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例早期先天性梅毒的临床分析

2017-06-05 15:22佘凡凡杨春俊张学军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螺旋体滴度梅毒

佘凡凡,杨春俊,张学军

39例早期先天性梅毒的临床分析

佘凡凡,杨春俊,张学军

目的 了解先天性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其治疗预后情况,为先天性梅毒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0—2014年住院治疗的先天性梅毒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 共39例资料完整的先天性梅毒患儿入选;②患儿母亲正规驱梅治疗5例、非正规驱梅治疗34例;③临床和体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肝损伤、血液系统损害、骨损害、心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热、脾大;④患儿均予以青霉素治疗,未见青霉素不良反应;⑤ 症状体征消失的有11例、症状体征好转17例、无改善3例。结论 先天性梅毒中以早期先天性梅毒最常见;早期先天性梅毒可以有皮肤黏膜、肝脏、血液系统、骨骼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损害等多器官损害;青霉素是先天性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早期先天性梅毒的预后值得关注。

梅毒,先天性;临床特征;青霉素

[J Pract Dermatol, 2017, 10(1):25-27]

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是梅毒螺旋体由已感染的母体通过胎盘传播到胎儿引起的感染性疾病[1]。先天性梅毒可发生在妊娠的任何时期,梅毒患儿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也不相同。婴儿宫内感染后可以直接造成流产、早产、死胎、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也可能在梅毒儿出生后任何时间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肝脾大及血液系统、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功能损害。先天性梅毒严重威胁婴幼儿健康,已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对39例早期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201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住院的先天性梅毒患儿。

1.2 研究方法

入选患儿均符合2010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诊疗指南诊断标准[2]。先天性梅毒诊断标准:①妊娠并发梅毒母亲所生的患儿,有先天性梅毒临床症状、体征,出生时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母亲的4倍,或患儿血梅毒螺旋体-IgM阳性,或者在患儿病变部位、胎盘、脐带或尸检组织中查到梅毒螺旋体;②出生时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且滴度<母亲的4倍,但产后1、2、4、6个月复查,任何一次滴度不下降或反而上升者;③出生时血非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且滴度<母亲的4倍,6个月后滴度始终维持在低滴度水平,18个月后,若滴度一直未转阴,诊断先天性梅毒。对患儿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儿的基本资料、患儿母亲孕期治疗情况[(正规驱梅治疗[3]:于妊娠前3个月和末3个月期间分别进行1次治疗(24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否则则认为未正规驱梅治疗]、梅毒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情况、预后情况等进行整理记录。根据患儿出院时转归情况判断近期预后。将患儿分为3组[4],治愈组: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好转组:临床症状、体征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样本率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先天性梅毒患儿39例,历年入选例数分别为3例,7例,9例,10例,10例。 39例患儿中男22例(56.4%),女17例(43.6%),男女比例约为1.3:1;足月产21例(53.8%)、早产18例(46.1%);顺产24例(61.5%)、剖宫产15例(38.5%);低体重儿12例(30.8%)、正常体重儿27例(69.2%)。

2.2 临床表现

39例患儿中有先天性梅毒症状、体征的31例(79.4%),无症状8例(20.5%)。其中皮肤黏膜损害10例(25.6%),表现为水疱-大疱型4例,斑疹-丘疹-鳞屑型损害6例,皮肤黄染4例。流涕2例。肝损伤18例(46.1%),其中肝大6例。血液系统损害21例(53.8%),骨损害3例(7.6%),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例(5.1%)、疑似神经系统损害1例,心脏损害7例(17.9%),其中听诊心脏杂音5例。发热、脾大5例(12.8%),肢体活动受限3例,反应差、进乳差1例,偶发抽搐1例,前囱膨隆1例,无淋巴结增大患儿(表1)。

表1 39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症状和体征分布

2.3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2.3.1 梅毒血清学检查 39例患儿均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 ,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 test,RPR)检测,39例患儿TPPA试验均阳性,RPR试验滴度在1:4~1:512,其中43.6%患儿滴度为1:32。

2.3.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39例患儿中白细胞升高(>9.5×109/L)有13例(33.3%);血红蛋白降低(婴儿期<120 g/L,新生儿<145 g/L)11例(28.2%);血小板降低(<100×109/L)9例(23.1%)。肝功能:39例患儿中肝功能异常18例,其中丙氨酸转氨酶升高(5~40 U/L)7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0~40 U/L)8例,总胆红素升高(3.4~17.1 mol/L)7例,直接胆红素升高(0~6.8 mol/L)5例,白蛋白降低(新生儿28~44 g/L,婴儿 37~50 g/L)8例。心肌酶谱:39例患儿有8例进行了心肌酶谱检测,其中3例患儿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升高,4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升高。脑脊液检测:39例患儿有10例进行脑脊液检查,其中TPPA(+)7例;RPR(+)4例,滴度分别为1:1、1:2、1:8、1:8 ;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ies test,VDRL)(+)3例;脑脊液常规:白细胞升高(>8个/L)4例,蛋白升高(>450 mg/L)3例。

