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英, 王容芳
(1.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诊科, 江苏 南京, 210014;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心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14)
急诊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效果观察
李 英1, 王容芳2
(1. 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急诊科, 江苏 南京, 210014;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心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14)
目的 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措施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急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再发AMI以及再次PCI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急诊优化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院内复发率,属于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诊优化护理; 心肌梗死; 抢救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急诊科的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病死率较高,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将相关血管开通,恢复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目前国内外对于AMI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 把握治疗“时间窗”是急救的关键,对相关血管开通时间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发病至治疗时间、确诊所需时间、溶栓前准备时间,接诊到导管室时间,除了发病至就诊时间无法完全控制外,其他环节的处理时间均由医护人员自行控制。AMI的诊疗过程中医生起到主导作用,但是良好的护理配合也十分关键,对于抢救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对于AMI的抢救护理需要一套有别于其他疾病抢救的绿色通道,从而减少转运、诊疗、护理过程中的不必要时间浪费[2]。本院对AMI急救患者采用急诊优化护理措施,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诊断均符合AMI相关诊断标准,并接受抢救治疗,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7~78岁,平均(59.36±10.7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6~12.5 h, 平均(3.12±1.67) h。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35~75岁,平均(58.64±9.5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12.1 h, 平均(4.06±2.23) h。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护理, 120送入抢救室中,开通绿色通道,在2 min内完成评估工作[3], 并无固定的抢救模式,应用简单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急诊优化护理。
1.2.1 接诊优化:实施先抢救、后挂号的绿色通道制度, 120急救车护送患者,分诊护理人员闻讯后立刻集中于急救中心门口就诊,对于自行就诊的胸闷痛不适患者,患者由平车送入抢救室中后及时通知值班医师进行抢救。
1.2.2 病情评估优化:实施初步评估、早期检查、再次评估,在接诊30s内,需进行“边看、边问、边分诊”的顺序对患者进行初评,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胸闷、胸痛的具体位置、性质及发病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既往病史,对患者进行早期检查如心电图等,根据疾病的缓急进行予以救治。
1.2.3 救护流程优化:完成病情评估之后,采取“定时、定人、定位、定责”方法抢救患者。① 定时:即入室后2 min内需给氧、3 min内监测血压及血氧水平,在5 min内建立静脉通道并采集血液标本,完成心电图检查。② 定人:由护士长、责任护士负责抢救工作[4]。③ 定位定责:护士长应站立于患者右侧并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初步识别,向医生汇报结果,及时连接心脏除颤仪器,一旦明确诊断,立即遵嘱予以阿司匹林300 mg嚼服,若患者出现疼痛则予以镇痛护理,及时进行心理支持,让患者能够明确自身的疾病,消除不良心理以接受治疗。
1.2.4 转运交接优化:制定严格的转运交接制度: ① 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若需要手术治疗则应及时通知介入科会诊,并需在5min内到达抢救室中,做好术前谈话,在接受转运前护理人员需完善术前准备,填写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单,再次评估心电图以及生命体征,准备好急救用药。② 保证患者转运途中安全,急诊医护人员需将患者一同送入介入室,途中给予心电监护,对其生命体征予以严密观察[5]。③ 到达后,交接好病情及用药情况,协助过床,并协助给氧、心电监护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分诊评估时间(入室至初步诊断时间)、心电图时间(入室到打印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入室到完成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入室到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入室到离开抢救室时间),采用SAS量表评价2组焦虑程度,采用SDS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均为0~100分, 50分以上则达标出现焦虑或抑郁,满意度采用模糊数字评分方法,并比较2组院内再发AMI以及再次PCI的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急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mi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交焦虑抑郁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经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交焦虑抑郁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s)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院内再发AMI以及再次PCI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为供应心急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而引起心肌坏死,治疗方面需要将闭塞的血管通道快速打通,实现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对于AMI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抢救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争分夺秒,在疾病的发病初期有着较高的死亡率, AMI的显著特点就是发病较快,一旦发作则难以被控制[6], 所以,在抢救过程中需要充分把握时机,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合理的判断,急诊部门一旦发现病例,需要引起警觉,迅速投入至抢救过程中,而在减少AMI死亡率的措施中,近些年来应用了优化急救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以及急救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这是因为就诊优化使得急救流程更加通畅,避免挂号以及等待医嘱、缴费等过程所浪费的时间,充分保证患者的安全,症状不典型患者先到达诊室后由医生诊断并进入抢救室,避免延误病情[7]。四定模式使得急救过程由个人能力转化为集体合作,护理人员根据与医生的抢救流程同步,有效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而并不是简单的遵嘱执行,缩短抢救缩短[8], 抢救过程最优化,同时也需要将各种抢救物品、药品及仪器顺序放置,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抓住短暂的抢救时机,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没有固定的抢救模式,需等待医嘱再执行,这样会耽搁大量的时间[9]。
