非共产党结成联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有效的共产主义建设”[7]322323。首先,社会民主党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列宁认为:“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1]224列宁在总结莫斯科征收党员周的工作中指出,我们能够强过白卫分子战胜英法帝国主义“泥足巨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能够从工人和劳动农民中汲取力量。列宁在为俄共(布)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所作的报告中指出,俄共能够战胜协约国的根源在于我们取得了工人阶级和非党群众的同情,而高尔察克却失去了劳动群众这一力量源泉。其次,密切联系群众是保证党的先锋队性质的必要条件。党员优于非党群众的根本原因在于党员具有非党群众不具有的优越性,也就是党的先锋队性质。列宁认为,党的先锋队性质的保持、发扬和发展需要密切联系群众。在纪律方面,无产阶级政党具有严格的纪律性,保持、检验和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纪律性的条件之一,是“靠它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首先是同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但同样也同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联系、接近,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他们打成一片”[8]136;在队伍建设方面,清洁党的队伍,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必须清除混入党内的不坚定分子。着手清党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多方考察、综合评估,既要听取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和建议,更要重视非党劳动者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使清党工作收效巨大,才能使社会民主党更坚强有力、更符合无产阶级先锋队这一称号[1]321;在苏维埃中,最可恶的敌人是官僚主义者,他们往往也是受人尊敬的共产党员,这是党和苏维埃最大的敌人,列宁认为清除这种敌人要借助所有有觉悟的工人和农民。最后,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能仅仅依靠党自身,而必须依靠群众、联系群众。列宁从来都不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能够依靠党自身来实现,他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需要党与大多数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1918年,列宁在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的发言中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才能实施社会主义。”[9]721922年春季,列宁在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报告中指出,“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10],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与追随,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三、党与不同层级群众的亲疏度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列宁认为党必须紧密联系群众,同时列宁也强调党与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群众的亲疏程度要有所差异。

(一)党与不同层级工人的亲疏度有所不同

在列宁的思想中,一方面,党必须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要紧紧依靠和联系工人阶级;另一方面,工人阶级自身也分为不同层级,不同层级的工人与党的亲疏度必然有所差异。按照亲疏程度的标准,列宁把工人阶级组织划分为五类:革命家组织与尽量广泛和多种多样的工人组织,这两类组织构成为党;靠近党的工人组织、不靠近党但事实上服从党的监督和领导的工人组织、工人阶级中没有参加组织的分子(其中一部分也是服从社会民主党的领导的)[1]111。从理论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脱胎于工人阶级,必须始终坚持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从逻辑上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着泾渭分明的界限,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中的一小部分,它的范畴远小于工人阶级本身;从组织原则上来看,与整个工人阶级相比较,党的组织性更强,党的组织更集中、更团结和更有力。依据以上的划分,党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界限清晰可见,党与不同层级工人的亲疏程度有所差异更是一目了然。在通常情况下,党与工人阶级亲疏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序为:与党联系最紧密的是“靠近党的工人组织”,其次是“不靠近党但事实上服从党的监督和领导的工人组织”,最后是“工人阶级中没有参加组织的分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群关系列宁政党
德国《政党法》的精神内核和制度构造
拉美有多少“列宁”?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群关系建设
当前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
纪念列宁
最后的岁月
列宁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