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涛,谢咏春,王海波
(1.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系,安徽淮北 235000; 2.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淮水北调对淮北矿山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
梁 涛1,谢咏春2,王海波1
(1.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系,安徽淮北 235000; 2.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淮北市主城区中部有近50km2带状矿山湿地,湿地公园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其中南湖、东湖和中湖等矿山湿地将成为淮水北调重要的调蓄水域,必然对淮北城市湿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淮北矿山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SWOT进行分析,探索矿山湿地生态旅游建设可行性发展策略。
淮水北调;矿山湿地;生态旅游;湿地公园
随着湿地在涵养城市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价值的凸显,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保护与旅游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1-2]。矿山湿地作为一种矿床开采工业活动产生的特殊类型的次生湿地,不仅发挥着一般湿地的生态功能,而且具有休闲娱乐、科研检测与科普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3-4]。由于矿山湿地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且一般为封闭性水体,水体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5-6]。跨流域调水工程与河湖相通工程则对湖泊湿地水环境向好变化起到积极作用[7-8],能够拓展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空间[9-10]。淮水北调工程利用淮北市区南湖、东湖和中湖等采煤塌陷矿山湿地作为调水的重要调蓄水域,在缓解城市工业用水的同时,必然对城市湿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提升矿山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通过分析淮水北调工程对淮北矿山湿地水环境的影响,探索矿山湿地保护和利用模式,推动城市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是因煤炭兴起的矿业城市。地形以平原为主,北部低山丘陵点缀其间。处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动植物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840mm,夏季占年内降水量的65%~80%,年平均水资源量8.4亿m3,可利用量4.1亿m3,预计到2020年社会经济需水量达6.9亿m3,是严重缺水城市[11]。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田赋存集中,成煤始于石炭纪,止于晚侏罗纪,煤层赋存以多层可采和中、厚煤层为主,可开采厚度2~13m,全部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塌陷率高,到2016年底全市因采煤塌陷面积近200km2,塌陷深度1.5~13m不等,因地下水埋藏浅,塌陷区积水面积达100km2,其中约50%为季节性湿地。在主城规划区分两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丘绵延环抱,中部矿区分布密集,伴随煤炭开采,塌陷湖泊面积、深度不断加大,形成约30km2的永久性湿地水面,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乾隆湖、南湖、中湖、东湖和北湖等五个面积较大的矿山湖群,形成山水相依的格局,其分布位置见图1。
随着淮北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经济转型发展的需求,工业用水量急剧增加,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跨流域调水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抑制地下水超采的重要途径。淮水北调工程充分利用现有河道输水条件和湖泊、矿山湿地调蓄作用,近期年均调水2.8亿m3,远期借助引江济淮调水可增至5亿m3,基本解决淮北、宿州两市工业及生态用水问题。淮北市从调水主河道萧濉新河五里郢处设取水口,通过河湖相通工程引水至乾隆湖、南湖、中湖和东湖等矿山湖泊,成为调水重要的调蓄水域,调蓄能力较强,必然对城市湿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图1 淮北市城区水系
(一)提高矿山湿地水体的水质、水量
王化杰[4]对淮北矿山湿地水体水质研究表明,矿山湿地水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其中南湖水质最好为Ⅱ类,乾隆湖水质最差为Ⅳ类以下,其余湿地丰水期多为Ⅲ类,枯水期为Ⅳ类。淮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通过设闸建站、清淤排污等水质保护措施将达到Ⅱ类标准以上的优质淮河水经输水干线输送到受水区。淮北市通过河湖相通工程,利用龙岱河河道把南湖、中湖和东湖连为一体,矿山湿地水面、水量和深度都将增加,部分季节性湿地将转变为永久性湿地,同时调蓄湖泊换水频繁,促进矿山湖泊水体的流动性,利于污染的稀释和湖水的更新。调蓄区水环境容量增加、水体自净能力提高,对矿山湿地水质起到了改善作用[12]。
(二)利于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营建
闵骞等[13]研究发现湖泊水位变化对生态系统生物生境具有控制性的影响。调水工程实施后,通过河湖沟通、疏扩库容,抬高南湖、中湖和东湖蓄水位,引起湖泊水域面积增加、各类洲滩面积发生变化,水体相连形成近50km2的大面积带状湿地。滩涂、浅水、深水、湖心洲等不同的环境成为适应于不同植物及鱼类、鸟类觅食和栖息的生境。在浅水区和湿地滩涂区域恢复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大量种植芦苇、菖蒲等本地水生植物,现芦苇覆盖率约为1%,有效净化水体,提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虾类、水鸟等水生生物栖息地;深水区受到的人为干扰降低,有利于大型鱼类等水生动物生活;湖心洲及堤岸带大量种植乔灌植物,为两栖爬行动物、鸟类、兽类提供栖息地。水陆复合型生态系统的形成,引来大雁、天鹅、白鹭等珍稀鸟类的到来,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显著增加。
