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

2017-06-05 14:59蔡射霞徐永忠孙东海江苏省兴化市农业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兴化市现代农业电子商务

蔡射霞 徐永忠 孙东海/江苏省兴化市农业局

朱俊生 许 峰 张 晨/兴化市委办公室

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

蔡射霞 徐永忠 孙东海/江苏省兴化市农业局

朱俊生 许 峰 张 晨/兴化市委办公室

兴化市脱水蔬菜加工现场 杨进勇 摄

“互联网+”已从新兴概念变成无处不在的实践,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正在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插上新的翅膀,同时也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积极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实现途径,实现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绿色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对促进江苏省兴化市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兴化市“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兴化市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并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领域开展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一)物联网应用蓬勃兴起

早在2010年,兴化市便将物联网技术作为农业园区的建设重点。2015年,又将新增农业智能化控制基地建设作为乡镇农业农村工作的考核内容,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目前物联网技术已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泰州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兴化粮食高产高效钓鱼核心展示区等规模化生产基地推广应用,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数据自动化监测、精准化作业管理、农产品质量智能化追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一些农业设施装备基础好、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开始接受并探索物联网应用,如江苏红膏大闸蟹有限公司和裕丰养殖场的智能渔业项目,大营镇顶盛食用菌合作社和钓鱼镇久盛食用菌合作社的智能监测项目等。全市已有各类物联网应用项目93个,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应用项目分别为18个、15个、60个,应用面积4.2万亩,占全部规模化种养殖面积的16%。

(二)农村电商发展势头旺盛

兴化市电子商务起步早、发展快、氛围浓,在国家推出发展电子商务相关文件之前,就出台了推进电子商务大突破的意见和扶持政策,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电商产业已初具规模,先后获评“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阿里巴巴2014年度和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等多个称号。目前,已建成1个电子商务产业园、两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三大特色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培植了四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打造了168家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累计开展各类电商培训6000多人次,孵化中小电商1000余家,支持引导1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网上销售,相继开发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兴化龙香芋、菜籽油、脱水蔬菜、木船等一批地方特色品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突破35亿元。

(三)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一直是兴化市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作为远近闻名的河蟹主产区,兴化市在2013年编制上线全国第一个河蟹价格指数体系,销售时节每天更新一次价格指数,在省市县三级农业网站和安丰、永丰两大河蟹交易市场同步发布,并通过“12316”农业信息服务短信平台向养殖和经营大户提供“点对点”信息服务,帮助发现并预判河蟹价格走势,增强抵御河蟹市场风险能力,自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服务用户26000多人次。按照村级“四有一责”建设“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要求,全力加大“网上村委会”建设力度,搭建了市乡村三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建成7家泰州市级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2家省级示范基地,上传涉农信息共计11万条。积极开展泰州市智慧农业服务管理平台“农牧旺”推广应用工作,活跃用户数达4942个。启动实施“三农先锋”青年志愿服务三年行动计划,以手机APP、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为载体的兴化市农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初步成型。

二、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

兴化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客观来讲,在“互联网+”现代农业意识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亟需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思维

调查发现,农民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思维、对新生事物的抵触情绪以及较高的资金投入,是推广“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主要难题。一些农业经营主体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概念并不完全理解,片面地把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等同于网上开店。还有些农业经营主体对于物联网技术仍处于观望之中,特别是一些分散经营、经济承受能力低的农户,认为物联网设备一次性资金投入较大,且回报率低、回报期长,参与实施意愿不强。

(二)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亟需系统完善的规划

目前,国家层面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出台了系列政策意见,省内南京、苏州也已经出台了相关实施计划。但兴化市还未形成“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系统的顶层设计,所涉及的智能化生产、电商化营销、精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等多个方面的规划散见于物联网技术应用、农村电商发展、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相互之间联系不紧。