本院将急诊优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院前抢救、首诊负责接诊进行完善,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充分关注和提高,如院前急救中的不间断电话联络,首诊接诊中的系统护理,均有效提高了护理效果,缩短抢救时间,急诊抢救集合为一体,注意每个环节[10-11], 尽可能完成急性心梗的治疗,有效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同时有效的心理护理使得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接受治疗,防止因焦虑等情绪引起的心律不齐、心率加快等影响治疗的因素[12]。
对转运交接流程予以优化和规范,根据国际标准草案中有关于“接口管理”中相关标准[13], 规范危重患者的交接内容,避免漏洞,充分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转运安全性,有助于调节患者于科室之间的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1] 王静.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0): 1-3.
[2] 黄宇, 雷海芳, 邱建平, 等. AMI紧急PCI治疗后非梗死相关动脉不同治疗策略对血炎症因子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 中国急救医学, 2010, 30(5): 414-417.
[3] 宋丽芳, 李文友, 刘鹏涛, 等. 急诊PCI治疗下壁或后壁AMI介入手术过程护理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4): 510-512.
[4] 徐徐, 修宗谊. 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贵州医药, 2016, 40(1): 103-104.
[5] 蔡淑珍, 殷丽萍, 谢鸿, 等. 前瞻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防便秘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8): 13-14.
[6] 田金萍, 卢新政, 王琴, 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活动护理分级量表的设计与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5, 30(7): 41-43.
[7] 乔果, 徐亚伟. 再灌注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J].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2, 21(2): 76-80.
[8] 高丽珍, 贺树凤, 房永叶, 等. “双心”干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5(7): 12-14.
[9] 王青, 王瑜, 黄雪汝, 等.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分析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21): 1967-1968.
[10] 冉慧霞, 王海双, 林丽跃, 等. 2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AMI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 7(10): 985-986.
[11] 郝君华, 孟晓杰. 急诊科AMI好转患者早期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2): 206-207.
[12] 廖容, 彭锐, 陈玉, 等.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便秘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15(6): 1402-1404.
[13] 赵燕娟. 急诊诊治流程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J]. 医学信息, 2016, 29(10): 146-147.
Clinical efficacy of optimized emergency nursing in rescu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LI Ying1, WANG Rongfang2
(1.DepartmentofEmergency,Nanjing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Nanjing,Jiangsu, 210014; 2.DepartmentofCardiology,NanjingHospitalAffiliatedto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14)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icacy of optimized emergency nursing in rescu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digital randomized method,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mergency optimization nursing, and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riage assessment time, venous sampling time, intravenous drug use, first aid, the total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and anxiety, depression after nursin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incidence of recurrence of AMI and re-PCI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 Optimized emergency nursing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can achieve good clinical effect, improv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reduce recurrence rate,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ptimized emergency nurs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cue
2016-09-15
R 472.2
A
1672-2353(2017)04-008-03
10.7619/jcmp.2017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