(三)促进城市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发展
随着市区范围的扩展,南湖、中湖和东湖等矿山湖群已成为“城中湖”,淮北山水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矿山湿地的治理模式逐渐由单纯复垦土地转变为以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为主。调水工程实施后,矿山湖泊湿地将占到主城规划区的三分之一左右,其蓄水能力大大增强、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南北贯穿城市中部的独特位置,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利于城市污染空气的疏散、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生态良好的大面积城市湿地在提供水源、降解污染、调节微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全国唯一性空间特色矿山湿地更能突显其环境教育、观赏游憩和文化科普等生态旅游价值,成为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基地。
(一)矿山湿地旅游开发现状
近年来,随着“百湖相城·运河故里”的山水生态城市形象定位,淮北市加快了矿山湿地生态开发,建设生态湿地公园成为主要利用模式。根据矿山湖泊湿地区位、自然特点及区域文化底蕴等,实行差异性开发管理,利用绿道串联湿地景区,构成一条连续的生态景观带。1995年,淮北南湖湿地成为全国首个在煤矿塌陷区上建设而成的国家级矿山湿地公园;2005年淮北东湖湿地公园被定为全国十大湿地公园之一,目前公园二期施工正在进行;2016年淮北中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试点建设。现南湖湿地公园扩建改造基本结束,开发建设最为完善,已成为淮北一张靓丽的名片,其他矿山湿地公园尚在建设中,规划开发现状见表1。
(二)矿山湿地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矿山湿地作为人类活动剧烈的区域,生态破坏是旅游开发过程中突出的问题。由于城市湿地土地价值高、交通可达性强,易受到利益驱动而面临围垦、过度开发、水质污染等问题[14]。淮北市在最初的南湖和乾隆湖矿山湿地公园的开发过程中由于项目仓促上马、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产品单一,以水上乐园和餐饮消费为主,缺乏精品特色旅游活动,较难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游客数量不多;重开发轻保护,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和有力的控制管理,忽略了矿山湿地水体内外水系不贯通的情况,湿地内的酒店、别墅等房产违规开发,雨污合流、过度养殖,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不高,保护意识淡薄等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水质下降,恶化了湿地生态系统。现在不得不重新改造升级,造成一定的资金浪费和资源破坏,当然也为淮北矿山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表1 淮北城市矿山湿地公园开发现状
(数据来源:淮北市林业局公报)
(三)矿山湿地生态旅游SWOT分析
随着淮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基本解决了制约矿山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水质、水量问题。淮北矿山湿地面积变大,生态功能增强,可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丰富、区域休闲度假中心市场定位明确、开发需求资金多、市场差异性开发等因素,使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存在着机遇与挑战。淮北矿山湿地发展湿地生态旅游SWOT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淮北矿山湿地发展湿地生态旅游SWOT分析
(一)科学规划、适度开发,强化城市湖泊湿地生态功能
淮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淮北矿山湿地水面将占到主城区的30%左右,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生态资源。矿山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是关系到淮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山水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措施,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依据淮北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旅游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在强化湖泊湿地蓄水、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湿地旅游景观。要保持城市矿山湿地生态功能,必须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力,采取符合生态学原理的规划措施,力求湿地面积最大化,提高湿地环境的安全性。对远离市区的矿山湿地着重恢复湿地生态,禁止开发,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境;城市边缘区,轻度开发,水-岸人工植被修复,建设湖岸徒步景观带;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好的城市中心区可增大开发强度,开发休闲度假旅游景区。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湖带,带动社会与经济效益提升。