2.3.3 辅助检查 X线检查:5例患儿行四肢长骨X线检查,3例长骨干骺端增大、变宽,骨膜下骨样组织增生增厚,骨干可见骺端的远端呈“锯齿状”损害。其余2例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15例患儿行腹部超声检查,其中6例提示肝大,3例提示脾大,4例提示腹腔少许积液。8例患儿行心脏彩超检查,其中3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房间隔缺损。

2.4 治疗

35例患儿给予水剂青霉素G 5万U/k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连续10 d,其中3例按照神经梅毒治疗,治疗时间则延长至14 d。27例血RPR滴度>1:16的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5~10 mg/d,连续3 d )口服预防吉海反应。1例患儿放弃治疗。治疗中和治疗后未见明显青霉素不良反应。

2.5 患儿母亲孕期诊疗情况

据患儿母亲孕期治疗措施分为正规治疗组、未正规治疗组。39例患儿母亲有34例未经过正规治疗,其中孕检发现梅毒18例,4例既往有梅毒病史,但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进行正规的驱梅治疗;12例患儿母亲否认梅毒病史,未进行相关检查及正规治疗。5例患儿母亲经过正规驱梅治疗,其中2例有临床表现,分别表现为手足部水疱和周身红色皮损,滴度均为1:8,3例无临床表现。34例未经正规治疗的患儿母亲有临床表现者29例,5例无临床表现。

2.6 预后转归

治疗1个疗程后,31例有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患儿中11例症状体征消失;17例症状、体征好转,仍表现为肝大3例,脾大2例,皮损未完全消退4例,皮肤黄染1例,肢体活动差3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异常7例(白细胞升高2例,贫血3例,血小板降低2例),肝功能异常4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2例,直接胆红素升高1例,白蛋白减低1例);无好转的3例,其中1例放弃治疗。所有先天性梅毒的患儿,均需定期随访RPR,因本研究系回顾性病例资料分析,缺乏随访资料,故无法做远期预后评价。

3 讨论

随着梅毒发病率的升高,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中每年的CS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与文献报道相似[2,5]。但近年来也有研究表明CS每年发病率明显下降[6]。随着世界对梅毒认识的加深,对于妊娠并发梅毒的治疗规范化,先天性梅毒的增长趋势放缓,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先天性梅毒的例数出现减少[7]。由于在出生时就会完善梅毒筛查,使部分先天梅毒能及时发现,因而在本次调查治疗中主要表现为早期先天性梅毒。是否晚期先天性梅毒发病较少,因无详细流行病学调查,尚不能确定。

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有部分患者甚至无任何症状。本研究中均为早期先天性梅毒,有症状、体征的有31例(79.4%),无症状8例(20.5%)。本研究中有皮肤黏膜损害10例(25.6%),较文献报道低[8],主要表现为紫红色、铜红色斑疹、斑片,水疱、大疱,鳞屑、糜烂等,大致对称分布。肝损伤18例(46.1%),主要表现为肝大、黄疸、肝酶升高、胆红素升高以及蛋白降低;血液系统损害21例(53.8%),表现为血白细胞升高、贫血、血小板降低,未见白细胞减少病例,与既往文献资料报道基本一致[9];骨损害3例(7.6%),系梅毒螺旋体侵犯骨组织,主要表现为假性麻痹;长骨软骨炎引起四肢疼痛,不能活动,稍牵拉即引起啼哭,X线检查提示多个骨性变化,包括长骨干骺端的破坏或弥漫性骨膜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例(5.1%),1例表现为反应差、畏食、脑脊液检测提示神经梅毒,1例表现为偶发抽搐、脑脊液检测提示神经梅毒。1例为前囱膨隆,未行脑脊液检测,但怀疑神经系统损害,与家属沟通后仍按照神经梅毒治疗,经治疗后患者囟门变平。心脏损害有7例,7例患者心肌酶均升高,其中听诊可闻及杂音5例,主要为Ⅱ/Ⅵ级杂音。发热、脾大5例。本研究中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较文献报道少[4,8,10],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偏少有关。

本研究先天性梅毒的治疗均采用青霉素治疗,近期转归中治愈11例,好转17例,未好转11例。未好转组中无症状先天性梅毒8例,1例放弃治疗。对于确诊或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美国CDC推荐水剂青霉素G 5万U/kg,每8 ~12小时静脉滴注1次,连续应用10 d。确诊为先天性神经梅毒则可延长至14~21 d[11]。除1例放弃治疗外,其余38例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吉海反应、过敏反应、青霉素脑病等不良反应。其中28例患儿予以糖皮质激素预防吉海反应。