(三)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亟需破除信息共享的壁垒

农业信息资源是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必要保障。农业部在2015年底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农业农村大数据列为现代农业新型资源要素。目前,兴化市的相关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农业数据资源大多滞留在各有关单位部门,整体利用率不高、数据分割严重,还没有形成覆盖面广、服务面宽的农业大数据库。

(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亟需“新农人”的支撑

兴化市农业从业人员大部分是文化层次较低的中老年人,对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知之甚少,缺乏基本的互联网思维,真正符合“新农人”条件的数量比较有限。而作为“新农人”群体的主要来源,目前全市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传统种植和养殖方面,对于农村电商的培训仅仅依靠电子商务协会每年3000多人次的规模,还不能完全满足“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除此之外,基层农技人员同样面临着结构老化、知识更新不足等问题,当中缺乏既懂农业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五)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亟需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

目前,兴化市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还较为薄弱,虽然经历多轮次的升级改造,但与城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光纤到村的数量还不多,3G/4G信号的覆盖面还不广,农村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还不高等。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方面,除城区及少数电子商务交易较为集中的乡镇物流体系较为完善外,多数物流和快递公司因业务分散、返程空载率高而导致成本高等原因,不愿到农村布点,即使布点到农村,也大多在乡镇一级,不延伸到村一级。

(六)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亟需规模化的土地流转

规模化的土地流转是实现“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基础。近年来,兴化市下大力气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引导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934家,家庭农场1727家,累计经营面积达60多万亩,农业规模经营比重达43%以上。但总体来看,土地流转的速度不快,乡镇之间不平衡性较大,少数乡镇村民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目前种植粮食的收益和水产养殖相比还较低,同等的土地流转价格,一些以种粮为主乡镇的村民流转土地的意愿相对较强,而一些以水产养殖为主乡镇的村民却更愿意维持现状。

三、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思考和建议

“互联网+”现代农业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也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兴化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应该用超前的眼光、创新的理念审视自身农业的发展,牢牢把握住“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遇,用“互联网+”来武装农业、提升农业,加快推动兴化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一)加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科学引领

一是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文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决策部署,顺应“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明确“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联系兴化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发展要求,积极谋划,加快出台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二是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结合国家八部委联合出台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资源,广泛宣传“互联网+”现代农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营造关注、支持、参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健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设立“互联网+”现代农业专项发展资金,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积极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到“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建设中来。

(二)提升“互联网+”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一方面借助“宽带中国”战略工程的实施,加快推进兴化市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带宽、升级网速、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宽带普及率和光纤入户率,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共享整合与应用服务机制,加强农业大数据研究开发与应用,完善各类农村信息化业务平台和服务中心,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的有效对接,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试点工作的开展,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相关涉农资金,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农田改造步伐,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同时抓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一步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为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提供规模经营的保证。

(三)加快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一是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依托农村淘宝服务站、邮政系统村邮站、供销系统“电子商务进百村”项目建设,加快实现全市613个行政村电商服务网点的全覆盖。同时,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发展产地预冷、冷冻运输、冷库仓储、定制配送等全冷链物流,构建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二是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强化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差异化生产加工和包装设计,制订和完善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适合网络销售、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农产品。三是加强电商平台搭建。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江苏馆、淘宝特色中国•兴化馆、京东特产中国•兴化馆销售农产品,鼓励应用微信、微博等新型电商平台,支持有条件的电商、企业自建农产品网络直销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销售。

(四)完善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育体系

一是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创客培养工程。发挥市电子商务创客中心电商孵化功能,鼓励引导拥有专业技术知识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回家乡创业,使他们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市场主体和“互联网+”现代农业新型创客。二是加大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结合兴化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实际需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有意识地培训一批既懂农业生产又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发挥电商企业引领作用。发挥兴化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产业集聚效应和农业大市优势,注重引进优质涉农电商企业落户,同时柔性引进各类“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专业人才,带动相关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猜你喜欢
兴化市现代农业电子商务
兴化市精准推动液氨制氢专项整治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兴化市旌凖泡沫灭火剂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做月饼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