(二)建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打造生态旅游地品牌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生态恢复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相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15]。淮水北调工程促进了淮北“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山水生态格局形成、郑徐高铁淮北连接线的开通,为淮北旅游带来潜在的客源市场,促进政府加大矿山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着力建设独具特色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打造亲水生态度假休闲旅游地。
1. 加强城市湿地公园功能规划,推动生态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
淮北湿地公园在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对市区带状矿山湿地实行统一规划,划定每个公园范围和功能分区,在湿地实验区、湖岸区实行差异性开发,设计以生态旅游、体验观光、湿地科普及极富野趣的户外运动项目等旅游产品。创新思维,对每个湿地公园因地制宜确定主体开发方向,重点突出、分步进行,突出湿地湖泊的地域特色。避免因湿地属区不同出现多头管理,杜绝低水平、低档次、重复性的景观建设,树立具有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价值的国内矿山生态湿地综合治理的典范,同时为游客提供清新自然、修身养性的最佳场所。目前,淮北在主城区规划五个城市矿山湿地公园,市区中部的南湖、中湖、东湖已被批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多样化的生态旅游产品正在形成。
2. 加大国家级城市湿地投资力度,建设高质量生态旅游地
湿地生态旅游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旅游活动,对旅游产品的类型和科技含量要求较高,可以说发展湿地生态旅游,资金是根本,技术是保障。作为保护性开发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政府投资依然起主导作用,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吸引国家、社会、民间资本等多渠道投入。通过环湖地区招商引资项目,发展生态农业园、公益性林业、康乐服务业等改善矿山湿地的周边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区,进一步吸引海内外客商投资,带动产业共振发展。
在湿地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中,采用自然生态化的设计方式,积极介入现代化的技术和工艺,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知识丰富、参与性强的休闲项目。以南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自1995年建园以来,累计投资近70亿元,修建矿山博物馆、南湖美术馆和修缮泰山寺居士林等休闲服务设施;美化了9公里环湖大道,修建了长堤映山、芦荻秋生、芙蕖听涛、雪松草坪、湖韵忆淮等系列化景点;植乔木、灌木、水生植物等20余万棵,绿化草坪20多万平方米,园内野生湿地植物资源100余科,水生鱼类18种、各类候鸟20余种,每年都有大雁、白鹤等数千只候鸟在湿地公园栖息、过冬。把声、光、电、影等现代电子技术与传统园林艺术融合到观光、科普、湿地文化等景观设计中,使游客体验到现代科技与原始生态的完美融合。南湖公园景观设计获2016年度英国BALI国家景观奖,现年游客接待量达到50万以上,已成为淮海经济区高质量的、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湿地生态旅游地。
3. 浸润传统历史文化,营造文化创意城市湿地公园
地域文化是人文景观的灵魂,也是旅游景观最吸引人的地方。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建设,应浸润传统历史文化,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廊道与休闲空间。淮北有着40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楚汉文化的风姿多彩、隋唐运河遗韵等是湿地公园文化创意的魅力源泉。依据市区矿山湿地的地形条件,规划建设一系列半围合的以多种文化印记为主题的特色水湾亲水空间,开展水上运动、娱乐活动,建筑形式采用楚汉建筑风格与色彩表达。重点打造以汉代建筑为主要风格的汉文化街,创意汉文化博物馆、隋唐运河博物馆、北湖大型湿地科普馆、乾隆湖历史文化区等为文化载体的旅游文化项目;借助调水工程“新运河”水道,复原隋唐运河景观,展现古运河恢弘气势,打造4A级景区“隋唐运河古镇”,以滨河文化休闲长廊及景观长廊为主线,以3D特效再现古运河的“前世今生”夜景,体现运河故里的历史遗韵,缔造文化湿地公园,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促进矿山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的整合
淮水北调工程带来优质、丰富的水源,通过疏浚河道、开挖新建引水沟渠解决各景区的生态用水,造林绿化,建设绿色景观带,提升了淮北市旅游资源的品位,优化了山水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随着城市生态旅游的开发,还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配套能力,整合区域旅游品牌。完善区域内的水系通道,加强城市防污体系建设,提前布局清水廊道和排污通道,做到雨污分流,保证进入湿地湖泊水质的安全;通过加快各景区交通连接,比如在中湖景区规划建设全长4000米的跨湖快速景观通道连接东西城区,修建和利用部分现有的矿区铁路专用线,连接四季榴园、南山村、开渠山雕石公园、龙脊山等景区,形成环湖旅游观光线路;加快旅游酒店、旅游休闲、游客信息化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注重旅游人才的培养,积极引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提高旅游研发和接待能力等措施,促进淮北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升山水生态城市的旅游形象。
(四)鼓励社区参与管理,构建和谐的生态旅游环境
社区居民是城市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核心力量,湿地的维护和治理主要靠城市居民的参与来进行。蒋作明等[16]对淮北矿山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社区居民参与度调查发现,只有34.48%的被调查者对采煤塌陷区湿地旅游开发关注和积极参与,社区居民旅游服务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要深入社区开展普及生态湿地知识、宣传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意义,鼓励居民对生态旅游开发建言献策,增强主人翁意识。同时,常规化诸如环化家湖山地车公开赛、东湖波斯菊花展、南湖捕鱼节、隋唐运河古镇《运河古城·前世今生》大型情景剧等文化交流活动,吸引游客和商家的到来,使社区居民从湿地发展中受益,同时产生自豪感,逐步建立生态旅游的意识,主动参与湿地生态的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的管理,构建和谐的生态旅游环境,不断增强矿山湿地旅游地的影响力。