对于接受正规治疗的先天性梅毒患儿均应进行RPR试验随访,应在治疗后1、2、3、6、12、24个月各进行1次RPR检测。神经梅毒患儿应在治疗后6个月复查脑脊液。本研究系回顾性病例资料分析,故无相关随访资料。

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与梅毒发病率、产前筛查及孕期治疗情况密切相关[12]。本研究中未经正规治疗的比例较正规治疗的比例高,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孕妇产检梅毒筛查不及时;②筛查报告不能及时发布,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③患者甚至部分医疗人员对梅毒的重视程度不够;④部分地区无法达到相关梅毒诊治的医疗水平;⑤缺乏强制性措施,无法做到每位孕妇必行产前筛查;⑥梅毒常表现为潜伏性,无任何临床症状时容易忽视。关于妊娠梅毒的正规治疗,2012年《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中不再强调妊娠晚期常规再给予1个疗程驱梅治疗,而要求治疗后严格随访,对治疗后3个月如非螺旋体滴度上升或未下降2个稀释度,应予重复治疗,但目前国内尚无足够的数据支持,且本研究从2010年开始,故仍沿用之前的文献报道标准。

本研究是回顾性分析资料,部分患儿未进行详细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如并非每位患儿均行脑脊液检查,致使部分先天性神经梅毒漏诊可能存在。另外,因无完整的随访资料,对早期先天性梅毒的转归和预后尚缺乏进一步研究。

[1]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21-223.

[2] Workowski KA, Berman 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reatment guidelines, 2010 [J]. MMWR Recomm Rep, 2010, 17, 59(RR-12):1-110.

[3] 樊尚荣. 妊娠合并梅毒及先天梅毒的防治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25(11):812-815.

[4] 崔静. 183例先天性梅毒临床资料分析 [D]. 吉林: 吉林大学, 2012:11,22.

[5] Chen ZQ, Zhang GC, Gong XD, et al. Syphilis in China: results of a national surveillance programme [J]. Lancet, 2007, 369(9556):132-138.

[6] Su JR, Brooks LC, Davis DW, et al. Congenital syphilis: trends in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9 through 2013 [J]. Am J Obstet Gynecol, 2016, 214(3):381:e1-9.

[7] Marfatia YS, Pandya I, Jose SK. Congenital syphilis: marching toward elimination[J]. Indian J Sex Transm Dis, 2015, 36(1):1-2.

[8] 胡旭红, 杜逸亭, 罗晓红. 72例新生儿早期先天性梅毒临床分析 [J].传染病信息, 2014, 27(3):173-175.

[9] Kang SH, Lee JH, Choi SH, et al. Recent change in congenital syphilis in Korea: retrospective 10 year study [J]. Pediatr Int, 2015, 57(6):1112-1115.

[10] 王有鹏, 朱朝敏, 杜敏, 等. 105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分析 [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28):4054-4056.

[11] Kucinskiene V, Russetti L, Stoniene D, et al.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early symptomatic congenital syphilis clinical variations [J]. Clin Pediatr (Phila), 2016, 55(8):693-697.

[12] Bowen V, Su J, Torrone E, et al. Increase in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syphilis-United States, 2012-2014 [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5, 64(44):1241-1245.

Clinical analysis on 39 cases of congenital syphilis

SHE Fan-fan,YANG Chun-jun,ZHANG Xue-jun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congenital syphili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syphili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medical records of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syphilis in the First Aff 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2010 to 2014. Results A total of 39 patients with complete data of congenital syphilis were selec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children’s mothers, regular treatment was given in 5 cases, and irregular treatment in the other 34 cases.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 mainly presented as damages of mucocutaneous, liver, blood system, bone, heart,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s well as fever and splenomegaly.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enicillin, and no adverse reactions were found. For the prognosis, symptoms and signs disappeared in 11 cases, improved in 17 cases and no obvious improvement in 3 cases. Conclusion In congenital syphilis, early congenital syphilis is most common, which maybe presents a variety damages of skin and mucous membrane, liver, blood system, bon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heart; Penicillin is the preferred drug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syphilis; the prognosis of early congenital syphilis is worthy of paying attention to.

Syphilis,congenital;Clinical features;Penicillin

R759.1

A

1674-1293(2017)01-0025-03

佘凡凡

2016-06-14

2016-08-08)

(本文编辑 敖俊红)

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70108

230000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佘凡凡),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杨春俊,张学军)

佘凡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性病学,

E-mail: 761070425@qq.com

张学军, E-mail: ayzxj@vip.sina.com

猜你喜欢
螺旋体滴度梅毒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羊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和防治措施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HBeAg和ALT滴度与恩替卡韦疗效的关系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美满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疗效及血清滴度随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