(五)加强湿地科研监测与科普宣教,促进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生态科普文化教育是湿地旅游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建设湿地科研监测研究站、矿山湿地博物馆、湿地公园宣教中心等服务设施,打造科普教育平台,发挥湿地生态旅游区的科研教育基地功能。注重做好湿地科研监测,在湿地重点区域设置监测点,充分利用3S技术、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等现代科技手段,对水文、植被、动物等因子进行日常检查和评估,建立淮北市矿山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数据库,为湿地水质水量、湿地植物群落、鸟类种群特征和湿地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特别加强对调水水质、水量的检测,当调水水质不能满足湿地水质时,不引水,为提高湿地保护管理科技水平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筹建北湖矿山湿地科普馆、中湖湿地公园宣教中心等科普基地,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比如湿地博物馆配套大量的标本、图片,利用4D影院、湿地探索动画等展示矿山湿地的演变历程;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开展“湿地野趣亲子游活动”“湿地观鸟活动”“认识湿地植物”等多样创意式的参与性科普宣传活动,让游客在参观展示和活动体验中近距离认识湿地,在享受湿地生态休闲的同时,提高湿地生态环保意识。科学适度的规划开发、健康和谐的生态旅游发展环境,必将促进淮北城市矿山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1]赵磊,吴文智.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研究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37(2):103-108.
[2]PEMBERTON C A,MADER-CHARLES K.Ecotourism as a means of conserving wetlands[R].St Augustine, Trinidad and Tobago: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Extension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2004.
[3]GRAYSON J E,CHAPMAN M G,UNDERWOOD A J.The Assessment of Restoration of Habitat in Urban Wetland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9,43:227-236.
[4]王化杰,任理想,赵淑云,等.矿山湿地水体水质时空变化规律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38(6):85-88.
[5]王神虎,任智敏,窦志荣,等.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产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6):68-69.
[6]王坤,渠俊峰.采煤塌陷区污水梯级调控及水质修复[J].江苏水利,2015(3):321-328.
[7]安国庆,贾良清,李堃.引江剂巢调水试验对巢湖湖水水质影响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1):47-48.
[8]郭华,肖伟华,尚静石,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行对南四湖水环境影响评价[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11(6):49-53.
[9]张忠旺,方应波,李黎.南水北调工程对鱼梁洲生态旅游的影响分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7,28(8):59-62.
[10]唐承财,范文静,朱蕾.北京野鸭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生态经济,2014,30(8):132-134.
[11]梁涛,史正涛,李树梅,等.淮北市水资源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利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5(7):167-170.
[12]裴源生,王建华,罗琳,等.南水北调对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生态学报,2004,24(10):2115-2123.
[13]闵骞,谭国良,金叶文.鄱阳湖生态系统中的主要问题与调控对策[J].中国水利,2009(11):44-47.
[14]周婧婧,董宜丽,马跃.生态文明背景下湿地保护问题研究——以淮北市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8(5):16-19.
[15]王立龙,陆林.湿地公园研究体系构建[J].生态学报,2011,31(17):5081-5095.
[16]蒋作明,孙扬,邰岩.煤城转型背景下的煤旅互动发展研究——基于淮北市采煤塌陷型湖泊湿地旅游区的实地调研[A].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
[责任编辑 刘江南]
2017-03-08
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高速铁路客运乘务骨干专业建设”(2015XM-01-113);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自然科学项目“淮水北调工程水文过程对淮北市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2017ZR-010)
梁涛(1972— ),男,安徽阜阳人,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水资源管理。
F592.3
A
1008-6390(2017)03-0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